参考上一轮贸易战期间的股指表现,本轮行情与2019年后半场更为相似。
一方面,海外降息窗口已然打开,贸易摩擦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之下,国际市场开始评估美国经济加速衰退的可能性,预计未来全球流动性易松难紧。
另一方面,国内经济下修的悲观预期基本消化与释放,特别是在2024年9月24日超预期刺激政策出台后,本轮A股指数的底部基本确立。目前,投资者对于A股的风险偏好仍处于上升阶段,市场进一步下跌空间有限。
当前情况与过去亦存在几点明显差异。
其一,本轮贸易摩擦故事的演变节奏更快,市场悲观情绪更倾向于一次性的集中释放。
其二,2025年以来两融余额与ETF份额分化现象突出,相较于2019年初的外资行情,本轮行情更多由散户等投机性资金推动。
此外,A股投资者结构长期偏向国内,外资持股规模相对有限。
公开数显示,2025年一季度北向资金的合计持仓市值为2.24万亿元,若再结合过往QFII持股数据来看,外资持股占流通市值比重约在3%左右。综合以上因素,本轮A股在应对贸易战等外部冲击方面,独立性较上一轮有显著提升,后续股指震荡的时间或比2019年更短。
中期来看,上升趋势中所遭遇的事件性冲击,反而会成为行情二次蓄力上攻的契机。
参考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打乱了当时正激烈进行的贸易对垒。为应对超预期的经济下行风险,美联储于2020年3月迅速转向纾困式降息模式,当月降息幅度达到150bp。与此同时,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于2020年1月签署发布,贸易紧张局势的缓和叠加国内出口增速恢复,为股指再次蓄力上攻提供了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