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文章正文

经纬、联想等豪华创投团领衔 10轮融资后志凌海纳开启IPO之旅

加入日期:2024-4-1 20:19:14

  中华财富网(www.chinacaifu.cn)2024-4-1 20:19:14讯:

  北京志凌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志凌海纳”)的IPO之旅正式启航。

  公开资料显示,志凌海纳近期已在北京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上市,辅导机构为国泰君安

  志凌海纳成立于2013年,由清华校友徐文豪、王弘毅、张凯于2013年共同创办。值得关注的是,在成立10年左右的时间里,志凌海纳已经历了十次融资,其中不乏知名投资机构参与,包括经纬创投、联想创投、高榕资本等。

  作为一家专注于超融合架构的IT基础设施服务商。志凌海纳主要产品涵盖了企业级的IT基础设施解决方案,特别是在超融合基础设施(HCI)、分布式存储、容器原生存储等领域。

  市场分析机构Gartner报告显示,与全球市场14%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相比,中国的超融合集成系统市场预计将迎来相同甚至更高的增长: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18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约30亿美元。

  在这个高增市场中,志凌海纳的IPO之旅能否顺利成行?

  超融合软件市占率第一

  所谓超融合,是一种软件定义基础架构,通过在服务器硬件上运行的单个实例提供虚拟化计算、分布式存储和网络。摆脱了专有存储硬件,将计算、存储等资源池化,为所有工作负载提供资源。

  志凌海纳的核心产品是其超融合基础设施软件——SMTXOS,该软件通过虚拟化技术集成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提供高可用性和扩展性的IT基础架构。

  IDC报告显示,去年第三季度,志凌海纳在超融合软件排行中位列第一,市场份额达到19.4%。

  从客户分布来看,志凌海纳的服务领域主要涵盖金融、制造和医疗,客户包括富士康、交通银行、泰康保险集团、国泰君安、京东方、格力、魅族、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等。

  据了解,自2020年以来,随着信创在各行业大规模推进,来自金融、医疗、教育、制造等行业的企业正在逐步实现从底层硬件到应用软件的信创转型。

  据志凌海纳官微披露,截至今年2月,志凌海纳已经为来自金融、医疗、制造等行业的逾130家客户构建SmartX信创云基础设施,累计部署超过4000个信创节点。

  在金融行业,志凌海纳的客户已有超过一百家。去年该板块增长明显,基于SmartX超融合构建信创云基础设施的客户数与总节点数同比增长均超过100%,单一客户信创最大部署规模超过200节点。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志凌海纳IPO辅导机构,国泰君安与其亦有合作。去年8月1日,双方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根据合作协议,国泰君安为志凌海纳提供投资银行、产业投资、兼并收购、战略咨询、资本运作、资产管理等服务。志凌海纳则助力其持续打造业内领先的算力、数据与网络云化基础设施,并完成关键业务IT基础设施信创改造。

  知名机构股东云集

  志凌海纳由清华校友徐文豪、王弘毅、张凯于2013年共同创办,注册资本6987.43万元。2022年工商年报显示,公司员工人数为135人。

  目前,徐文豪直接持有志凌海纳22.3619%的股权,并通过持股平台及一致行动人王弘毅控制志凌海纳19.2915%股权,合计控制志凌海纳41.6534%股权,是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徐文豪拥有清华大学和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双硕士学位,师从著名计算机科学家、Xen发明人安德鲁·沃菲尔德。在创立志凌海纳之前,徐文豪曾经就职于Nimbula和VMware。

  王弘毅目前担任公司COO。另外一位创始人张凯拥有十余年分布式存储研究与产品经验,在创立SmartX之前,张凯曾就职于百度,负责大数据平台基础设施建设、稳定性和性能优化,目前为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TO。

  值得一提的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武永卫也曾位于志凌海纳的历史股东名单中,不过他已经于2016年退出股东之列。

  股权结构显示,经纬创投、方广资本、联想创投、华业天成资本通过间接持股,分别位列公司第三至第六大股东。

  记者注意到,志凌海纳成立以来经历了十次融资,其中不乏知名投资机构参与,包括经纬创投、联想创投、高榕资本等。

  2014年,也就是志凌海纳成立次年,公司便获得了数百万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由方广资本领投。

  2015年,公司获得了数千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高榕资本成为新的投资方。

  进入2017年,志凌海纳获得了数千万人民币的B轮融资,由经纬中国和联想创投集团共同领投。

  近年来,志凌海纳的融资步伐并未停歇。

  2020年,公司相继完成了B+轮和C轮融资,融资总额达到2亿元。其中,B+轮融资由祥峰投资领投,经纬中国持续加码;C轮融资则由天创资本和华业天成资本领投,方广资本继续增投。

  市场空间广阔

  超融合软件市场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企业IT基础设施转型的关键驱动力。

  从技术端来看,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边缘计算等技术的发展,超融合软件也在不断创新,以支持更广泛的工作负载和应用场景。

  IDC报告显示,2023前三季度,政府、金融、制造业、通信、教育、医疗等细分行业市场持续增长,占据了83%超融合市场份额。其中金融行业约占整个市场的14.7%,同比增长5%。

  “中国银行业的科技创新和业务转型持续推进,移动银行、数字员工、风控大脑、边缘物联网、云原生架构和绿色包容性将成为银行数字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IDC报告指出。

  报告还显示,在IT架构转型和IT技术自主创新的推动下,银行分布式架构转型和核心系统迁移需求持续攀升。许多银行的核心业务系统和信贷系统正在积极推动系统分布式微服务架构的转型。

  从需求侧来看,有行业人士告诉记者,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对于灵活、高效的IT基础设施的需求日益增长。超融合软件提供了一种快速部署和管理IT资源的解决方案,有助于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疫情期间,远程工作成为常态,企业对于能够支持远程访问和云服务的IT基础设施的需求激增。超融合软件能够有效支持虚拟桌面基础设施(VDI)和云服务的部署,满足这一需求。”该人士指出。

  不仅如此,超融合软件海能够帮助企业整合分散的数据中心资源,减少硬件投资和运营成本,同时提高数据管理和灾难恢复的能力。

  此外,在受访人士看来,随着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法规越来越严格,超融合软件提供的集成安全功能,如多因素身份验证和数据加密,有助于企业更好地保护关键数据。

  市场分析机构Gartner报告显示,中国超融合市场已进入主流应用的早期阶段。与全球市场14%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相比,中国的超融合集成系统市场预计将迎来相同甚至更高的增长: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18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约30亿美元。

编辑: 来源:和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