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文章正文

医药生物行业价值分析看这篇就够了

加入日期:2021-4-16 11:04:42

  中华财富网(www.chinacaifu.cn)2021-4-16 11:04:42讯:

  第一章行业概况

  医药生物行业属于国家重点发展项目,近几年在传统的中药制药和化学制药的基础上,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涌现出生物医药、基因测序等新型制药技术和诊断方法,带动医药生物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生物医药产业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共同组成,以现代生命科学理论为基础,利用生物体及其细胞的、亚细胞的和分子的组成部分,结合工程学、信息学等手段研究和制造药物,主要包括单抗、重组蛋白、疫苗、诊断试剂等。在传统的新药研发难度和成本不断上升,成功率越来越低的情况下,生物医药将会不断开发,潜力巨大。

  1.1 细胞疗法

  生物DC-CIK治疗技术是目前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的肿瘤生物免疫治疗方法。治疗大致分为三步骤:首先,采血。通过采血机采血,提取患者自身外周血液中大约80毫升的单个核细胞,这一过程大约需要2小时;其次,实验室增殖培养。将采集的血液在细胞生物学实验室进行培养增殖,培养到细胞数大约为150亿左右,这个过程大约需要7天左右;最后,DCCIK细胞回输。培养完成后专家会电话通知患者回院回输,每次只需半小时左右。分8次回输,大约2周时间回输完毕。

  DC和CIK细胞两者在抗肿瘤细胞中有一定的互补作用,联合应用将取得“1+1>2”的疗效。DC+CIK联合回输治疗具有适用面广、采血量少、疗效明显、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干细胞研究成果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基础研究成功,最具代表性的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技术;二是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应用越来越多(脐带提取的间充质干细胞不但能够成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理想代替物,而且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干细胞治疗的风险在于:注入体内干细胞的遗传稳定性;干细胞在病人体内的生存能力;缺少对胚胎干细胞是否可能产生畸形瘤的检测;干细胞可能含有病毒、朊病毒或其他微生物的污染;干细胞可能产生交叉转移和染色体交错;注射干细胞后可能需要持续使用免疫抑制剂;注射的干细胞可能异位迁移且持续分化;注入体内干细胞的遗传稳定性。

  1.2 单抗

  单克隆抗体是机体B细胞产生的一种免疫球蛋白(IgG),它能高度特异性地识别致病抗原并与之结合,从而针对性发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单克隆抗体是机体B细胞产生的一种免疫球蛋白(IgG),它能高度特异性地识别致病抗原并与之结合,从而针对性发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第二章商业模式和技术发展

  2.1 产业链价值链商业模式

  2.1.1 医药生物行业产业链

  生物医药产业链中,行业上游为产品的研发和原材料的生产,行业中游为生物药产品及生物药生产商,行业下游为各医疗商业以及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服务终端消费者。

  (1) 医药生物行业上游

  生物药是利用基因变异或DNA重组等生物技术,借助微生物,动植物细胞等生产的大分子药。因此,生物药来源于微生物、人体、动物、植物和海洋生物。从中提取出原物质,如蛋白质、酶、核酸、激素等进行合成加工,成为生物药品。

  (2) 生物医药行业中游

  生物药的治疗原理,主要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物质发挥功效,在人体内产生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或细胞介导免疫。主要用于肿瘤、艾滋病、心脑血管病、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谢相关疾病等疾病。产品类别包括:

  疫苗:疫苗制品是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

  抗体: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抗体。其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抗体是目前研究最多、临床发展最快的免疫疗法。

  血制品:血制品是由健康人血浆或经特异免疫的人血浆,经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备的人血浆蛋白组分,以及血液细胞有形成分的统称。主要包括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抗凝血蛋白和蛋白酶抑制剂等,在医疗抢救及某些特定疾病和治疗上,血液制品有着其他药品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细胞治疗:主要分干细胞疗法和免疫细胞疗法,其中,主要以免疫细胞CAR-T为主。

  重组蛋白: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

  (3) 生物医药行业下游

  线上渠道:在线零售药房作为线上渠道是指通过互联网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销售医药和健康产品,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政策框架和技术转型已经促使中国在线零售药房市场的蓬勃发展。

  线下渠道:生物医药的主要销售渠道是通过医院,随着政府政策的不断鼓励,越来越多的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完善其设备并升级其医学技术。

  2.1.2 商业模式

  医保局应运而生,以“带量采购”为抓手重塑药品价格形成机制。自2015年起,涵盖药品“研发-生产-流通-招标/采购-支付”全生命周期的改革新政陆续出台,几乎重构了我国制药行业的监管体系。同时集“采购权、支付权、定价权”于一身的超级医保局应运而生,开始试点一致性评价仿制药的带量采购模式。原先“高价仿制药反而量大”的情况被“高性价比才能量大”取代。

  (1) 仿制药质量标准化:带量采购的质量评价主要以一致性评价为依据,仿制药在通过一致性评价后,被认为是质量相同的标准药品。原先的原研、首仿、国家重大专项等不再享受质量分层红利。

  (2) 仿制药营销弱化:带量采购之后,由于药品有了销量的保证,仿制药的营销作用弱化。

  (3) 研发价值强化:仿制药质量标准化,要求药企的研发导向要侧重于临床价值,原先追求的无明显临床优势的独家剂型、规格将失去意义。另外,带量采购使得新产品可以快速放量,未来也更快地被更优质品种替代,即单一品种的生命周期被大大缩短,这要求企业必须具备持续推陈出新的能力,也即无论仿制还是创新都要求必须高效。

  (4) 成本优势价值强化:除了低价药,原先药品的定价基本不与成本挂钩。而在带量采购模式下,药品在持续受到后来者冲击后,价格将显著下行。因此原料药成本低、经营效率高等因素而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将具有明显优势,比如“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的企业将更具竞争优势。

  中国医药电商主要形成了B2C、B2B、O2O三种模式:

  B2C模式体量稳定在6%左右,规模呈增长趋势;

  B2B模式下,西药类产品的需求比例较高,达87.1%,中药材、传统药品和第三方交易等都形成了专属B2B平台;

  O2O模式,主要通过“引流-转化-消费-反馈”等实现盈利,但区域覆盖度和消费者的信任度需要提高。

  存在的问题:

  (1) 从事医药物流的门槛较高。现存流通企业中,只有20%的零售药店、30%的批发企业达成GSP认证。

  (2) 冷链物流技术和信息化程度不高、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与协调。目前中国药品冷链的覆盖能力仅为10%左右,药品的质量问题中有近20%与冷链物流相关。

  (3) 流通环节信息化程度低。中国医药冷链物流从供应链顶层到底层涉及的医药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等物流节点并没有实现完全联网,各环节采用各自独立的管理方式,难以实现信息共享。

  创新发展模式:

  (1) 在互联网技术推动下,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发展平台模式,为上下游企业提供新型供应链服务,为患者提供专业的要事服务和贴心的购药体验。

  (2) 构建集互联网技术、医药专业物流、供应链金融、药品新零售为一体的医药供应链智慧服务平台,实现工商协同、品规协同、医药协同、营销协同、物流协同,对内降低流通成本,对外扩大终端盖。

  (3) 通过电子处方平台对接医院信息系统,药品数据平台将处方转化为订单,支持院内发药、药店自取、送药上门等多种购药方式。

  2.2 技术发展

  对国内医药生物行业的各个专利申请人的专利数量进行统计,排名前十的医药生物公司依次为:新华医疗迈瑞医疗楚天科技科伦药业天臣医疗理邦仪器天士力东阿阿胶千金药业开立医疗等。

  最新的技术发展:

  (1) 超临界流体超微细化技术研发纳米药物制剂

  采用环境友好的绿色化学技术,即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技术,进行超微细化水溶性差的药物,将原料药物超微细化成纳米药物颗粒,同时将药物由结晶结构转化成不定形,进一步提高溶解速率,而药物的化学成分、药效等均未发生改变,药物不含或基本不含有机溶剂。

  超微细化后的药物纳米颗粒,可进一步制成喷雾剂、气雾剂或粉针剂等多种药物剂型。

  (2) 微包纳药物载体及制备

  提供了一种药物释放速率可调、可用于一种/多种药物的空间分配与搭载的新型微包纳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了当前药物缓释系统存在药物突释效应、调节药物溶出速率手段单一、对药物活性保护不够以及药物联合缓释治疗中可能面临药物交叉污染的问题,且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

  (3) 多孔淀粉制备工艺

  主要研究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筛选不同淀粉酶及糖化酶的组合,结合交联的手段,确定了制备多孔淀粉的工艺参数。制得的多孔淀粉为均匀白色粉末,气味正常,无异味,无肉眼可见杂质。制得的多孔淀粉是一种高科技含量的新型有机吸附剂和包埋材料,广泛用于医药、农药、印刷、日用化工、化妆品和食品行业相关产品的包埋吸附,如药物、油脂、微生物等的吸附。

  (4) 岩藻依聚糖药物载体及制备

  提供了一种岩藻依聚糖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不涉及有毒有机溶剂,适用于小分子药物以及多肽蛋白类药物的活性保持,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新型载体;同时,由于材料自身具有抗凝血、降血脂、抗肿瘤、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机能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具有介入治疗效果,因而具有实用性强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2.3 政策监管

  生物医药所处细分行业主要由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行业内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行业主要监管部门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

  (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系综合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调控机构,主要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长期规划、年度计划、产业政策和价格政策等。

  (2) 工业和信息化部系实施工业行业管理和信息化的机构,主要负责拟订工业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并组织实施等。

  (3)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系综合监督管理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保健食品和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的机构,主要职能包括:起草食品安全、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草案,拟订政策规划,制定部门规章,组织制定、公布国家药典等药品和医疗器械标准、分类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制定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监督管理的稽查制度并组织实施等。

  第三章行业估值、定价机制和全球龙头企业

  3.1 行业综合财务分析和估值方法

  医药生物行业估值方法可以选择市盈率估值法、PEG估值法、市净率估值法、市现率、P/S市销率估值法、EV/Sales市售率估值法、RNAV重估净资产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DDM估值法、DCF现金流折现估值法、NAV净资产价值估值法等。

  3.2 行业发展和驱动机制及风险管理

  3.2.1 行业发展和驱动因子

  从全球范围来看,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概念于上世纪60-70年代最早从美国兴起,20世纪60年代美国兴起生物科技产业,主流高校开始设立生物科技研究机构,1975年美国北卡地区的三角洲研究园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生物医药园。1990年代以来,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亚洲生物医药产业起步,逐步形成了美国领跑、欧洲第二、亚洲第三的世界格局。

  (1) 行业发展

  20世纪90年代:伴随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而生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起步较晚,从1991年开始批准建立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伴随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而生,2009年泰州国家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这也是我国首个国家级医药高新区。

  “十一五”时期:国家发改委分批建设2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推动产业进一步集聚

  为了更好的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十一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分批建设了2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促进生物医药人才、技术、资金等产业要素向优势地区集中,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十二五”时期至今:形成了包括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和东北地区在内的产业集聚区,在国家顶层设计战略要求指导下,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逐渐呈现集聚发展态势,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北,西部地区的四川、重庆也展现出良好的产业基础。

  经过了数十年的模仿进口和产业升级,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已经处于黄金周期的起点,政策、技术、人才、资金共振下,将产生前所未有的产业动能,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发展,造就一批优秀的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我国在医药领域和器械领域有效专利数逐年提升,近年来呈现加速状态。医药在我国积淀时间更早,有效专利数高于医疗器械,但是我们能看到近年来医疗器械专利的申请数高于医药专利申请数,医疗器械专利池不断扩大。

  中国生物医药发展的重点,包括单抗克隆药物、蛋白药物、基因与核酸药物等,优良的政策将积极促进我国生物医药的高速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令人期待。其中单克隆抗体药物作为一种具有独特优势的生物靶向药物,具有特异性高、靶向性强和毒副作用低的特点,在治疗方面效果显着。

  (2) 驱动因素

  技术创新:以生产商向服务商转变引领当代产品创新,不断提升研发能力、持续推出创新药物、业务生态高效资源整合,是生物医药这一朝阳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加快创新,积极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档关键生物医药产品,为实现成为医药强国提供支撑保障。

  科技革新支撑:科技对生物医药行业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有力地支持行业发展,面对生物医药大数据的行业痛点,采用生物信息云数据全流程加速等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使用弹性计算集群为基因组测序、DNA分析等高强度计算业务提供经济高效的计算资源。通过大数据尤其是产业大数据精细化分析,搭建一套生物医药细分领域的创新服务平台,构建海量数据体系,通过多维度的数据分析、预测,数据已经成为引领生物医药制造业成长的指南针

  政策助力:鼓励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研发,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的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给予优先审评审批。鼓励药品医疗器械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新产品研发和已上市产品的继续研究,持续完善生产工艺。允许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在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的前提下申报临床试验,可以使用国家财政拨款开展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研发及相关技术研究,并作为职务科技成果转化。

  相关部门启动国产优秀医疗设备遴选,旨在推动国产医疗设备的发展和应用。国家对于医药与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政策支持,创新药迎来黄金发展机遇。

  平台助力:通过设置生物信息及生物创新技术展区、高端医疗器械技术与智慧医疗展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平台及服务展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及人才交流展区、公共卫生防疫物资展区等板块,全方位展示当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产业发展趋势,聚焦生物技术、生命科学、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慢性病防治等全产业链前沿领域。

  3.2.2 行业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

  (1) 新药研发不达预期的风险

  作为科技型医药企业,新药品的开发须经历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申报注册、获准生产等过程,环节多、周期长,易受到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存在开发失败的可能性;随着国家监管法规、注册法规的日益严格,新药研发过程中须持续投入巨额资金,研发成本可能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公司化学合成药的研发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存在着由于研发的新药不能按时获准生产而导致延期投入市场带来的经营业绩不能达到预期的风险。

  医药生物公司应加强新产品研发的管理,提高研发效率。通过引进研发人才、研发项目,强化自主研发的能力的同时,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内生发展与对外合作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研发能力。

  (2) 行业政策紧缩的风险

  生物医药行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也是行政监管程度较严的行业。近年来,行业事件时有发生,对疫苗市场产生了冲击,促使了相关政策法规的制订、出台、完善。截至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已出台并于2019年12月1日正式实施,各项制度也逐步确立,渐趋规范。但随着监管趋严,后续出台的政策有可能不同程度地对公司生产、销售和流通等产生影响,

  医药生物公司应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在经营策略上及时调整、积极应对。长期以来,坚持规范运营,管理层具备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前瞻性思维,行业事件和行业政策调整时具备较好的处理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控制和降低公司生产经营风险,规避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

  (3) 招标降价的风险

  随着国家卫生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家谈判、二次议价、医保控费、带量采购等多种手段政策陆续出台,重大疾病药品价格已有明显下调。各地招投标价格下降压力愈来愈大,会造成相应公司参与招标的产品存在降价的风险,而且各省份的招标方案和执行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都将影响医药生物公司未来业绩的增长。

  医药生物公司应紧跟国家与地区的招标政策,对公司业务进行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积极推动品牌推广工作,使公司在既有行业市场份额保持不断增长的同时提高整体盈利能力,降低经营风险。

  (4) 疫苗犹豫风险

  “疫苗犹豫”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2019年全球十大健康威胁之一,不愿意或拒绝接种疫苗可能会扭转在应对可预防疾病方面取得的进展,也会在一段时期内造成疫苗行业销售的不景气,进而影响公司业绩。由于我国疫苗产品的目标群体一般是以儿童为主的健康人群,因此社会关注度更高、敏感性更强、容忍度更低,一旦出现不良事件,造成行业舆论紧张,极易引发民众出现疫苗犹豫,在行业销售不景气的情形下,疫苗产品的销售将会受到一定影响。

  医药生物公司应持续坚持规范经营,抓好疫苗从研发到销售整个环节的质控、风控工作。此外,持续投入宣传疫苗价值的学术推广工作,积极参与疫苗知识普及与预防接种告知和需求的培养,促进民众对于疫苗接种的理性认知,建立起更加坚固的免疫保护屏障。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风险

  疫情期间,有些产品的生产、研发、销售等工作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短期内会对相应公司经营造成一定影响,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应积极贯彻疫情防控工作,科学复工,积极加强与客户沟通联系,多渠道、多方式开展产品推广、销售活动,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营及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3.3 竞争分析

  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关注度的提升和生物医药新技术的成熟,国内生物市场规模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生物医药产业对创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伴随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将愈加激烈。届时,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了解行业动态,无疑将会帮助医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下,医疗与生命科技行业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从生物医药、IVD及基因检测、医疗器械到医疗服务、智慧医疗五大领域及资金端入手,力求全面描摹过去一年间全球医疗领域发展风向。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生命科技领域发展依然如火如荼,私募融资、IPO、并购、合作等多种交易形式蓬勃发展,频频出现重磅交易。在临床进展方面,靶向治疗大放异彩,光芒盖过IO。

  相比之下,中国新兴的生物医药行业在一二级资本市场表现大相径庭:私募融资在经历了2018年的高潮后进入低谷,科创板IPO表现明显优于港股,并购合作交易量达到了三年来的高峰。国家医保目录更新、带量采购等重大政策的出台以及CDE的持续改革使得国内外新药上市的时间差越来越小,生物医药领域系统性红利正在逐渐消失。

  无论是大型传统药企,还是中小型生物科技公司都渐渐认识到,扎扎实实做创新,面对全球市场的竞争,已然成为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而不再是选项之一。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予以大力扶持,通过政府引导与民间投资的联动,生物制药产业已经呈现集聚发展的态势。

  目前,国内生物制药产业已初步形成以长三角、环渤海为核心,珠三角、东北等中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此外,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南、湖北,西部地区的四川、重庆也已经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

  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水平较高。该地区拥有最多的跨国生物医药企业,在研发与产业化、外包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已逐步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环渤海地区生物医药产业人力资源储备充足,拥有丰富的临床资源和教育资源。各省市在医药产业链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围绕北京形成了创新能力较强的产业集群。

  珠三角地区市场经济体系成熟,市场潜力巨大。该地区医药流通体系发达,毗邻港澳,对外辐射能力强,民营资本比较活跃。围绕广州、深圳、珠海等重点城市形成了商业网络发达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成渝经济圈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创新活跃,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基地;以长春市为核心的长吉图地区是亚洲规模较大的疫苗生产基地;长株潭地区拥有长沙高新区、浏阳生物医药园等多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产业基础雄厚;武汉城市群聚集了各类研发机构及知名企业300余家,已形成支撑创新、产业化发展,较为完善的平台和环境。

  从微观层面看,国内技术领先、规模相对较大的生物制药企业也大多集中于上述地区。

  但总体而言,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尚未形成几家企业可以垄断市场的局面,与国际巨头相比,我国生物制药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尚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随着企业发展壮大,未来行业内的并购和重组机会将逐渐显现。

  3.4 中国企业重要参与者

  中国主要企业有恒瑞医药[600276.SH]、迈瑞医疗[300760.SZ]、药明康德[603259.SH]、智飞生物[300122.SZ]、爱尔眼科[300015.SZ]、长春高新[000661.SZ]、片仔癀[600436.SH]、云南白药[000538.SZ]、泰格医药[300347.SZ]、康龙化成[300759.SZ]、药明生物[2269.HK]、药明康德[2359.HK]、阿里健康[0241.HK]、百济神州[6160.HK]、翰森制药[3692.HK]、中国生物制药[1177.HK]、泰格医药[3347.HK]、康龙化成[3759.HK]、信达生物[1801.HK]、石药集团[1093.HK]、宏源药业[831265.OC]、创尔生物[831187.OC]、永顺生物[839729.OC]等。

  (1) 安科生物[300009.SZ] 是一家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主的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长期致力于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基因检测等生物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目前公司形成了以生物医药为主轴,以中西药物和精准医疗为两翼“一主两翼”发展格局。公司主要业务涵盖生物制品、核酸检测产品、多肽药物、现代中成药、化学合成药等产业领域,逐步落实精准医疗的发展战略,形成基因检测、靶向抗肿瘤药物开发、细胞免疫治疗技术等一系列精准医疗全产业链布局。

  (2) 药明康德[603259.SH]是全球领先的制药以及医疗器械研发开放式能力和技术平台企业。作为一家以研究为首任,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药明康德向全球制药公司、生物技术公司以及医疗器械公司提供一系列全方位的实验室研发、研究生产服务,服务范围贯穿从小分子药物发现到推向市场的全过程,以及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从产品开发到商业化生产服务、医疗器械测试服务等。药明康德的服务旨在通过高性价比、高效率的研发服务帮助全球客户缩短药物及医疗器械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3) 智飞生物[300122.SZ]系一家集疫苗研发、生产、销售、配送及进出口为一体的生物高科技企业,主营的人用疫苗为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现在售产品包括A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喜贝康)、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喜菲贝)、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盟威克)、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微卡)、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盟纳康)等自主产品及统一销售默沙东授权的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四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酿酒酵母)、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酿酒酵母)、口服五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Vero细胞)等所有进口疫苗。

  3.5 全球重要竞争者

  全球非中国主要企业有辉瑞制药(PFIZER)[PFE.N]、诺华制药[NVS.N]、默克集团(MERCK)[MRK.N]、赛默飞世尔科技[TMO.N]、诺和诺德[NVO.N]、安进(AMGEN)[AMGN.O]、百时美施贵宝[BMY.N]、阿斯利康(US)[AZN.O]、拜耳[BAYN.DF]、德国默克[MRK.DF]、QIAGEN[QIA.DF]、EVOTEC[EVT.DF]、GERRESHEIMER[GXI.DF]、NOVO NORDISK[0QIU.L]、阿斯利康[AZN.L]、SANOFI[0O59.L]、中外制药[4519.T]、BAUSCH HEALTH COMPANIES[BHC.TO]、赛诺菲安万特[SAN.PA]、RECORDATI[REC.BSI]、SAMSUNG BIOLOGICS[207940.KS]等。

  (1) 诺华[NOVN.SIX]专注于医药保健的增长领域,拥有创新药品、预防性疫苗和诊断试剂,以及消费者保健产品等多元化的业务组合,以此最好地满足患者和社会的需求。诺华是唯一在上述四大领域均处于领先位置的公司。1996年,瑞士莱茵河畔两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公司——汽巴-嘉基公司和山德士公司宣布合并,成立了诺华公司。在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魏思乐博士(Dr。 Daniel Vasella)的领导下,诺华公司不断发展,十年来保持强劲增长,为全球的医药保健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

  (2) 罗氏[ROG.SIX]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在制药和诊断领域是世界领先的以研发为基础,以创新为驱动的健康医疗公司之一。作为全球最大的生物技术公司之一,罗氏在抗肿瘤、抗病毒、炎症、代谢和中枢神经系统领域拥有切实有效的差异化药品;同时罗氏也是体外诊断和基于组织的肿瘤诊断的市场领导者,以及糖尿病管理领域的先驱者。

  (3) 安进[0R0T.L]公司全球最大生物科技研究公司。公司致力于发现、开发、制造和提供创新的人类疾病疗法,主要涉足的领域有人类基因组、癌症、神经科学和小分子化学等。公司主要研究项目分为四大类:肿瘤学;炎症;神经学和造血的研究。产品可分为三大类:包括专治贫血的Epogen;专治癌症的Neupogen及专治慢性肝炎病毒的Infergen。

  第四章未来展望

  医药生物行业发展的四个趋势:

  1。 生物医药与AI技术融合

  目前,全球大量药企已开始探索人工智能与新药研发结合,通过智能技术加速新药研发过程,提升研发效率,而中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AI应用还处于认知、探索阶段。人工智能有利于促进医药行业的制造品质提升,加大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可追溯性和药品数据的可靠性,加快生物医药与人工智能产业融合是大势所趋。

  2。 头部企业竞争加剧

  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增加,千亿元市值俱乐部成员变化,中国四家生物医药企业进入IPO总榜,港交所上市新规出台,未来将有更多生物医药企业赴港上市,生物医药板块的头部企业正在发展和增加。VC/PE投资力度大幅上涨,上市政策红利等,使生物医药行业目前在中国的机遇是历史前所未见的,预示着行业未来的头部企业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3。 产业园模式迅速发展

  生物医药资源、资本、技术、项目、人才融合发展的服务业集聚区即生物医药产业园将迎来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已有80多个地区(城市)已经着力建设医药科技园、生物园、药谷,各地新开发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很多都将生物产业作为重点引驻对象。生物医药产业的产业特性和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决定了产业园区是未来生物医药产业的战略发展选择,集群发展的产业园区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和成本,对于医药产业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预计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将有地域分工明确,全球招商明朗的发展趋势。

  4。 集聚发展态势逐渐形成

  生物医药作为新兴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蓬勃的生命力,引起了国家的足够重视。近年来,我国地方部门对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予以大力扶持,通过引导与民间资金的联动,生物制药产业已经呈现集聚发展的态势。目前,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已初步形成以长三角、环渤海为核心,珠三角、东北等中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此外,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南、湖北,西部地区的四川、重庆也已经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

  (作者:千际投行 )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