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文章正文

贺宛男:“不干预”不等于放任自流 郭施亮:干预过猛

加入日期:2020-9-12 9:02:21

  中华财富网(www.chinacaifu.cn)2020-9-12 9:02:21讯:

  导读:
  贺宛男:不干预不等于放任自流A股30年历史多次证明,恶炒垃圾股不停,市场就不可能有起色
  郭施亮:创业板现跌停潮,干预力度过猛
  黄湘源:“不干预”并不是容忍恶炒的保护伞
  刘柯:创业板这堂课你学懂了什么
  宋清辉:突破三期叠加的关键在哪里
  喻红星:收复 3320 点才有可能结束调整
  苏渝:妖股年年有 今年大不同

  贺宛男:“不干预”不等于放任自流A股30年历史多次证明,恶炒垃圾股不停,市场就不可能有起色
  本周市场最令人关注的是周四创业板低价股遭“血洗”。据统计,周四850只创业板交易的个股中,343只个股跌超10%,占比高达4成;其中50只“顶格”(20%)跌停。

  在创业板遭受重击,人气极度低迷的影响下,两市逾3400股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占比超过8成。

  周五,各大指数虽然均有上涨,但一周下来,沪指跌2.83%,深成指跌5.23%,创业板指和创业板综指跌幅分别达7.18%和7.43%。之前表现最靓丽的创业板成了重灾区。

  9月9日新华社发表文章,痛批创业板炒小炒差“歪风”,发出了强烈的信号。有投资者表示,不是说好“不干预”吗?散户愿意炒作低价股,这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市场的问题应该交由市场自己解决。

  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今年刘鹤提出“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九字方针,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同。但这三者不是孤立的,而是统一的、有机联系的整体。

  首先是“建制度”。毫无疑问,“炒小、炒差、炒低”之风所以在创业板刮起,同8月24日起创业板全面实行注册制,增量存量股票全部实行20%涨跌停的制度有关。与科创板不同,创业板有两个“炒作”的基础:一是入市门槛低,只要10万市值;二是运行十余年的创业板积累了大量的绩差股、低价小盘股。既有炒作的“人”,也有炒作的“股”。

  据上交所资本市场研究所三年时间收集超过5300万个账户调查的交易信息,市值小于10万元、10万至50万元、50万至300万元、300万至1000万元、大于1000万元的,占比分别为58.7%、28.6%、10.9%、1.4%和0.4%。市值越小的散户,最近三年投资业绩越差。市值10万以下的散户平均亏20.53%;市值1000万以上的只亏1%;机构投资者和公司账户分别盈利11%和6%。

  这就是说,有超过30%的账户可以买卖创业板股票,他们多为10万市值多一点的散户。

  众所周知,今年以来,涨得最好的是机构抱团的大白马。而10万左右的小散户大多不可能也买不起1700元一股的茅台和100倍估值的海天,他们本能地喜爱低价股,喜欢短炒。这注定大多数小散户在这波牛市中获利不多甚至亏损。如今,创业板存量800多只老股也实行20%涨跌幅,机会终于来了。

  涨跌20%,股价可以大涨,也可以大跌啊。但8月24日以来,我们看到的是,股价翻番甚至涨4-5倍的全是“创字号”低价股,且清一色亏损绩差。而跌幅超过20%的,除了400多元的次新股康华生物外,几乎全是24日首批上市,涨幅过高的“十八罗汉”。这给人一个强烈的印象:20%涨跌停助涨不助跌!也许正是因为赚快钱太容易,吸引场内资金源源不断流入,创业板成交金额从24日前不足2000亿,急剧放大到9月9日的4022亿。

  所以,“炒小炒差”这股妖风的刮起同交易制度有关。沪深4000只股票,两种交易制度,一度连续四次达到20%的涨幅限制,在停牌核查复牌以后,居然又再度达到连续4个20%涨停。创业板炒小炒差死灰复燃,与其说是进入注册制时代的必然,不如说是与市场交易机制过于追求单边性的活跃和片面性的不干预分不开的。在缺乏T+0机制适当制约的条件下,涨跌幅限制的单边放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升市场交易活跃度的作用,但是,所带来的在股价走势上极易受到操纵的副作用也同样不容小觑。

  一旦引发明显的市场操纵和价格操纵行为,就必须严厉打击。这不是干预市场,而是对市场正常秩序必要的维护,非此不足以维护市场的稳定和对广大投资者提供必要的保护。对天山生物之类非理性的暴涨,深交所及时的监管介入显然也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必然将对面广量大的创业板低价股板块发生极坏的示范性影响。深交所在这一事件上既严格地执行了事后监管的立场,并没有在事情刚一露头时就介入干预,也没有在尚未发现明显的市场操纵或价格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时,就急于动用行政处罚手段。这也是符合市场监管逐步从事前事中向事后转移的监管原则。所谓事后监管并不意味着对已经露出头角的不轨动向视若不见,而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如果天山生物的交易中确实出现了涉及新型市场操纵或股价操纵的情形,那么,深交所该出手时就出手。

  不过,如果说股价脱离业绩基本面就叫新型市场操纵或股价操纵的话,那么,这种现象在科创板和创业板新股定价和上市交易过程中岂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以看到,在新股发行上,科创板和创业板目前不仅还较为普遍地存在定价过高的现象,并且这种趋势有愈演愈烈的可能性。如果只是一味地过于轻信机构自主定价的所谓市场化机制,而一点也不去过问机构询价选择的利益倾向性,这也未必真正符合市场化的公允性原则。现在看来,新股高价发行至少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发行企业对过高的超募所得如果在一时之间无法轻易消化的话,反而有可能造成市场资源的浪费;二是机构在参与决定新股定价的过程中难免掺杂自己的利益倾向,超募越多,券商和相关中介机构从中获得的中介收入就越高,从话语权中所获得的利益也越大;三是发行市盈率越高,未来实现投资回报所需的时间就会越长,难度也越大。上市交易也是这样,某些新股一上市的股价涨幅一度竟然高达近3000%,试问,未来要有怎样的业绩成长性才足以配得上其如此高涨的股价?在这个问题上,市盈率原理应该说并没有过时,在业绩脱离基本面和股价透支成长性上,新股的过度炒作和发生在创业板老股中普遍性的炒小炒差其实并无二致。对新股发行定价和上市交易的一味追高,与其过早地采取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的做法,听任股价爱炒多高就炒多高,还不如一开始就像对创业板低价股暴涨中的出头椽子一样,当股价表现出现有必要干预之异常情形的时候,该干预就干预一下,这又有何不可呢?不干预是走向市场化的通行证,决不是容忍恶炒升级的“保护伞”。只干预炒小炒差,不干预炒新炒高,不仅有失公允,更难免加剧市场的失衡。

  不干预和零容忍是制度建设到位条件下,监管方针对立统一的一体两面。新证券法实施以来,有关方面在努力提升市场交易活跃度,对合规的市场行为尽最大可能不干预的同时,也更加重视对证券违法违规行为的及时查处,处罚的力度明显有所加大。目前表现在注册制条件下新股投机性炒作以及低价股投机性炒作现象的愈演愈烈,有的即使一时之间也许还很难说得清是否已经构成违法或违规的新型市场操纵行为,但也不能听任其如此这般地继续泛滥下去。非得等到违背市场公平原则的严重不良后果已成事实的时候,才去充当事后诸葛亮,势必有可能对市场稳定和投资者利益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害。“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方针的正确体现,不仅在于该出手时就出手,同时,不该出手也决不能出手。在笔者看来,对于尚待排查的所谓新型操纵市场或操纵股价行为的认定,尤其需要谨慎,一切都以法律法规为准绳,让市场的归市场,罗马的归罗马。否则,市场如果除了新股不败之外又回到水清无鱼、波澜不兴的沉寂局面,显然也是不符合“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监管宗旨的



  郭施亮:创业板现跌停潮,干预力度过猛?
  从近期A股市场的表现看,资金对行情的成色有所担忧,且存在部分资金加速抛售的迹象。对刚刚形成的投资氛围来说,最重要的是让市场资金保持足够的投资信心,让市场维持稳定的赚钱效应,这才能够保障资本市场持续活跃的流动性水平。

  创业板实施注册制改革,并放宽了涨跌幅限制,从原来10%一下子提升至20%,市场波动率显著提升。虽然此前已有科创板的经验,但因创业板本身拥有大量的存量账户,流动性与交易活跃度也会显著高于科创板,由此也导致创业板实施注册制后,整体波动率高于科创板。

  最为关键的是,创业板市场已经运行了十年,大量老股已经完成了限售股的解禁与减持,且经历了多年时间的考验,创业板本身也聚集了不少的低价股。与之相比,科创板低价股数量仍然偏低,科创板上市公司普遍价格偏高,在上市公司平均价格方面,创业板较科创板更显优势。

  从接连大涨到迅速大跌,且有部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价在短短两三个交易日的时间内出现了最高30%乃至40%的跌幅,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20%涨跌幅在上涨过程中会存在助涨效应,但同样道理,在下跌的趋势中也会起到助跌作用。

  从近期市场的政策风向来看,似乎对创业板股票并不友好,尤其对创业板低价股,在监管趋严及舆论压力的影响下,股票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下跌的走势。周四,创业板更是掀起了跌停潮,且把这一下跌动能延伸至主板。

  面对A股市场的突然降温,指数出现了快速下跌走势,甚至出现了阶段性破位迹象。刚刚确立起来的结构性牛市行情瞬间遭到了严峻的考验,市场担心最多的反而不是市场流动性的收紧预期,而是政策层面上的不确定因素。回顾前两个月的银行股,在7月上旬出现了快速上涨的走势后,却因政策收紧压力,形成了巨量抛售,把刚刚激活起来的做多人气与赚钱效应瞬间打压下去,如今的银行股形成了跌跌不休的走势,政策的不明朗预期以及银行让利时间的不确定,成为市场资金最为担心的因素。

  与主板不同,科创板以及创业板已经实施了注册制改革,作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发行制度,迎合了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但让投资者感到疑惑的是,在IPO发行速度上,A股市场迎合了注册制的发展需求,但在市场干预上,却沿用了核准制模式下的手段,与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存在分歧,并未让市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自我调节功能。

  不可否认的是,在注册制逐渐推行的过程中,我们在配套措施上还有所欠缺,例如缺乏了个股做空机制,普通投资者欠缺有效的风险对冲策略以及未能够有T+0交易制度的有效补充。但是,对资本市场来说,本身处于一个不断发展与成长的过程,对管理者来说,在注册制的环境下,尽可能减少无形之手对市场的干预,尽可能满足市场自我调节的需求。如果遇到持续非理性、不可控的波动行情,才进行适度出手,尽可能不通过干预的手段改变市场原有的运行趋势。

  从特停核查,再到舆论引导,虽然对部分炒作太大的题材股起到了直接的影响,但却引发了市场资金担忧情绪的升温。纵观每一轮牛市的背后,均离不开监管层面上的适度放宽。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游资开始活跃,并让市场形成了局部赚钱效应,而当局部赚钱效应形成了气候时,就可以撬动起更多的市场做多人气,吸引更多的资金参与其中。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注册制改革仍处于加速推进的过程中,确实需要一个持续的慢牛行情给予支持。但是,从近期A股市场的表现来看,市场资金对行情的成色有所担忧,且存在部分资金加速抛售的迹象,对刚刚形成的投资氛围来说,最重要的是让市场资金保持足够的投资信心,让市场维持稳定的赚钱效应,这才能够保障资本市场持续活跃的流动性水平。

  注册制改革的目标,并非单方面加速发行新股,新股扩容并非注册制改革的唯一目标。虽然投资者很期待引进更多的优质企业以及成长企业,但注册制改革更需要提升市场化的管理策略,让市场不断实现自我调节功能。此外,在注册制积极推进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信息披露以及优胜劣汰效率的提升,实现股票市场上市率与退市率的均衡发展,且通过集体诉讼、简化民事赔偿机制等形式保障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既然我们选择了注册制改革的道路,除了极端的市场环境外,我们还是尽可能让市场完成自我调节的过程,不宜把核准制的治市手段用在注册制环境中,更应该让市场来做选择



  黄湘源:“不干预”并不是容忍恶炒的“保护伞”
  创业板3只“妖股”被停牌核查,这充分说明“不干预”并不是该出手时不出手的代名词,更不是容忍恶炒升级的“保护伞”。

  “不干预”其实并不是单独提出来的,而是“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方针中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建制度”是“不干预”的前提,“零容忍”则是“不干预”的可靠后盾和坚强保证。随着新证券法的实施,注册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市场一系列涉及新股发行、交易制度的新规正在推出,退市机制和投资者保护机制也在逐步得到完善。不过,对于整个市场来说,任何新事物的诞生和成熟都有一个过程,注册制也不例外。在T+1的交易机制不变的条件下,上市前5日不设涨跌停限制和其他时段的涨跌停限制的由原来的10%放宽到20%,必然有可能导致股价震荡幅度的放大。创业板新股康泰医学上市当日盘中一度拉升近3000%,如此激烈的震荡,即使在当初创业板初期,投机炒作风颇盛之时也不多见。股价走势的这种极不稳定现象,在创业板老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连续多年亏损的天山生物在缺乏业绩支持的情况下,在注册制落地前夕就已经连拉3个涨停板,在进入注册制的情况下,甚至连戴帽ST股,主板、中小板5%涨跌停,创业板ST股20%涨跌停,这样的制度设计是不是有什么不妥?抑或创业板存量老股20%涨跌停的推出,是否不够慎重?值得反思。

  其次是“零容忍”。沪深交易所已正式发布《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办法》,明确4种重大违法将强制退市,即首发上市欺诈发行、重组上市欺诈发行、年报造假规避退市以及交易所认定的其他情形。可是我们看到的是,去年爆出“300亿财务造假风波”的ST康美,被证监会定性为“有预谋、有组织,长期、系统实施财务造假行为,恶意欺骗投资者,影响极为恶劣,后果特别严重”的如此恶劣的个案,停牌40天后,9月2日复牌后已连续7个涨停。据说是国资背景的股东要重新入驻。说好“强制退市”,说好“零容忍”,为什么又让这样的烂股出来招摇过市?ST康美这样的低价垃圾股可以5%、5%地7连板,创业板低价绩差股为什么不可以利用20%的涨跌停一步到位呢?

  建制度重要,建了制度不折不扣地执行制度更重要。A股市场“炒小炒差”之风屡刮不停,不就是因为监管部门的父爱政策所造成的吗?

  当然,还有“不干预”。易会满曾指出,“不干预”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要坚持敬畏法治,依法依规办事。“不干预”的核心是在法治轨道上实施监管,到位但不越位,也不能缺位。

  显然,像这样不看公司质地,不顾基本面,甚至不顾技术面和资金面,只要低价小市值就恶炒的现象,监管不能放任自流。市场的问题固然要由市场解决,但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也会失灵,特别是像A股这样有相当顽强的“炒作传统”的市场。所以,监管部门对天山生物等三股停牌调查,媒体对跟风炒作的散户猛喝一声“该回头啦”,完全有必要。

  A股30年的历史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们,只要恶炒垃圾股不停,整个市场不可能有什么起色,甚至人们期盼的牛市会就此终结



  刘柯:创业板这堂课你学懂了什么?
  本周,天山生物“二进宫”,长方集团豫金刚石停牌核查,创业板低价股炒作全面退潮,不少前期涨幅较大的个股跌幅巨大,即便是前期涨幅不大的,基本面有一定支撑的个股也被殃及。

  从监管的角度看,“妖股”龙头天山生物连续以20%的涨幅短时间翻了几倍,而且是在停牌核查一次之后继续暴涨,“脱缰的野马”被重点关注也就不出意外了。为什么天山生物第一次特停之后,市场炒作依旧火爆,而这次却哀鸿遍野呢?原因就在于,此次几只股票的炒作可能涉嫌“新型股价操纵”,如果这个定性成立,是可以冻结账户罚没资金的。这样的预期给炒作的资金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活跃资金夺路而逃也很正常。

  20%的涨跌停制度是为注册制配套而来的,一开始在科创板试点,当时也没有掀起大风大浪。但此次在创业板试点后,却出现了天山生物这样的“妖股”,为什么?由于科创板二级市场买入者成本都比较高,也就是说想要控制筹码,成本会更高,对于20%的涨幅活跃资金往往有心无力。但创业板不同,注册制改革的重点和看点是创业板里的老股,20%涨跌幅制度实施以后,无论是此前困在个股中的套牢族,还是外围资金都看到了希望,毕竟两三元的个股拉升起来要比科创板的高价股成本要低得多。于是,“妖股”频现且集中于5元以下的低价股,这应该是监管部门没有预料到的。

  于是,监管层面面临新难题,A股再次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怎么去甄别炒作天山生物的资金性质?如果买入创业板公司的自然人是自己的合法资金,并且没有违规操作,则另当别论。但是,此次“妖股”的炒作资金的涉嫌“新型股价操纵”,是场外杠杆资金幽灵重现还是其它什么“新玩法”,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涉嫌股价操纵无疑对相关个股有很大的杀伤力。

  创业板不是洪水猛兽,即便是“小、差”企业居多,也不是投资者的错,是实体经济运行规律和市场发展本身出现的结果。创业板企业很多是民营中小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在实体经济出现波动的情况下,经营不善很容易变“差”,不可能所有的创业板企业都能成为“大而美”,这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再说,主板有没有被乱炒的“小、差”公司呢,可能也有不少。就在创业板遭重挫的时候,主板曾造假数百亿的ST康美却一直持续涨停,最高涨幅已接近翻倍。从基本面来看,ST康美可能比创业板涨幅前十加起来还恶劣,但是这样的公司股价依旧可以涨翻倍却无人过问,这又是为什么?

  此外,这里需要搞清楚一个概念,“小”与“差”是不能划等号的,“小”公司难道都不是好公司?再说哪个公司不是从“小”做“大”的?既然创业板有20%涨跌停的交易优势,寻找中期业绩增长、经营态势向好、科技属性不错的“小而美”价值投机总可以了吧。于是,周五市场风向略有改变,部分率先上涨的都是股价比较高的创业板公司,如冲上百元的锦浪科技中期业绩已经有0.85元,动态市盈率大约50倍,这在创业板公司里应该不算垃圾了吧。

  当然,还有一个办法遏制创业板炒“小”炒“差”,那就是加速主板和中小板交易制度的改革,大家一视同仁都为20%涨跌幅,标的扩大了就会分流资金。不管怎样,有创业板此次风险教育的前车之鉴,相信很多投资者都会掂量掂量。目前沪深两市有四个板两种交易制度,难免会让一些投资者无所适从,也难免会让投机者利用制度漏洞套利



  宋清辉:突破三期叠加的关键在哪里
  突破“三期叠加”存在的种种问题,既需要全盘兼顾,也需要逐个击破。大环境上,“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和内需)是解决问题的基础;而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建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

  我国当前出现的“三期叠加”(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由多种因素组成,其中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有时代的发展需求,也有外部严重干扰带来的负面影响。

  中国经济要成功突破“三期叠加”,我认为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稳定”,另一个是“变化”。“稳定”指的是发展的大方向稳定、制度稳定、体制稳定,经济发展保持稳定的增长。“变化”指的是政策优化、思维优化、技术优化,以此来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稳定变化。

  突破“三期叠加”存在的种种问题,既需要全盘兼顾,也需要逐个击破。大环境上,“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和内需)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国家当前也在积极通过“三驾马车”和优化的工具,努力推动我国经济稳定增长,从今年一季度GDP的负增长到二季度GDP的转正,证明了“三驾马车”的重要性。

  在出口方面,今年6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为帮扶涉及近2亿人就业的外贸企业纾困发展,在鼓励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支持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开拓国内市场。简化内销认证和办税程序;支持电商平台、大型商业企业等开展外贸产品内销活动;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和应收账款、存货、订单等质押融资。依托大型电商平台加强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直贷业务。

  在投资方面,我国既有聚焦国内的投资,也有面向全球的投资。以亚投行为例,在今年亚投行第五届理事会年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辞时指出,“把亚投行打造成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的新型多边开发银行。亚投行应该致力于服务所有成员发展需求,提供更多高质量、低成本、可持续的基础设施投资,既要支持传统基础设施,也要支持新型基础设施,为促进亚洲及其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习主席的讲话,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将加大投资力度的信号,而且这种投资是面向全球,与更多志同道合的发展伙伴顺应世界经济格局调整演变趋势,共同应对风险挑战。

  在内需方面,全国各地发出的各种消费券,都反映出政府对消费拉动内需的态度。网红带货、政府推介、推出各种刺激消费的方式方法。活跃的是市场,产生的大量订单既是消费者的需求,也带动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盘活了市场资源,对经济的稳定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与传统大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更为灵活,虽说创造的经济效益无法与大规模公司竞争,但有潜力的小微企业未来也有可能成为行业的巨头。与小微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能够产生更多的效益。我认为,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建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

  “三期叠加”时期,中小微企业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护维护好中小企业的改革,大力扶持各类中小企业,是当前的重要工作。在疫情之下,保住中小微企业才能够有更多的力量突破“三期叠加”。从大环境来看,突破“三期叠加”,维护好保护好中小企业,是一把重要的钥匙,如果不保护好中小微企业,那么“三期叠加”突破过程会困难重重。

  当前,中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

  首先,中小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参与企业生产,缓解就业难题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改革进程都有积极意义。

  第二,中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所处的地位日益凸显,庞大的中小企业群体通过自然分工,合作方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合理的产业集群,对提高资源配置起到积极作用,对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起着基础性作用。

  第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吸引到的不仅是更多更年轻的战斗力,还有许多创新的思维、新兴的科技,这类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整体而言,中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不过,因为存在恶性市场竞争,以及美国一些政要不负责任的言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中小企业。如果能提前做好应对,中小微企业在困难来临之时更容易通过调整经营方针、战略等方式摆脱困境,将“危机”中的“危险”变为“机遇”。

  驱动“三驾马车”也好,保住中小微企业也好,两者之间不存在矛盾。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早已覆盖了出口、投资和内需,而出口、投资和内需还需要中小微企业优化结构,通过一系列优化的变化,推动我国经济稳定向前发展


- CFi.CN 中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