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文章正文

桂浩明: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郭施亮:利空出尽了吗?

加入日期:2020-8-8 9:20:28

  中华财富网(www.chinacaifu.cn)2020-8-8 9:20:28讯:

  导读:
  桂浩明:股市有望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刘柯:短期波动不改长期逻辑
  黄湘源:注册制不是创业板的泡沫发生器
  郭施亮:降薪预期升温银行股利空出尽了吗
  宋清辉:险企的规模和效益可以兼得
  应健中:衡量评价科技股的标准是成长性
  文兴:微信朋友圈的畅想
  皮海洲:集体诉讼来了投资者能获赔才是关键
  韩忠益:防范热钱对市场的冲击
  曹中铭:创业板将发挥桥梁作用


  桂浩明:股市有望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进入七月份以来的股票市场,呈现了一些明显的新特点。譬如行情走得较为平稳,没有出现持续的大幅上涨或下跌的态势,给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都提供了相应的操作机会;再譬如尽管限售股解禁规模很大,新股发行与上市节奏也很快,但市场基本上都能够予以承接,没有因此而出现个股乃至板块上的异动。即便是首次挂牌交易的新三板精选层,市场也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之进入到相对平稳的运行态势之中,避免了不少人所担忧的上窜下跳格局的反复出现。还有,一直被认为是“风向标”的北向资金,近期流向不那么稳定,出现过连续数天的净卖出,但这些似乎并没有影响到沪深股市的走势,投资者对它的进出似乎显得很淡定。

  这些新特点的出现,对股市的运行格局影响不小。在今年上半年,虽然行情还算是比较活跃的,但就上证指数而言,却还是下跌的,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盈利状况并不理想。而进入到七月份以后,虽然上证指数的涨幅也不算很大,但市场上财富效应体现得较为彻底,在股市上能够赚到钱的投资者数量明显增加。与之对应的则是虽然结构性行情仍然是市场的主流,但个股行情也出现了某些均衡化的态势,特别是蓝筹股的逐步活跃,在推高大盘指数的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投资氛围,提振了市场的信心。显然,这样的一种格局是广大投资者所愿意看到的,同时站在管理层的角度来说,这种市场的平稳运行,以及融资、再融资能力的提高,非理性操作行为的明显受抑制等,也是很认同的。说句并不夸张的话,当前股市的形势,应该是自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最好的。

  换个角度来说,股市形势好的一个标志,就是它进入到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中。这即体现在市场的扩容具有双向性的特征,也反映在企业业绩的改善与股价走势呈现出某种正相关的关系。无疑,今年的股票扩容压力很大,但与此同时资金面的扩容也很明显,特别是公募及私募股票型基金规模的大幅度增加,在很大程度上维系了股票供求上的平衡,而且由于机构化操作的特点,绩优以及高成长性的公司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以它们为主的结构化行情,在保持市场平稳运行的同时,还给投资者带来了相当多的盈利机会,从而整体提升了市场的吸引力,强化了人们对股市的认同感。另外,与过去垃圾股满天飞的状况不同,时下股市中的结构性行情,突出了业绩以及成长性的特点,即便有些还是具有比较多的题材色彩,但其中所涉及的概念绝大多数具有相应的现实性,有的还表现出了对国家战略实施的强烈预期。因此,能够有较好表现的公司股票,大都具有合理的理由与内在的逻辑。而这实际上也就构成了“戴维斯双击”。这段时间来,每次股市调整,都被控制在一个不大的空间,显得颇为温和。另外像券商股这样的强周期板块,也能够反复走强,其原因也就在此。总结以往的市场教训,一个很突出的现象就是股价走势与公司效益相背离,完全是靠炒作而不顾业绩,把股票推高到一个不可思议的位置上。如此一来,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在炒作退潮后,形成“戴维斯双杀”,股价从暴涨变为暴跌。而现在随着公司业绩的逐季改善,再加上投资者对后市预期的进一步提高,股票价格也因此而上涨,这样的行情无疑是有比较坚实的基础,因此也就具有了一定的持续性。

  应该说,现在股市所出现的良性循环走势,来之不易,它是市场改革的成果,也是投资者接受了以往的教训后理性投资意识提高的产物。当然了,也因为来之不易,所以需要倍加珍惜。行情活跃了,就会有人头脑发热,试图一夜暴富,过度投机的行为也因此回潮,这是需要警惕的。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场外配资以及信息造假等行为,就是未雨绸缪之举,提醒市场规范运行,保持理性,避免过热,而这正是让当前良性循环的行情得以延续的基础。作为投资者,对此理应有清醒的认识。(.金.融.投.资.报)
  
  





  刘柯:短期波动不改长期逻辑
  外围因素影响将加速国产替代自主可控,从景气产业中寻找优质公司是未来投资方向
  本周发生了很多大事,特别是《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相继出台。此外,人民币也升值到6.94附近。但是,资本市场的反应却比较平淡,上证综指在周一因资管新规延迟而上涨1.75%以后,本周其余时间又开始踌躇不前。

  那么,密集出台的产业利好对国内经济及股市有没有影响?我们又该如何解读A股“一慢二看三通过”的现状呢?笔者认为,目前出台的产业扶持政策从中长期看属于超级利好,而资本市场更多受其它外围因素影响,一旦这种影响消退,市场还是会回归到景气度高的行业投资逻辑中来。

  首先要重点谈一下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市场认为这是有史以来扶持力度最大的产业政策,从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市场应用、国际合作八个方面详细给出了着力点。特别是政府鼓励的集成电路线宽小于28纳米(含),且经营期在15年以上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或项目,第一年至第十年免征企业所得税。集成电路线宽小于65纳米(含),且经营期在15年以上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或项目,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六年至第10年按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这些政策彰显出国家大力发展高技术集成电路与半导体的决心,这种国家意志不是短短几天的市场反应可以概括的。

  紧接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这也是最近几年来密集发布的人工智能领域又一最新的产业政策,由此可见国家层面对人工智能的重视。实际上,密集出台的人工智能产业政策无疑将会赋予市场新动能,也让不少企业对抢占行业制高点跃跃欲试,毕竟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还处于全球第一梯队。此前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就指出,到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在全球32家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中,中国就占了10家,其中不乏寒武纪、商汤科技这样的佼佼者。

  上述产业政策的陆续出台,也许只是冰山一角,未来还会有更多。此前,中国也发布过《中国制造2025》等详细的产业规划,不出意外的话,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政策都会陆续出台。现在,我们所处的外围环境与以往不同,也无需过于低调,必须下定决心做好自己的事情。特别是在科技领域,大力发展自主可控进口替代,先解决有无,再逐步解决好坏。

  本周还有一个热点就是军工板块,其实“军转民”也是内循环科技升级带动消费升级的一个重要的新渠道。给大家举个例子,美国导航用的GPS其实就是军民共用的,中国的北斗产业链也是如此,最近10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2020年有望超过4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全球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规模将达到7000亿元以上。目前这个领域主要还是美国GPS主导,但GPS只有32颗卫星,中国北斗卫星数量和定位精度已经超过GPS,未来替代空间巨大。实际上,“军转民”本身就具备技术升级的核心竞争力,耳熟能详的硅谷就是美国工业走出军事色彩、开始转向民用驱动的产物,而波音公司的利润大头也是来自于军品而并非民用飞机。这个领域,中国的产业空间也是非常大的,未来市场的机会在军品领域有核心技术优势、有机会参与混改的军工上市公司。

  本周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事情就是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对美元最高升值到6.933。人民币升值有其必然性,主要是国际资本对冲避险的需要。目前美债规模不断扩大,但在疫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持续恶化的情况下收益率逐步降低,美元指数大幅走低后人民币相对走强。人民币升值是一个信号,人民币升值在此前过度依赖出口的情况下是利空,但目前人民币资产价格的水涨船高未必是坏事,吸引外资,盘活国内资产市场,实质性扩大内需,资本市场也会雨露均沾。

  那么,A股为什么还是不买账,周二到周五持续调整,特别周五的跌幅还比较大呢?由于投资者结构的原因,A股一直是全球最敏感的交易市场,外围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影响投资情绪。周五影响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外围环境恶化,微信被美国限制,腾讯大跌,导致港股大跌,市场担心这种科技霸权会传导到其它科技领域,比如半导体芯片,周五又是这个板块领跌。当然,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是一有风吹草动就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呢?前面说了,我们正大力发展内循环,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内需还存在很大的空间,而且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即便科技水平不是顶尖,但一定要自主可控。从这个角度看,外围的科技霸权会加速自主可控进口替代,产业投资“危”中有“机”。

  虽然目前A股短线情绪波动厉害,但一定要风物长宜放眼量。在经济发展方面,高层正不断出台新的产业政策,引导整个投资领域的方向;在资本市场方面,内循环所需要的流动性是具备的,渠道也在逐步畅通(资管新规延迟、理财资金分流等),货币政策也更加灵活,未来资本市场的大发展是可期的。所以,市场低迷之时更应镇定,仔细研究未来的投资方向。一是牢牢把握战略新兴产业如集成电路和半导体被“卡脖子”的核心技术突破,特别是上游设备领域的光刻机、原材料和检测设备(国家大基金二期重点投资领域);二是行业景气度持续上涨的板块,如5G、人工智能、高清视频办公与安防(Zoom退出的市场空白和华为高调进军智能安防的市场机会),寻找股价还处于底部的上市公司,以时间换空间。(.金.融.投.资.报)
  
  





  黄湘源:注册制不是创业板的泡沫发生器
  注册制改革条件下的市场如果仍像审核制条件下一样过度追求新股不败,甚至通过放开涨跌幅限制提高交易活跃度的措施来充当让新股股价越涨越高的泡沫发生器,既不符合注册制改革的初衷,更不符合最基本的价值投资原则。

  注册制尚未落地,创业板一阵反弹就把其他的A股板块甩在了后头。注册制下首批创业板新股不仅创造了创业板最高发行价的历史记录,并且与风头正健的的科创板也有一比。人们不禁要问,本该成为创业板发动机的注册制,怎么一开始就有点像是创业板的泡沫发生器?在这个问题上创业板有没有搞错?

  作为注册制条件下创业板首批发行两只新股之一的锋尚文化,以138.02元的首发价格打破了2010年汤臣倍健所创造的110元的创业板首发价格记录。10年前,中国资本市场最有活力的板块非创业板莫属。打造中国版纳斯达克的期望和科技型上市公司集中地的形象让它轻而易举地打破了23倍市盈率红线的限制。据统计,在2009年至2012年期间发行市盈率在100倍以上的个股就有14只之多。其中,发行市盈率最高的达150.82倍。汤臣倍健115.29倍的发行市盈率虽然在上述14只创业板个股中仅占第8位,但110元的首发价格和上市首日156.80元的开盘价把其他创业板个股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当年发行市盈率高高在上的创业板个股,上市以后大多高开低走。虽然还没有像香港创业板那样比比皆是地跌破发行价,高开低走却无可挽回地成为大多数创业板个股的宿命。

  作为科创板注册制试点的接力者,当前创业板注册制新股发行定价的高企,在一定程度上不妨可以视之为对科创板越来越高的新股发行价的承接。同科创板第一高发行价石头科技271.12元/股和第二高发行价康希诺209.71元/股相比,锋尚文化138.02元/股的发行价不过是小巫见大巫。不过,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科创板新股发行价也有一个水涨船高的过程。科创板第一股华兴源创发行市盈率为41倍,超过了以往的23倍发行市盈率的红线,客观上也是市场化发行的结果。随后的科创板发行价格,从市盈率方面看有高有低。当时最高的如中微公司,发行市盈率达到170.75倍,最低的中国通号则仅为18.18倍,两者之间相差达9倍之多。尽管发行市盈率高低有别,只要市场认为总体上符合机构所给出的估值,也很难说有什么不合理。新股市场化发行是大势所趋,科创板新股市场化发行的经验,不仅值得接棒注册制改革的创业板借鉴,同时,也有利于今后在整个市场中得以推广。

  不过,正所谓成亦估值,败亦估值。机构在给所评估的个股给出一定的估值时,除了依据一定的标准量体裁衣之外,有时难免也会受到当时的时势变化和人心走向的影响。别的不说,就以注册制还没有落地之前创业板市场所出现的惊人躁动来说,创业板存量股票这波齐刷刷的反弹,难道真的是把注册制改革当成了洗刷估值低估之耻的翻身机会了吗?在笔者看来,恐怕未必。创业板注册制一旦落地之后,涨跌幅限制将由原来的10%扩大到20%。交易机制的这一重大变化,对于科创板来说纯属增量性质的改革,而对于创业板来说更多的还将涉及存量成分。作为本来就鱼龙混杂的创业板存量个股,涨跌幅限制的扩大究竟是利好还是利空?离开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恐怕很难一概而论。不排除会有一些先知先觉的投机资金会趁混沌不明的时机,先炒它一波再说。等到绩优绩差泾渭分明的时候,始作俑者恐怕早已捞一把走人了。

  其实,股票市场之所以要实行注册制改革,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让市场资源不至于因为新股发行制度的人为约束而一直稀缺下去。同样的道理,注册制改革条件下的市场如果因为迎合一些市场势力的特殊利益追求,而仍像审核制条件下一样过度追求新股不败,甚至通过放开涨跌停限制提高交易活跃度的措施来充当让新股股价越涨越高的泡沫发生器,既不符合注册制改革的初衷,更不符合最基本的价值投资原则。

  在笔者看来,从根本上改变新股高开低走的趋势,除了上市公司本身要从根本上改变单纯以圈钱为目的上市动机,尽最大可能以配得上其股价的业绩成长性为投资者提供较好的投资回报之外,注册制改革也要从片面追求高估值高定价和市场交易的较高活跃度转移到打破新股不败的神话,还股价以价值之本来面貌上来。与其借短缺经济的计划分配模式,将新股打新差价当做一种福利送给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还不如一开始就别让新生的注册制也在过度投机的盲目打新和疯狂炒新过程中重新回到新股高开低走的旧轨道上来。否则,就新股发行价格的竞相攀高非但不能成为投资者的福音,更谈不上注册制改革的成功。拔苗助长毕竟是不可取的。(.金.融.投.资.报)
  
  





  郭施亮:降薪预期升温银行股利空出尽了吗?
  从长期的角度出发,只要中国经济逐渐回暖,且实体经济回升预期逐步明朗,那么银行业的让利压力也会明显降低。当影响到银行股的利空消息逐渐减少时,且不良风险逐渐暴露之后,市场也会对银行股的估值定位进行重新衡量。

  在A股市场步入牛市行情之后,在银行股身上,却并未感受到牛的感觉。假如投资者手持一定比重的银行股,那么在这一轮牛市行情中,显然也是属于明显踏空的群体。

  银行股的持续走弱,不仅与政策因素有关,而且也与基本面变化预期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其中,促使金融系统加速让利实体经济,对银行业来说,本身也是一种不小的压力。纵观这些年来银行业的盈利能力,确实在绝大多数的行业中占据了不少的优势,在当下特殊的市场环境下,适度让利也符合市场的预期,但对银行投资者来说,却显得不那么友好。

  再者,未来上市银行的分红能力可能会有所下降。对部分上市银行来说,这些年来最核心的竞争优势,莫过于持续稳健的分红能力,如今银行业持续现金分红的根基遭到了动摇,市场也会对银行股的长期投资价值进行重新评估。

  此外,面对突如其来的考验,银行业的不良率也会骤然增加。从今年一季度的情况来看,银行业的经营状况似乎并未展现出较差的市场预期,甚至与一季度的经济基本面产生了一定的背离。但是,因不良率的提升本身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一季度的数据并不说明太多的问题,银行业的不良率可能会在今年三四季度有所体现,从近期银行股的二级市场表现来看,也有提前反应利空预期的迹象。

  近日,市场再度传出了银行业普遍降薪的消息,作为长期的金饭碗行业,银行业的薪酬与福利还是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是,一旦开启了降薪通道,那么将会对整个行业带来不少的洗牌压力。

  不过,从四大行的回应来看,目前并未有降薪的安排。但是,从市场的传闻来看,消息并不会空穴来风,当银行滋润日子逐渐离去之后,降薪可能会是部分银行的选择。但对部分平均薪酬持续高企的银行来说,未来员工的薪酬与福利仍然会与银行自身的经营状况相挂钩,对经营能力较弱,且缺乏竞争优势的银行来说,可能会存在较大的降薪压力。

  在A股市场中,银行股一直扮演着稳定市场指数的护盘角色,历年来银行股在调控市场指数方面也作出了不少的贡献。即使当前的A股市场已经步入了技术性牛市,但市场需要的却是慢牛行情,假如银行股也出现了大幅上涨的走势,那么市场指数早已涨至4000点之上了,这似乎并不符合慢牛的定位。从某种角度思考,在今年银行业加速让利,且银行股利空频繁出炉的背后,或通过压低银行股的估值水平来减慢市场加速上行的步伐,而现阶段的市场环境,恰恰是牛市运行时间越长,则越有利于注册制改革的推进,并更有利于发挥出资本市场助力实体经济的效果。

  就目前而言,虽然今年以来有关银行的坏消息不少,市场也借势打压银行股,并导致银行股的估值水平再度创出了历史新低水平。但是,从长期的角度出发,作为百业之母的银行业,利空也只是短暂性的,只要中国经济逐渐回暖,且实体经济回升预期逐步明朗,那么银行业的让利压力也会明显降低。当影响到银行股的利空消息逐渐减少时,且不良风险逐渐暴露之后,市场也会对银行股的估值定位进行重新衡量。(.金.融.投.资.报)
  
  




  宋清辉:险企的规模和效益可以兼得
  保险产业并不是通过低价就可以满足客户所需的,保险不是快销品,真正有需求的投保人看中的是长远的保障,如何能够消除或减少客户对未来未知的恐慌,这是保险企业需要研究的问题,也就是保险企业的产品设定。

  如果说保险的规模和效益处于对立面,那么这是现在商人的角度看保险。很多商人会认为,如果一家公司企图增加业务收入、追求规模,那么它就应该放弃对于效益的追求,效益可能就会好不到哪里去。一个公司如果重视赚钱、重视效益,它就不应该或者不能追求规模。这种思路更适合用于发展期以及成长期阶段的企业,由于发展战略不同,这些企业的着力点也会不同。以规模为主的企业,往往是以烧钱为主,通过大量的宣传获得大量人群的关注;以效益为主的企业,则多以产品为重,通过产品本身去吸引有限的消费者,以此来快速获得收益。等到企业到了成熟期,在获得较为稳定的市场份额之后,企业便会规模与效益平衡发展,如苹果、可口可乐等大型公司,既有大的规模也有丰厚的收益。

  保险作为一种金融商品,其功效的作用是为消费者提供更优化的资金配置,用于对冲未来未知的风险。目前,保险正逐渐被我国民众所接受,即保险已经拥有了广泛的消费群体,不过我国还有很多人对保险仅是局限了解,主要问题还是因为长期以来人们的固有观念所致。作为社会生活中因忧虑未来不可知风险而实施的风险对冲,保险能够给予投保人足够的安全,只不过在当前思维模式下,更多的人更是愿意烧香拜佛以求平安,而不是为看不见的风险设置防范措施。

  这也意味着在投保人群不断增多的同时,保险产业还有大量的市场可以扩张,即规模还有望继续扩张,以便为更为广泛的消费群体服务。与大多数同样拥有广泛消费群体的产品不同,消费者往往会同时购置多个保险类产品,如意外险、财产险、重疾险等等,令保险产业可以探索更多的盈利空间。保险产业是不会直接产生利润的,其利润来自从年度保费中扣除的各种赔偿金、税费、保险企业各种费用支出以及提留各项准备金后的金额,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情况下,用于投资的保费所产生的收益部分也是保险企业收入来源。令投保人数为N,平均投保金额为M,赔付率为a,平均赔付金额为b,保费投资收益为c,用公式简单表达其利润:X=NM(1+c)–abNM。

  从上述公式来看,保险企业要扩大效益,即令X有所增加,需要使N和M,即投保人数、平均投保金额数量增加;因为要增加客户体验,因此b不可以减少,即不能降低赔偿金额;a则会因为不可控情况不断变化,因此也无法通过人为方式降低。通过公式不难看出保险效益的增加,相对轻松可以实现的是扩大保险覆盖的人群规模以及平均保费;与各种事故相关的赔付率是一种不可控、无法预知的数据,虽然保险企业希望将这个数字降到最低甚至没有,但这并非人为就可以控制的。也就是说保险效益与规模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

  之所以有人会认为保险的规模与效益对立,是认为保险在没有规模的情况下,人群并不会前往保险公司主动投保,所以保险公司只有在规模形成的背景下才能拥有群众基础,即抢占客户。按照商人的思维,抢占客户的法宝通常是价格战,即通过“赔本赚吆喝”的方式吸引人群。然而保险产业并不是通过低价就可以满足客户所需的,保险不是快销品,真正有需求的投保人看中的是长远的保障,如何能够消除或减少客户对未来未知的恐慌,这是保险企业需要研究的问题,也就是保险企业的产品设定。

  投保人担心生病,那么有重疾险;投保人担心财产损失,那么有财产险;投保人退休后的日子比较困难,那么又有养老险……不同的投保人对未来有着不同的担忧,他们寻求的是一种通过购买保险实现的心理安慰,以便在真正出现意外的时候不缺少一份保障。如何为这些人的心理预期构建防线,是保险企业所需要做的事情。在同一个险种内,又有很多细小的区分,比如在等级划分上、在赔付金额以及赔付模式上、在投保费用上,都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和设计。保险企业不能抱着侥幸的心理,即便是人们各种安全防范意识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还是会有各种各样的意外和突发状况产生,这是谁都无法控制的事情。过于注重规模的发展会对企业留下许多隐患,风险控制也难以把握。(.金.融.投.资.报)
  
  







  应健中:衡量评价科技股的标准是成长性
  当下市场崇尚的是科技股,而科技股不能用传统的市盈率估值来衡量和评价,科技股衡量和评价的标准是它的成长性。梦想总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市场用“市梦率”来对应传统的市盈率,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股市主旨是有活力、有韧性,因此,跟着市场的跌宕起伏去冲浪,应该说是今年市场的操作主流。

  在笔者码字之时,创业板指数上冲至2868点,今年的最高2896点近在咫尺。目前创业板指数也是2015年11月份以来的最高点。接下来创业板指数将挑战3000点,按照现在这个架势,在未来的某个时点,创业板指数会不会与上证指数接轨?

  去年我国股市的重头戏是科创板,一年下来,科创板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激活了市场,融资者获得了超额的资金,股价多少产生了财富效应,多数投资者得以获利,最主要的是科创板确立了使投资大众习惯了的规则,此规则得以复制粘贴到其它板块,所以,今年市场的重头戏轮到了创业板的改革。

  注册制带来的最大市场效应是可以高价发行新股了,打破了原先的发行市盈率不超过23倍的桎梏。10年前,海普瑞以148元发行价笑傲一级市场,发行市盈率为73倍,这说明这家公司的盈利水平还是相当不错的。现在在注册制下,这样的纪录被复制、被刷新了。本周新版创业板开始首个新股发行,锋尚文化以138.02元的价格笑傲市场,好在发行市盈率也只有41.22倍,相对于老版23倍发行市盈率,融资者多募集了80%的资金,对投资者而言,实际上中签率依然超低。尽管新版创业板将投资者入市门槛提升为10万元市值,但锋尚文化的中签率只有万分之一点六,与老版创业板的中签率没啥变化。这说明投资者对新股依然情有独钟,随便什么价发行都蜂拥而入,大家博弈的是万一中签了呢,而幸运的中签者也的确成了“万一”。

  当下市场崇尚的是科技股,而科技股不能用传统的市盈率估值来衡量和评价,科技股衡量和评价的标准是它的成长性。梦想总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市场用“市梦率”来对应传统的市盈率,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科创板中有些新股发行没有相对应的发行市盈率,这说明这些企业在其生命周期中还没有进入盈利期,但未来远大的发展前景急需资金。对此类新股,市场也给予了高度的热情,本周科创板发行的生产新冠疫苗的康希诺6就是创下新纪录的典型案例,不仅发行价创下了我国股市的新纪录,每股发行价209.71元,无发行市盈率显示,申购资金依然蜂拥而入,中签率只有万分之三点三六,这样的投资热情难能可贵;而万一中签者也将这样的中签标的当作“大肉签”,新股中签的收益从原来的1万、2万提升到10万、20万,现在投资者期待此签能带来25万至30万元的收益,这样的投资热情真是前所未见。

  8月底,新版第一批注册制创业板将要登台亮相,带来的市场效应是涨跌幅放宽至20%的股票将要大扩容,由原来科创板仅100多只个股扩大到所有创业板的股票。这样一来,沪深股市有千家公司放宽了震荡幅度,但大头还是在深市。不要担心市场会趴下,当下股市其主旨是有活力、有韧性,说白了就是上下折腾空间打开,大涨大跌甚至于暴涨暴跌都不可怕,就是不能趴着不动,因此,跟着市场的跌宕起伏去冲浪,应该说是今年市场的操作主流。(.金.融.投.资.报)
  
  





  文兴:微信朋友圈的畅想
  最近有朋友在朋友圈发了一些照片,其中有一座桥名叫金丝娘娘桥,这座桥位于上海与浙江交界处。记得桥的附近有一根民国时期留下来的浙苏界柱。一根砖石结构的水泥柱,现在是金山区文物保护点。历史上,上海一直归属江苏,民国时期上海范围基本就是浦西,也即如今的内环高架范围再加上杨浦地区;现在的上海,是在1958年左右才从江苏划出来的。历史上,上海只与江苏交界而与浙江没有边界。一根保留下来的浙苏界柱,能让人们知道过去。

  还有一张照片也非常有意思,也是省界的分界柱,它是三角形截面的,一面刻着上海,另一面刻着江苏,还有一面没有字,但背靠着太浦河,这里就是江浙沪分界柱。精确的三省交界点位于太浦河河道中央,附近就是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西塘镇和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三个地方。网购的朋友都知道包邮区,不过知道江浙沪交汇点的,估计就不多了。江浙沪位于我国的东部长三角之地,是我国最发达地区之一。

  为何今天要谈到江浙沪包邮区呢?因为它是长三角经济区的重点,而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规模最大、发育最完整、功能最健全的城市群。能否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打造并形成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示范典型,对推动全国城市群发展意义重大。上海市特别是上海中心城区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功能区,如何全面提高城市能级,让上海中心城区能够发挥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细胞核功能,是“十四五”期间上海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城市群核心功能区的主要作用,是对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的整体服务和辐射功能,而不是自我服务功能。上海市中心城区是服务长三角的,而不是服务上海市的。这种服务和辐射功能,包括对长三角的生产服务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其中又以生产服务功能为核心。所谓生产服务功能又是以生产要素的定价、交易和配置功能为核心。上海首先要成为长三角高端人才、技术、数据、资本和管理等现代要素的配置中心。上海作为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功能区服务能级提高了,周边城市对上海的依赖度提高了,城市的功能就开始分化了,各城市就形成差别化和差异化定位了,整个城市群一体化就有了扎实基础。

  近期部份上市公司的一些动向,也能看出长三角经济区一体化步伐在加快。比如绿地控股,从近期公告能看出正在进行的上海混改,也是全球布局的龙头房企。2015年在A股实现整体上市,并控股多家香港上市公司。2019年绿地控股房地产业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3880亿元,在克尔瑞公布的2019年全国百强销售排行榜居于第6位。公司在深耕房地产主业的同时,积极发展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费及新兴产业等关联板块集群。大消费方面,2018年7月,公司宣布启动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商品贸易港是公司打造的常年进口商品展示交易服务平台。该项目由国家商务部、上海市政府唯一指定,享有高度贸易便利化政策。大金融方面,绿地金控成就不斐。主要参与投资了互联网、科技、5G相关公司。今年8月4日,长三角绿色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示范区项目合作签约,绿地集团携手中车城市交通有限公司、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政府及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将共同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自2019年初提出后首个超大规模的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

  还有一家公司的动向也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相关。自上海市国资委日前宣布组建长三角投资(上海)有限公司之后,相关领导班子成员及时到位。上海市国资委最新发布的企业领导人员任免情况公告显示,长三角投资(上海)有限公司的党委班子、副总裁以及财务总监等岗位方面的人事情况都已尘埃落定。据报道,这些人士都在长江经济联合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既长江联合集团)担任高管职务。长江联合集团官网上公布的信息也验证了这一点。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马春雷今年3月在长江联合集团调研时表示,长江联合集团应国家战略而生,当前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新机遇,要着眼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示范区建设,谋划自身发展定位,聚焦主责主业,积极主动与有关方面加强沟通和对接,善作善成,争取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长江联合集团就是上市公司ST长投的控股股东,能看出上海相关部门对落实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有了明确的目标。事实上,还有一些上市公司也在推进相关工作。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总之,诸多迹象显示,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正在稳步推进之中。笔者由衷地感谢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它让我们能从一张照片一段故事,神游当地,也能从中看到时代的发展和国家战略的推动力量。包邮区、长三角,它们的未来会越来越好。(.金.融.投.资.报)
  
  




  皮海洲:集体诉讼来了投资者能获赔才是关键
  7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发布《关于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这意味着倍受资本市场关注的中国式“集体诉讼”正式来了。

  诉讼难、诉讼贵、赔偿难等问题是困扰着A股市场投资者维权的一个现实问题。正是因为这个问题的存在,所以绝大多数投资者在利益受到损害的情况下都放弃了维权,默默地承受着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正是基于这种状况,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证券法》引入了代表人诉讼机制,也即中国版的“集体诉讼”,以解决个人投资者所面临的诉讼难、诉讼贵等问题。而高院《规定》的出台,则是将《证券法》第九十五条规定付诸实践,是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具体落实。同时它也意味着,从7月31日起,中国式“集体诉讼”作为保护投资者的利器可以正式付之于法律了,这对于保护投资者利益意义重大。

  代表人诉讼制度解决了个人投资者诉讼难、诉讼贵的问题,这是该项制度对于保护投资者的重大贡献。不过,代表人诉讼制度同样需要直面赔偿难的问题,也即要让投资者得到赔偿,这是代表人诉讼制度在中国资本市场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如果投资者最终得不到赔偿,那么这诉讼的意义也就要大打折扣了。

  让投资者得到赔偿,这是代表人诉讼制度需要直面的现实问题。为了让投资者得到赔偿,证监会提出可以选择在具有一定偿付能力的被告身上进行试点,积累经验。被证监会指定为两家“投资者保护机构”之一的投服中心更是将“被告具有一定偿付能力”作为其四条案件选择标准之一。从早期试点阶段来看,这个选择是有现实意义的,但从长远来看,这个选择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并没有真正解决“赔偿难”的问题。

  从早期的试点来看,选择“被告具有一定偿付能力”的案件进行试点,这有利于代表人诉讼制度的推进,但“被告具有一定偿付能力”本身还是存在疑问的。如果只是几千万、上亿元的赔偿,或许有的公司还承受得起,但如果是几十亿、上百亿的赔款,恐怕赔偿得起的公司就很难找了。如第一大造假公司康美药业,股票市值蒸发超千亿,对投资者的赔偿不是一个小数目,该公司是否还“具有一定的偿付能力”,这实在是很难说。

  而且对于更多的被告来说,恐怕是缺少“一定偿付能力”的。而这些公司同样也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这些公司显然不应该长期游离在代表人诉讼制度之外。因为没有偿付能力,就不对其实施代表人诉讼制度,这岂不是对这些公司的放纵?这对于保护这些公司投资者的利益显然是不利的。因此,代表人诉讼制度不能把这些缺少偿付能力的公司搁置一边,同样需要对这些公司念紧箍咒。

  那么,如何让这些缺少偿付能力的公司来赔偿投资者呢?本人以为,首先是要将被告扩容。比如上市公司欺诈发行,除了发行人是被告之外,控股股东、相关的董监高、保荐机构、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都是被告,都赋有赔偿投资者的责任。如在美国,安然公司财务造假赔偿投资者71.4亿美元,其中花旗集团、摩根大通、美洲银行等三大投行因涉嫌财务欺诈被判有罪,向安然公司的受害者分别支付了20亿、22亿和6900万美元的赔偿罚款。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美国股市的做法。

  其次,在投资者保护基金旗下设立投资者赔偿基金,承担部分投资者损失的赔付功能。赔偿基金的来源除了部分来自于国家行政拨款之外,主要来自于日常的各种提取与罚没款。比如,按上市公司的融资额提取一定比例的赔偿基金,按原始股东的减持套现金额提取一定比例的赔偿基金,对上市公司及董监高等日常违法违规行为的罚没款等全部进入投资者赔偿基金账户,以备投资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之时,给投资者以必要的补偿。

  此外,对于不赔偿投资者的“无赖被告”可采取多种法律手段,如冻结财产、计入征信等,同时在追究刑事责任时,予以从严从重的判罚。让违法违规损害投资者利益者从中受到震慑,从而减少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事情发生,这也是从另一个层面对投资者的间接保护。(.金.融.投.资.报)
  
  




  韩忠益:防范热钱对市场的冲击
  日前,证监会原主席肖钢说,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实行零利率、负利率,借钱很便宜,有一部分短期外资,即热钱,会进入中国市场。这种资金快进快出,进来的时候会促使我们的资产价格快速上升,快速撤离的时候,可能造成我们市场的大幅波动。从最近几年情况看,中国资本市场和境外的资本市场联动性在显著上升。因此,我们要在坚持扩大开放的同时,注意防范短炒资金可能对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

  肖钢提醒,要注意新兴经济体可能面临的风险。“由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大部分还是使用美元,所以对他们而言,如何防范发达经济体实施负利率和无限量、无底线的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外溢风险,就显得十分重要。”肖钢说,对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而言,既要注意防范资产价格的泡沫,防止资金脱实向虚,又要防范资本的外流——因为美元还是全球的储备货币,又要防范本国的货币贬值、债务违约等风险。

  笔者认为,肖钢的担心绝不是杞人忧天。坦率地说,随着土地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以及对外资某些待遇的取消,一些工厂从中国撤出,这是符合经济规律的,我们应对起来是比较从容的。今年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实际使用外资2161.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8%(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下同)。3月当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817.8亿元,同比下降14.1%,降幅较2月当月收窄11.5个百分点。1-3月,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5.5%,占服务业比重达29.9%。其中,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专业技术服务同比分别增长28.5%、62.4%和95%。这些数据说明,即便是突发事件,外资对实体经济的流入流出,也不能给我们的市场带来很大冲击。但如果外资是从A股中撤离,影响就不能小觑。虽然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开放度不是太高,外资占比还不到5%,债券市场外资比例也不到4%,但“短炒”外资的特点具有游资性质,是易受突发事件影响而容易快进快出的,从而缺乏稳定性;一旦撤离,其带来的挤兑效应主要是心理层面上的,到时候,股市出现较大波动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事实上,由于我国疫情控制得较好,复工复产进行得井然有序,企业盈利明显改善,外资流入中国的趋势并未改变。8月5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盘中升破6.94,创近5个月新高。自低点算起,近两个月人民币汇率反弹超两千点。人民币汇率相对走强的背后逻辑,除了有中国经济稳步复苏因素外,跨境资金流入增多也有一定影响。人民币升值与外资流入正在形成阶段性共振效应。最新的数据是,7月以来,我国利率债收益率呈现持续上行态势,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月均为233基点,较6月大幅拓宽24基点,加之美元指数贬值4%,人民币兑美元升值1.4%,人民币汇率上涨势头稳健。

  而进来的外资有一部分是长期资金,也有一部分是短期资金。有的外资还是用借来的钱炒股,是带着杠杆来的。现在美元、欧元、日元都是零利率、低利率。这样一种货币策略既缓解了当前全球市场流动性紧张、因疫情而受困的窘境,但它的负面作用也很明显,因为无法解决结构性问题,它限制了银行的放贷能力,不但没有增加消费,反而侵蚀了企业和消费者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用借来的外汇资金换成人民币进入A股市场,炒一把就走的投机心态肯定存在,所以有关部门应该未雨绸缪,对流入A股中的快钱要心中有数,提前做好防范措施。(.金.融.投.资.报)
  
  






  曹中铭:创业板将发挥桥梁作用
  继7月24日锋尚文化、美畅股份、蓝盾光电、康泰医疗四家企业创业板IPO获准注册之后,7月29日,锋尚文化、美畅股份开始底价;7月31日,蓝盾光电开始询价。注册制背景下的多家创业板公司开始询价,说明其离挂牌已经不远了。

  从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公司挂牌,创业板开市已经超过了10年时间。10年来,创业板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所取得的成绩是不容置疑的。不过,创业板市场的发展,客观上也催生出多方面的问题,比如市场包容性不足,上市条件苛刻问题。由于在创业板挂牌仍然对盈利有要求,并且A股市场遵循同股同权的原则,导致众多互联网企业、新经济企业只能赴境外市场上市。像中国的互联网巨头要么在美上市,要么在港上市,对于A股市场而言,个中遗憾是不言而喻的。

  再如创业板套现问题,由于民营企业居多,且创业板估值明显高于沪深主板与深市中小板,创业板解禁股份套现欲望强烈。创业板解禁股大肆套现,不仅对个股股价形成压力,也不利于创业板市场的稳定,创业板也因之有“套现板”之称。显然,这并非当初推出创业板的初衷。

  创业板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也倒逼创业板必须进行改革,否则创业板市场的发展将会受到阻滞。而随着今年4月份《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的发布,标志着创业板改革正式启动。

  创业板改革的启动,某种意义上是科创板改革成果的延续,也是科创板改革红利的释放。科创板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无论是从改革的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科创板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试点注册制。IPO注册制是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终极目标,从当初的额度制到审批制,再到核准制,再到科创板启动注册制试点,既见证着市场的进步,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其二是科创板实行更加包容的上市制度。科创板设置了五套上市标准,涉及预估市值、净利润、营收、研发投入、研发成果等多个方面。而且,盈利不再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亏损企业、同股不同权企业,以及红筹企业等均可在科创板上市,也凸显出科创板的包容性。其三,差异化的交易制度。科创板新股挂牌前五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自第六个交易日开始涨跌幅限制为20%。差异化交易制度,个中有与境外市场接轨的意味。境外成熟市场都实行无涨跌幅限制的交易制度,境内市场也常常有呼吁的声音出现。与注册制一样,个股交易实行无涨跌幅限制,抑或是今后市场交易制度改革的一大方向。

  创业板的改革,基本上复制了科创板的经验。试点注册制、更加包容的上市制度,以及差异化的交易制度等,几乎都是“照搬照抄”,只是由于创业板与科创板定位不同,今后在两个板块上市的企业或有所差别。

  从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再到创业板启动改革,并照搬照抄科创板的经验,科创板的改革红利开始在创业板释放,而创业板则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个人以为,这一作用将至关重要。

  对于注册制,市场此前是有抵触心理的。注册制以发行人的信息披露为核心,此前市场识以为注册制实行后,将会有大量劣质企业上市,并导致市场不堪承受。但科创板的经验表明,注册制并非洪水猛兽。从科创板试点再到创业板试点,注册制的平稳运行,最终将为注册制在A股市场全面铺开创造条件。

  更加包容性的上市制度以及差异化的交易制度亦如此。通过积累科创板与创业板的成功经验,注册制背景下,A股市场上市条件或将更加包容,涨跌幅也有可能放开。这一切成果的取得,离不开科创板的深化改革,离不开科创板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当然也离不开创业板在其中所发挥的桥梁作用。(.金.融.投.资.报)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