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文章正文

贺宛男:千亿市值“兵团”开始集结 桂浩明:主流风格

加入日期:2020-8-15 8:43:22

  中华财富网(www.chinacaifu.cn)2020-8-15 8:43:22讯:

  导读:
  贺宛男:千亿市值兵团开始集结
  桂浩明:市场热点轮换主流风格未变
  刘柯:热点不会消散紧盯核心技术突破
  宋清辉:A股未来行情会很精彩
  郭施亮:全球头号对冲基金为何看多中国市场
  曹中铭: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离不开改革与创新
  黄湘源:超百只新股超募不是市场福音
  皮海洲:注册制更需投资者理性投资



  贺宛男:千亿市值“兵团”开始集结
  115家“大而美”公司总市值约30万亿炒小炒差已渐被市场抛弃
  A股在连续震荡调整数天(创业板指6连阴)之后,周五终于翻红。

  笔者发现了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周五,115只千亿以上市值的个股中,仅5只翻绿(中信建投工业富联三安光电复星医药、中微公司),比例仅为4.3%;而247只20亿市值以下的个股中,78只下跌,比例高达31.6%。

  是的,A股市场正在从“以小为美”,逐渐走向“以大为美”。

  统计显示,十年前,A股前十大公司除石化“双雄”和中国神华外,清一色为金融股,中石油和工行以2.5万多亿元和1.8万多亿元市值分居第一和第二位。

  直到2019年1月1日,总市值超过千亿元的公司虽然已有61只,但前十大除了增加一家贵州茅台外,还是金融股和石化“双雄”占据多数。2019年底,总市值过千亿的公司已达94家,前十大也出现了五粮液的身影。仅仅过了7个半月,到本周五,千亿市值“兵团”已扩充至115家(8月初最多时曾达130家),前十大中又增加了美的,海天、恒瑞、宁德、中国中免、迈瑞、立讯精密、海康等大消费和科技股紧随其后。中石化则已滑落至第16位。曾经的老大中石油,市值从最高8万多亿缩至7200多亿,有“宇宙第一大行”之称的工行,市值也从1.8万多亿缩至1.35万亿。

  长期以来,A股市场为什么“以小为美”?因为这些航母绝大多数属于传统产业,成长性差,对投资人缺乏吸引力;而以散户为主体的A股市场又喜好投机炒作,小盘股自然更迎合炒作的需要。

  今年以来,情形开始变了。现有的115家千亿市值“兵团”中,增加最多的分别为电子(从去年底7家增至13家),医药(从6家增至11家)和食品饮料(从5家增至10家)。在华夏银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等退出千亿市值“兵团”后,目前虽然仍有15家银行股“身家”千亿,但合计市值约为6.3万亿,占千亿市值“兵团”30万亿元总市值的比例已降至20%。而就在一年前,银行股占千亿市值“兵团”的比重还在30%多。地产股目前仅万科、保利等4家,钢铁股更是硕果仅剩,只宝钢1家(排名100位以后)。

  A股市场曾有“五朵金花”(煤炭、汽车、电力、银行、钢铁)之说,之后一提大市值低估值又总是金融地产,仿佛买这些大市值低估值的股票才是“价值投资”。这正是A股长期萎靡不振,“炒小”“炒差”成风的内在原因。如今,随着科技进步和消费升级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主流,A股终于迎来了新生态。先是科创板注册制试点;继而又是增量存量同步改革的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科技股的春天终于到来了。加之外资频频买入,以及基金扎堆发行,机构持股比例大幅提高,“炒小”、“炒差”的恶习已逐渐被市场抛弃。

  在A股主要指数中,创业板指为什么成为涨得最好的指数(今年以来上涨48%)?因为创业板指是100只股票的成分指数,最小市值也有100亿元,而且绝大多数都是高科技行业。深成指也是成分指数,但该指数有500只成分股,门槛仅50亿市值。上证指数更是包含1700多只股票的综合指数,编制修改后虽然剔除了ST,但基本维持老样子。其中又以创50指数涨得最好(今年涨幅已达60%),因为那是从800多名“学生”中精心挑选出了50名“优等生”,而且中报披露结束后还有10%的调整和淘汰率。

  一句话,选大的、选优的。“以大为美”的时代到来了。

  何谓“美”?《说文解字》解读“美”字时,本意就说“美”从“羊”、从“大”,“羊”字下面加个“大”就是“美”。于是,有美食家就引伸为,肥大的羊是最鲜美的,故“羊大为美”。

  就资本市场而言,成熟市场的市值和交易也总是集中在少数头部企业。以美股为例,排名前五位的美国公司——苹果,微软,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亚马逊和Facebook,占到标普500指数总市值近20%;美股市值前10%的股票,成交额占比也在40%以上。目前,A股千亿市值“兵团”的总市值约为30万亿,占A股总市值74万亿的40%上下。而中国大陆市值最大的公司,特别是其中的高科技企业,如腾讯、阿里、中移动、美团、京东、拼多多、网易等,鉴于A股市场的众多政策性原因,以及散户所支撑的股市投机盛行,股价暴涨暴跌,股市发展仍不够健康等因素,所以它们宁愿股价低些、募资少些,也选择在香港或美国等地上市。

  从这个意义上说,A股市场的千亿市值“兵团”还刚刚开始集结,刚刚起步。投资者需要适应“以大为美”的投资理念,管理者更需要按照刘鹤的九字方针,特别是在“建制度”上多下功夫。

  什么时候中国最好的公司回归了,中国资本市场才算真正有吸引力,真有投资价值。(金.融.投.资.报.)
  
  



  桂浩明:市场热点轮换主流风格未变
  ■申万研究所
  前段时间大涨的创业板,近期走势有点疲惫。而科创板的行情,在上证综指开始挑战年内新高的背景下,同样表现出滞涨的态势。而当整个大盘出现较为明显的调整时,高科技新兴产业股票的回调则更为明显。

  于是,市场上也就有了一种说法:风格变了。从表面来看,似乎的确是这样,最近股指有过的几次明显上涨,都与金融板块的强势崛起有关,其中券商、保险、银行都有不俗的表现。另外传统行业中的基建、有色等,也都每每有所表现。相反,电子信息、医药生物以及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股票,走势却多少有点疲弱。在本周市场出现下跌以后,那些曾经领涨的科技股,跌幅普遍较大。这种状况可以说是今年以来较为罕见的。那么,这是否真的意味着市场风格出现了变化?

  有关风格切换的问题,在股市中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它涉及到投资者对操作主线的选择,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对投资绩效会带来极大的影响。在2017年,市场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展开了以传统行业中蓝筹股为主导的行情,在综合指数波动有限,大多数股票都出现下跌的背景下,蓝筹股却收获了很大的涨幅,上证50指数当年上涨25.08%,而深圳创业板指数则下跌10.67%,两者走势完全背离。到了今年上半年,随着各界对高科技新兴产业重视程度的急剧上升,拥有较多科技企业的创业板指数上涨了35.60%,科创板指数上涨了44.79%,但以传统产业为主的上证50指数却下跌了3.95%。显然,在同样的时点,不同板块走势会有较大的差异。都说看对大势可以赚钱,其实这个“势”不仅仅是指行情运行的大趋势,还包括对各个板块以及热点的把握。

  那么,近期出现的传统蓝筹股走势相对走强,新兴产业品种行情较为疲弱的格局,又提示了投资者什么呢?这是否表明行情又重回2017年时的场景,风格再度切换过去了呢?在笔者看来未必如此。2017年金融行业以及传统产业(主要是上游原材料)股票的上涨,主要还是与当时的政策导向与市场环境有关,在相关因素发生变化后,其作为持续强势的板块地位就受到了挑战。就目前的大环境而言,政策倾斜的重点是高科技新兴产业,金融行业要为实体经济让利,传统行业则受制于经济增速的放缓,很难继续演绎以往业绩持续提高的局面。相比之下,应该说还是高科技的新兴产业,可以给人们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去年以来创业板、科创板的行情,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说明了这一点,种种市场信号也表明,高科技新兴产业的行情,远没有走完,而是还会延续下去。

  当然,高科技新兴产业股票走向上的行情,不是它不会调整。这两周来,一方面是上涨比较多引发了获利盘的回吐,另一方面外部环境也不是特别友好,部分强势品种遭遇到了利空,这些都需要时间来消化。因此,它们在这段时间走势偏弱是很自然的。而蓝筹股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自然也有补涨的要求,此时借助一些消息面的影响,股价开始走高,也并非没有理由。特别是因为它们的权重作用,稍有动作就会带来综合指数的快速上行,这就与高科技新兴产业板块的相对滞涨形成了很大的反差,给人一种很强烈的市场风格正在转换的紧迫感。但其实,这不过是短期的热点轮动而已,就主流风格而言,是不可能轻易就出现本质上的改变。毕竟,市场风格更多还是与宏观形势有关,投资者应该不难看出,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国家最需要鼓励发展的是什么产业。

  面对市场热点的变化,反应灵敏的投资者的确可以及时改变操作方向,在蓝筹股上进行布局。而对于来不及这样做的投资者来说,倒也不妨就地等待,因为相信市场主流趋势还在,高科技新兴产业板块不久以后还是会迎来一轮新的上涨。在市场出现整体调整的背景下,更需要对此有清晰的认识。(金.融.投.资.报.)
  
  


  刘柯:热点不会消散紧盯核心技术突破
  本周前4天A股表现差强人意,一个主要原因是7月金融数据比市场预料的要差,市场担忧流动性收紧。在此背景下,对资金面比较敏感的短线资金选择从涨幅比较大的人气板块撤出,造成前期热点全面退潮,引发市场更多的担忧。

  7月金融数据显示,新增人民币贷款9927亿,预期是1.2万亿,前值是1.81万亿,这个落差是比较大的;新增社融1.69万亿,预期是1.85万亿,前值是3.43万亿;M2也“踩刹车”,同比增长10.7%,预期是11.2%,前值是11.1%。不过这样的数据是有先兆的,央行官员此前一再表示要为货币政策留点空间。中国一季度GDP是负增长6.8%,二季度正增长了3.2%,按惯性三季度增速也会比较高,再加上中国对疫情控制得力,经济是全球主要国家增长最好的,这个时候货币政策再用力过猛,可能会适得其反。

  实际上,市场担忧流动性收紧有过度解读的嫌疑。本周央行连续5天开展逆回购操作,累计投放流动性5000亿,由于14日有100亿逆回购到期,本周央行累计净投放4900亿。与此同时,央行还表示,将于8月17日对本月到期的两笔中期借贷便利(MLF)一次性续做,具体操作金额将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从这个层面看,央行对保持全社会流动性相对宽裕有很多办法,也不是一味地收紧,应该说是在灵活调控,就像在高速路上开车,不一定都是120公里时速,要根据路况灵活操控,最终目的是安全抵达。

  从市场本身来看,流动性与股市涨跌有多大关系呢?周二中国银行业上半年净利润下降9.4%的消息出来以后,成都银行一度涨停,带动银行板块集体上涨。要说银行业利润下降了是利空,怎么会涨?说穿了,股价要涨就是资金在买,市场其实并不缺钱。7月的金融数据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当月人民币存款仅增803亿元,同比少增5617亿,有观点认为是火爆的股市分流了银行存款,这也算是股市的新增流动性。

  在并不缺钱的情况下,目前已经开始调整的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等前期热点会不会卷土从来?从前期资金的介入程度,热点板块的调整时间和幅度看,未来的主流热点还是应该围绕核心技术突破这个主线开展。

  上周末华为的余承东表示,“今年可能是我们最后一代华为麒麟高端芯片了”,因此华为要在操作系统、芯片、数据库、云服务、IoT等标准生态逐渐构筑新动力,尤其再半导体制造方面,要突破包括EDA设计,材料、生产制造、工艺、设计能力、制造、封装封测等。市场开始流出华为“塔山”计划线路图,还煞有其事地收集了十多家上市公司归到这个计划之中。虽然这个事情被一一否认,但从华为的“备胎转正”,到现在的“南泥湾”、“塔山”计划,不难看出必须要突破科技霸权的封锁,在核心关键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可控,取得大的突破。

  虽然我们和全球先进技术相比差距不小,但就是因为有差距,所以才有追赶的动力。中国每年进口芯片金额达到3000亿美元,这里面云集了大量的美国企业,包括英特尔、高通、德州仪器、赛灵思、霍尼韦尔、AMD、英飞凌等等,我们只有华为海思、紫光展讯等几个还算拿得出手,这是巨大的差距,也是巨大的动力。当然,这需要大量的投入,中芯国际排名全球第五,技术比台积电差了几代,但一个新项目投资就是500亿,这在芯片投资领域根本不算什么。但如果不大投入,你连排名的机会都没有。韩国有三星和海力士这两个巨头,它们是怎么起来的?海量的资金投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韩国提出了“半导体工业振兴计划”,给相关企业提供了3.46亿美元的贷款,并且鼓励私人投资者进入,总共募集资金23亿美元。企业壮大了,自己也能滚动式发展,2015年海力士建了两家工厂,总投资规模就达近2500亿人民币。这就是国家意志的决胜力量。

  因此,在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领域,不应该是中芯国际和华为“几个人在战斗”,而应该以举国之力在核心技术领域大量投入。目前中国在核心技术领域受制于人的有不少,排名第一的就是光刻机,没有高端的极紫外光刻机,中芯国际也好,华为也罢,都生产不出7nm以下制程的芯片,台积电靠ASML的极紫外光刻机已经在突破3nm、2nm制程的芯片了。当然,也不要指望能绕过光刻机生产出7nm以下制程的芯片,要有这个技术全球领先的芯片企业早用了,英特尔就不会让台积电代工了。这是一个核心技术的坎,中国必须突破,目前中科院长光所在一步步向14nm以下的光刻机核心曝光系统突破,这需要一个过程,但我们不能停下前进的步伐。

  当然,资本市场也需要对这些核心技术的研发给予宽容。在芯片上游设备领域,我们虽然在刻蚀机领域有了中微公司、北方华创,但在光刻机生产领域,无论是曝光系统的长春国科精密、北京国望光学,还是整机的上海微电子,都还没有涉足资本市场,只有长光所旗下的奥普光学沾一点边。管理层能不能“不拘一格降人才”,在新股IPO和利用现有上市资源资产注入重组方面促进国产光刻机快速推进,尽快追赶上国际先进技术,不再让2万亿规模的芯片市场受制于人!(金.融.投.资.报.)
  
  


  宋清辉:A股未来行情会很精彩
  中美两国已同意于8月15日举行高层会谈,若会谈取得好的效果,将有助于推动新一轮的贸易往来。只要不出现新的“黑天鹅”,双边贸易逐渐恢复正常往来对稳定A股、推动行情走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黄金价格年内涨幅超过500美元,价格突破2000美元/盎司,成功刷新历史新高时,相信有不少投资者会有感觉,长期以来在避险方面有着优秀能力的贵金属,其强势表现的背后,很可能意味着有资金展现出“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天赋,从股市、债市转向了贵金属。其实并不是这样,与黄金价格走势相似,各国的主要股指今年以来的表现基本都是先扬后抑然后再向上,原因在于流动性。

  2020年2月中旬至3月中旬,新冠疫情扰乱了全球股市信心,公共卫生安全突发事件令“现金为王”的观念再起,虽然黄金天生是货币,但黄金在当时的环境中不易变现,人们需要的是通过货币购买日用品和食物,货币在当时的重要性“重”于贵金属。同时,原油价格的大幅回落更是令不少投资者愿意持有现金,原油价格跌到负值的行情也令投资者信心不足,继而形成恐慌,整个市场显得萎靡不振。究其原因,美元流动性危机导致的市场信心全面回落,好在美联储通过多重手段解决了流动性危机,各类市场才不同程度恢复了“元气”。

  A股市场也受到了影响,在影响解除后,创业板指成为表现最为强势的主要股指。据清晖智库统计,截至2020年8月7日的年内涨幅达到52.93%,中小板指和深证成指分别以37.14%和30.85%的涨幅紧随其后。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和我国经济复苏有一定的关系,新冠疫情可控以及全面复产复工、GDP数据转暖、人均国民总收入过万美元等释放出积极的情绪,不过国内投资者似乎对A股今年正“牛冠全球”并不在意,因为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距离2007年的历史高点还远得很,距离2015年的高点也有不小的距离。

  很多人羡慕美股,年初创了新高的道琼斯工业指数,即便其在2020年2月份后跌幅超过1万点,其也能在随后4个多月的时间里追回了9000多点;纳斯达克指数则是连创新高,年内涨幅达到22%以上,看起来很是令人羡慕。从创业板和纳斯达克的强势表现来看,在新冠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高新科技产业得到了资金的广泛关注,即便GDP数据均弱于往年,但美元流动性危机缓解之后,市场的信心不弱于以往。即便中美之间出现种种矛盾和针锋相对,A股时不时会因为这些矛盾及冲突被短暂波及,美国本土也时不时出现各种社会事件,但两国资本市场近期在看似困难的背景下,都有不错的行情出现。

  从资金的角度来看,中国也好,美国也好,两国之间出现的矛盾,两国自身所面临的困难,就目前情况来看,对未来经济的影响有限。即便美国频频对中国施压,但两国依然履行着2020年1月15日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经济贸易协议》,有消息称,中美两国已同意于2020年8月15日举行高层会谈,以评估中国对2020年年初签署的双边贸易协定的遵守情况。若高层会谈取得好的效果,将有助于推动新一轮的贸易往来。要知道,2018年出现的贸易摩擦一度重创A股,2019年也没有缓过劲来,只要不出现新的“黑天鹅”,双边贸易逐渐恢复正常往来对稳定A股、推动行情走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至于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年以来的种种行为,或许他自己也不清楚将导致的后果。种种令人费解的理由和措施,不仅是对中国跨国企业的不友好,同时也对中国大型跨国企业造成了冲击,并且还有可能导致一系列的蝴蝶效应。除了美国,也有国家正在通过恶性竞争想以此拖住中国的发展,这些行为多多少少都会影响到投资者的情绪。很多恶性竞争的起因,来自于这些国家对自己的不自信。他们会认为,海外企业的贸易往来会削弱国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国内的钱都会被国外的企业赚走,不利于自己国家的发展,因此采取抵制、封锁、禁用的形式。这些措施看似有效防止外部资金的介入,实际上是一种闭关锁国的行为,看似是把机会留给了自己,其实是在浪费更好的机会。

  对中国而言,问题都能克服,经济总能发展,正在逐步完善、市场化的A股在未来的表现定然美妙。努力实现全球化的中国以及其A股市场,都会在合理的范围内欢迎志同道合的境外人士参与,更何况A股估值整体偏低,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在美元流动性危机再次出现之前,A股对海外投资者也具备不小的吸引力。在当前环境下,A股不容易进入牛市,但很容易走在稳健、慢牛的行情中,只是期间少不了偶尔的跌宕起伏,未来的A股行情会很精彩。(金.融.投.资.报.)
  



  郭施亮:全球头号对冲基金为何看多中国市场
  桥水基金看好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的发展前景,且对中国的新经济领域抱有比较乐观的投资信心。从桥水基金二季度的持仓报告显示,也积极布局了部分的中国新经济企业,反映出桥水基金对这方面的投资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

  作为全球头号对冲基金的桥水,它的持仓报告非常受到全球投资者的关注。从桥水基金的持仓变化情况也可以看到全球市场的投资机会以及潜在的投资风险。因为,作为实力雄厚的桥水,这些年来已经发展壮大成全球头号对冲基金,且拥有了足够的全球影响力,这显然与它独特的调研分析能力以及灵敏的投资嗅觉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与普通投资者相比,桥水基金更像是具有先知先觉优势的实力资本。

  今年二季度桥水基金的持仓报告显示,桥水基金对新兴市场的ETF投资发生了分化,但继续偏爱中国市场,对中国市场继续采取加仓的策略。与此同时,桥水基金还继续增持了部分中概股企业,从桥水基金二季度增持中国资产的策略来看,确实反映出桥水基金对中国市场积极看多的态度。

  桥水基金看多做多中国市场,已经不是今年的事情了。早在前几年,随着国内金融市场开放步伐的有序推进,桥水基金也积极参与到中国市场的投资过程中,并获得了不少的投资回报。除此以外,在桥水基金积极看多做多中国市场的同时,还在前两年正式启动了在华私募的业务。由此可见,在国内金融市场持续开放的背景下,作为全球头号对冲基金的桥水,也率先看到了国内金融市场不断开放下的投资机会。

  桥水基金看多做多中国市场,也并非没有原因。其中,在当前比较特殊的环境下,中国也称得上全球范围内经济回暖速度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且基本上摆脱了今年一季度部分地区停工停产的困境,对部分行业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来说,更是在二季度实现了超预期的经营业绩,并把一季度的损失全部补回。

  与中国市场相比,虽然美股市场、欧洲市场仍处于牛市环境之中,但它们的牛市行情却欠缺了基本面的支持。时至目前,欧美地区的经济复苏能力还较弱,甚至部分地区处于相对失控的状态,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票市场,更大程度上受到了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影响,但却不断远离了自身基本面的状况,经济晴雨表功能遭到了扭曲。

  站在全球头号对冲基金的角度出发,肯定不会把所有的资产集中投放至一个投资渠道之中。在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市场中,桥水基金都有着分散配置的计划。但相对而言,近年来桥水基金对中国市场的态度还是比较积极,通过今年上半年的中国经济表现,相信桥水基金也会更坚定看好中国市场的投资前景。

  实际上,除了中国经济复苏能力较快以及基本面状况不断改善的因素之外,桥水基金还可能看好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的发展前景,且对中国的新经济领域抱有比较乐观的投资信心。从桥水基金二季度的持仓报告数据显示,也积极布局了部分的中国新经济企业,反映出桥水基金对这方面的投资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

  作为全球头号对冲基金的桥水,它的资产配置计划以及持仓报告,对投资者来说也只是一种参考,投资者更需要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与独立分析能力。但是,对中国投资者来说,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加速开放,结合国内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相信未来会培养出越来越多的黑马企业乃至巨头企业,投资者也有机会通过新三板精选层或科创板、创业板等市场板块享受到部分核心企业高速发展的成果,未来中国市场的投资机会也将会更加丰富,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有望不断提升。(金.融.投.资.报.)
  


  曹中铭: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离不开改革与创新
  科创板的改革红利已开始释放,一旦创业板改革进展顺利,将为资本市场的改革奠定基础,注册制就有可能在A股市场全面铺开。我国资本市场要做大做强,离不开深化改革与持续创新。

  8月7日,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普遍下跌,且多家公司跌幅不小。据媒体报道,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都必须遵守美国的审计要求,否则这些公司将被迫退市等消息成为幕后推手。笔者以为,基于中概股存在挤出风险的现状,也凸显出做大做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性。

  在国内所有上市企业中,中概股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国内众多企业纷纷赴美上市,既与美股上市门槛较低有关,也与美股市场的吸引力有关。但在美挂牌的中概股,却也往往成为受质疑的对象,频频成为做空的目标。

  客观上讲,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虽然不乏像阿里巴巴等这样的优质企业,但还是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中概股的财务数据就常常遭到质疑,在这方面“爆雷”的中概股其实并不少。特别是今年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案,更是成为一个标志性的案例。从这个意义讲,美股监管部门对于中概股及赴美上市的企业提出相关要求,却也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还有可能存在因其他因素而导致退市的风险。

  A股市场诞生近30年,无论是挂牌公司数量、中介机构、开户户数以及机构投资者规模,以及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影响力方面,都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不过,此前由于制度建设存在缺陷等原因,导致国内的互联网巨头、新经济企业,以及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优质企业只能赴美上市。这些企业大本营在国内,市场在国内,盈利也来自国内,但国内投资者却不能分享其经营发展的成果,这无疑是值得商榷的。

  值得肯定的是,近年来资本市场不断深化改革与创新,并已开始取得成果。科创板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不仅开启了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注册制试点,也实行更加包容的上市制度,科创板上市不再“唯利润论”,亏损企业、同股不同权企业、红筹企业等都可在科创板上市,实际上为更多新经济企业在A股上市打开了方便之门。

  科创板的改革红利已开始释放,创业板改革即是红利释放的结果。毫无疑问,如果没有科创板的改革,创业板注册制试点是不可能启动的。创业板改革将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旦创业板改革进展顺利,将为资本市场的改革奠定基础,注册制就有可能在A股市场全面铺开。我国资本市场要做大做强,离不开深化改革与持续创新。当年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优质企业只能赴境外上市的尴尬不能再重演了。

  做大做强我国资本市场,除了不断深化改革与创新,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以外,还需要从其他方面着手。

  其一,提升资本市场的影响力。美国市场的涨跌,能够引发欧洲、亚太等主要市场出现波动,既与美国的综合国力有关,也与其资本市场有较强的影响力有关。虽然目前A股市场的影响力已得到提升,但显然还远远不够。

  其二,需要提高资本市场对于企业上市的承接能力。阿里巴巴赴美上市,首发融资高达243亿美元(其时折合1700亿人民币),如果当时阿里巴巴在A股上市,如此高的融资额是不可想象的,市场或许无法承受。做大做强资本市场,必须过这一关。

  其三,需要建立多家“航母级”券商,打造拥有话语权的全球知名投行。美股市场能有今天的规模与影响力,与美国拥有大摩、小摩、高盛等全球知名投行是分不开的。整体而言,目前国内券商无论规模还是影响力都与大摩等存在较大的差距,打造“航母级”券商已迫在眉睫。

  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不仅能吸纳不同的国内企业上市,中概股即使遭遇挤出风险也会有退路,而且也会催生出其他方面的红利,背后的意义无疑是非常深远的。(金.融.投.资.报.)
  
  


  黄湘源:超百只新股超募不是市场福音
  科创板超募现象正在愈演愈烈,这意味着即使在注册制改革落地的情况下,多年前发生在非注册制条件下随着发行价高企和发行市盈率失控所产生的超募现象又有卷土重来之势。这非但不应该是人们所愿意看到的注册制改革的新常态,同时,对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来说也决不是什么福音。

  对科创板150家企业新股发行募集资金情况所进行的统计显示,多达117家企业的实际募集资金存在超募现象。其实,科创板超募现象的愈演愈烈,充其量不过是伴随着新股估值理念的破位而实现了发行价突破的结果。尽管科创板首批发行上市企业在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方面也许还可以说是比较符合上市要求的,但它们在科创属性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某些不足也是有目所共睹的。当时,即使监管部门在谈及此事时也不得不承认,科创企业的估值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而过高发行市盈率所支撑起来的过高股价,一旦缺乏相匹配得起来的业绩成长性的必要支持,其后续的市场走势将不可避免地将报之以高开低走,而这却显然是一点疑问也没有的。

  科创板超募现象的愈演愈烈,在某种意义上也是A股市场所特有的打新热现象非但没有随着注册制的推进得到适时而必要的遏制,反而由于市场资源的越来越稀缺而得到实质性鼓励的必然表现。诚然,科创板新股中一签就相当于在新股上市交易之后一下子就有可能获利上万甚至数十万,不过,在科创板50万元的上市门槛面前,大多数被拒之门外的散户注定与丰厚的科创板新股红利无缘不说,即使是具备了科创板入市资格的中小投资者,也不无可能是无法与享有特权的机构相比较的。这恰恰也正是因为科创板在向基金公司等网下投资者以询价的方式确定发行价格的同时,还硬性规定了保荐+跟投的制度所致。这项所谓的制度创新非但意味着对新股的报价所有可能涉及的相关机构背后利益不动声色的默认,而且,何尝不也是对新股上市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股价表现,也必然将与之有着休戚与共关系不言而喻的肯定。新股发行定价方式上这种国际市场所极为罕见的利益捆绑现象在推高新股发行定价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成为新股股价表现越来越泡沫化的助推器。这也就难怪二级市场投资者在明知新股发行定价已经过高的情况下,居然还敢于冒着破发的风险去虎口夺食,刀尖头上舔血,这种盲动行为,却反而表现为让人无法不无言以对的所谓的理性,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科创板新股在上市之后的泡沫化膨胀的趋势充分表明,注册制下发行定价的高企并不是科创板的福音。

  科创板新股超募的现象在科创板新股发行启动不久就已存在,并且当时就曾经引发市场质疑。不过,有观点曾表示,“科创板让市场化定价,投资者愿意给出较高价格,愿意把钱给这些企业用,这是投资者判断结果,不存在超募概念”,一切质疑的声音很快就由此淹没。科创板超募现象愈演愈烈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的。为了不让新股发行三高现象在试点注册制的科创板以及接下来也将推行注册制改革的创业板继续存在下去并愈演愈烈,当务之急,显然首先就应当是在为什么需要推行注册制改革的问题上正本清源。说到底,建立在高发行定价和高市盈率基础上的高比例超募,在造成市场资源的极大浪费的同时,必然将给市场带来更多有违公开公平公正基本原则的负面因素。

  
  



  皮海洲:注册制更需投资者理性投资
  8月4日创业板注册制新股发行正式拉开序幕,当天亮相的两只新股是锋尚文化和美畅股份,其中锋尚文化以138.02元的高发行价格受到市场的关注,因此也赢得“创业板注册制第一股”的“美名”。其实,锋尚文化不只是“创业板注册制第一股”,而且还是“创业板第一股”,因为锋尚文化138.02元的发行价也是创业板有史以来的最高价,而在此之前,创业板的最高发行价是由汤臣倍健创下的110元。因此,锋尚文化堪称是创业板名副其实的“第一股”。

  这也足见注册制的魅力。锋尚文化虽然是创业板注册制试点下的第一只股票,但实际上,这只股票的身上并没有太多的光环,并不是当下市场上热得发烫的芯片概念股,也不是5G概念股,同时也不是生物制药等概念股,在它的身上找不到一丝高科技概念,不过就是一家以创意设计为核心的专业文化创意企业而已。其主营业务包括大型文化演艺活动承制、文化旅游综合体设计制作、景观艺术照明及演绎三大板块。该公司最大的亮点集中在公司实控人、董事长沙晓岚的身上,此人“来头不小”,曾和张艺谋合作过一系列作品。

  但就是这样一家文化传媒公司,伴随着注册制的脚步登场,一出场就拿到了138.02元的超高发行价,这显然是注册制改革的结果。如果没有注册制改革,新股发行就会受到23倍发行市盈率的限制,如此一来,锋尚文化的发行价差不多就要“腰斩”了。因为锋尚文化138.02元的发行价对应的市盈率达到了41.20倍,如果按23倍发行市盈率计算,锋尚文化的发行价应为77.05元。因此,锋尚文化超高的发行价格体现了注册制改革下新股市场化发行的一面。

  当然,与试点了一年之久的科创板注册制相比,“创业板注册制第一股”明显是小巫见大巫。如科创板上市的石头科技,发行价达到271.12元,是目前A股市场发行价最高的股票。而新股发行市盈率,科创板新股微芯生物达到373.72倍;泽璟制药更是首家亏损上市的企业,发行市盈率无法正常计算。因此,对比科创板的注册制改革,创业板新股发行价格与新股发行市盈率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相信创业板最贵138.02元的发行价格很快就会成为历史。

  这些创纪录的数据固然展现了注册制的魅力,令发行人神往,但硬币都是两面的。对于投资者而言,高发行价与高市盈率意味着投资风险的增加。高发行价与高市盈率是与发行人优秀的业绩以及高成长性相对应的,如果发行人的业绩与高成长性得不到保证,高价发行与高市盈率发行就成为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如曾经以148元的发行价创下A股最高发行价纪录的海普瑞,由于公司的成长性难以支撑公司的股价,结果该股股价长期处于发行价之下,目前的复权价大约在90元左右,较发行价仍然亏损,这也意味着该股票上市10年,仍然让以发行价持有该股票的投资者亏损40%左右。而在注册制放开了新股发行市盈率限制,实行市场化新股发行的背景下,不排除海普瑞的故事会在A股市场重新上演。因此,注册制更需要投资者具有风险意识,更需要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毕竟注册制改革,改掉了证监会的“保姆功能”或“父爱主义”,而是将更多的事情交给市场自己来处理,比如对新股发行市盈率23倍限制的取消,就是这种改革的最具体的体现。因此,即便是注册制下的打新,也不排除存在新股上市后破发,甚至是上市首日破发的风险,投资者闭着眼睛打新也能赚钱的好日子或将一去不复返。同样地,投资者炒新“买到就是赚到”的幸福日子也将不复存在。不论是打新还是炒新,投资者都需要对相关公司进行具体的甄别,不然投资者就会为此付出代价。这也就是注册制的另一个意外功能:倒逼投资者走向成熟。毕竟在“父爱主义”保护下的投资者是不可能真正走向成熟的,只有经历市场的狂风暴雨的洗礼,投资者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