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文章正文

贺宛男:“稳”字当头 看清了再动 李志林:A股为何裹足不前?

加入日期:2020-3-28 8:41:27

  中华财富网(www.chinacaifu.cn)2020-3-28 8:41:27讯:

  导读:
  贺宛男:稳字当头 看清了再动
  李志林:美股连创纪录狂飙A股为何裹足不前?

  皮海洲:一季报业绩频频变脸会压低股市吗?

  郭施亮:险资加速举牌 看中 A 股和港股优质资产
  黄湘源:科创板公司科创属性谁说了算
  桂浩明:从金价涨跌看市场心态
  曹中铭: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取消 国内券商需提升竞争力

  贺宛男:稳字当头 看清了再动
  在3月26日美国推出总值逾2万亿美元、有史以来最昂贵的刺激计划,3月27日G20集团召开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联合声明向全球经济注入5万亿美元之际,美国股市连涨三天,道指累计上涨4000点,涨幅高达21.3%;标普和纳指也分别上涨17.5%和13.66%。与此同时,欧洲和日本股市涨幅也都在10-20%。

  可A股表现却不温不火。本周,上证指数涨0.97%,深成指跌0.4%。日成交也从之前的1万亿降至6000多亿。

  “战胜疫情、稳定经济”,是G20峰会的主题,也是当前一切行动的主基调。在笔者看来,与其如美股那样动不动创纪录的暴涨暴跌,连波音那样的道指成分股都可以从350美元,跌至90美元,再涨至180美元,还不如我们的A股。须知大涨大跌终非正常,稳扎稳打才更踏实。

  是的,当前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实在是太多太多。一方面,G20承诺,将竭尽所能动用现有一切政策工具,以最大程度降低此次大流行病对全球经济和社会造成的损害,恢复全球增长,维持市场稳定并增强经济韧性。一些投资界大腕更是乐观预言,经济下半年就会恢复正常。另一方面,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峰会上所言:人类正与新冠病毒作战,但“节节败退”,感染人数正在呈几何级增长,并且已发现的病例仅为“冰山一角”。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更是用数字表明,新冠病例达到首个10万花了67天,达到第二个10万用了11天,而第三个10万仅用了4天,第四个10万仅用了2天。他说,如果不是所有国家都采取积极措施,数百万人可能丧生。

  既然如此,A股岂能独善其身?大涨必然大跌,小涨小跌、稳字当头岂不更好。

  要想稳字当头,就要在不确定性中努力寻找确定性。

  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数据,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38.3%。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只有4个行业利润增加。增加最多的是烟草制品业,利润同比增31.5%;另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28.3%,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2.2%。

  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87.0%,汽车制造业下降79.6%,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由同期盈利转为亏损。

  另外,财政部目前已经下达2020年中央基建投资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进度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2.6个百分点。包括提前下达车购税资金2500多亿,港口建设费70多亿,民航发展基金240多亿,全部用来支持公路、港口、航道、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提前拨付了中国铁路集团总公司200多亿元,促进铁路建设复工复产。

  与此同时,各地也上报了几十万亿的投资项目。在疫情影响严重的情况下,大基建发力还是拉动经济的重头戏。

  如此看来,选择建材、建筑、工程机械等行业,特别是其中一些低估值龙头股,如建材股海螺水泥华新水泥东方雨虹,工程机械股三一重工恒立液压等近期正在启动的个股,就有较大的确定性。

  此外,在美国等国家财政刺激直接向居民“撒钱”前后,我国也有不少省市推出了消费券的做法。基于此,大消费也颇值得关注,尤其是疫情下的刚性消费,如食品饮料的龙头企业海天味业双汇发展桃李面包绝味食品等等。

  3月份即将过去,一季报即将露面,我们尤其要关注一季报,关注在疫情最困难的情况下,谁才是烈火中的真金。

  截止本周五,已有120多家公司披露一季报预告,虽然不足以一窥全貌,但还是能从中看出端倪,发掘真金。

  例如,赞宇科技(002637)预计今年一季报净利润为1-1.5亿元,同比增长128%-242%。公司系表面活性剂和油脂化工细分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而表面活性剂就是包括洗手液、洗洁精、洗发水、沐浴露、漂洗液、消毒液等个人洗护及消杀类产品的的主要原材料。当然,其一季度业绩增长同疫情有关。但公司同时强调,就中长期来看,在疫情下形成的良好卫生及消费习惯,有利于洗护用品长远稳定的需求增长。另外,赞宇科技还表示,公司不考虑建立自己的日化品牌,原因一是没有竞争优势,二是要维护和下游的客户关系。足见其考虑颇为冷静,而且目前估值较低(17.5倍)。

  富祥股份(300497)预计今年一季报净利润为8014-9082万元,同比增长50%至70%。公司主营的原料药主要应用于抗生素制造,上市以来年年业绩保持增长,2019年业绩快报显示,全年净利润3.04亿元,增长56%。目前市盈率27.8倍,属于确定性较高,且有一定潜力的公司。

  最后,笔者强调的是,所谓看清了再动,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保持足够的现金流,不管是应对疫情还是应对市场。(金融投资报)





  李志林:美股连创纪录狂飙A股为何裹足不前?
  近期,全球股市最大的事件就是美股狂跌,跌幅超35%,把特朗普上任后的涨幅全部抹去。之后又连续狂飙,动辄涨一两千点。如周二晚道指涨2113点,创八十八年来最大涨幅。是日,英国股市涨7.48%,德国股市涨11.49%,斯托克50涨9.98%,法国股市涨8.39%,日本股市报复性上涨7%,3天涨21.5%;韩国股市大涨8.6%,创11年最大单日涨幅。

  那么,在美股隔夜大涨之日,A股为何要么大跌,要么裹足不前。如周五7大指数中,3涨4跌。本周A股七大指数中,唯上证50、沪深300、上证综指涨2.72%、1.56%、0.97%,而前期领涨的创业板、中小板、深成指、中证500却跌0.58%、1.54%、0.4%、1.57%。

  美股得到接踵而至的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强刺激
  前期,美联储两次降息,一次是50个基点,另一次是100个基点,直奔零利率。还推出7500亿美元的QE4。在美股连续暴跌后,美联储还提供无限制流动性支持。近日,美国参、众两院又将达成2万亿美元的强刺激措施。

  这些举措,对美股的救市力度可谓前所未有。致使美股跌得虽凶,但反弹的力度也同样惊人。

  反观中国股市,因货币政策仍然保持中性,国家队也未出手救市,故使投资者颇为失望。

  投资者担心美国疫情失控,美股好景不长
  近日,人们每天早上关注的头条新闻是,美国一天新增病例又增加了多少?累计达到了多少例?目前,美国已连续4天新增加1—2万例,现已达到86064例,死亡1306例,迅速超过了意大利和中国。

  人们无法预测,美股的新冠病例究竟到哪里打住?万一失控,美国经济衰退将不可避免,将对全球经济将构成重大冲击。如刚刚公布的全美失业人数飙至328万,远超预期的150万,超越了历史最差表现的4倍。

  对此,美国投资者似乎不怕,而中国投资者则很担忧。

  美股现指和期指的反差,使A股投资者无从适从
  周四夜美股暴涨,但中国时间周五白天,美国三大期指跌幅2%,A股各指数就迅速趴下,甚至由涨转跌。

  上方套牢盘沉重此前,从2月4日—3月5日,A股在一个月单边上涨时,曾出现过连续三四个星期的1万亿以上的日成交量。高科技成长股的一骑绝尘的亮丽表现,吸引了场内外资金一轮又一轮地把大盘推向了2800点—3050点。

  随着美股的连续暴跌,A股高科技股便从领涨股变成领跌股,用比上涨时更陡峭的斜率暴跌,将大盘杀出了第二个更深的“黄金坑”。前期连续万亿成交量的追涨跟风盘,便成了一层层的套牢盘。只要高科技股不能东山再起,大盘就涨不上去。

  稳股市的政策和举措缺乏尽管央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证监会不断释放积极信号力挺A股;尽管各地政府累计推出数万亿的投资项目计划;尽管银保监会为险资投资上限松绑,媒体称可有万亿险资入市;尽管国内的疫情已被阻断,已连续20多日基本见不到新增病例,但投资者仍然感到稳股市的政策和救市政策不到位,即使出台的政策力度也不大,与股市的关联度较小。

  因此,多数人不敢开新仓,最多只在个股中做差价,做T+0。并且险资看好的新基建概念,无法激励人气,对市场的吸引力与高科技不可企及,这便导致了A股的“温吞水”状态。

  市场风格有所变化,分流了市场资金
  自3月5日之后,市场风格由原先单一的高科技领涨,变成高科技与新基建轮涨格局。

  而新基建受到了险资和前期从高科技股退出的机构的支持,遂使近期上证50、沪深300和上证指数走势,强于创业板、中小板、深成指和中证500。周五,正是这个4个指数的下跌影响了人气,尾市出现跳水。

  投资者在操作上需保持谨慎,控制好仓位,耐心等待磨底。也没有恐慌和绝望的必要。在成交量萎缩的情况下,人们只能在个股上做低吸高抛。把“黄金坑”的抄底建仓点,由原来的2650点附近,抬高到2700点附近。2700点—2800点区间,将会有较长时间的缩量整理。

  后市关注大盘能否收复五周均线,再作考量。(金融投资报)



  皮海洲:一季报业绩频频变脸会压低股市吗?
  新冠肺炎疫情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早就在市场的预期之中。目前A股的走势以及上市公司股价的定位,基本上也反映了这种预期。只要不是巨额的业绩变脸,都不会对市场构成太大的冲击。

  或许是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正常的工作与生活的缘故,不知不觉中,时间来到了3月底,也即一季度即将过去。上市公司的一季报也将要进行披露了。

  业绩披露,预告先行。从率先披露的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预告来看,“业绩变脸”似乎成了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的一大特点。有关数据显示,截止3月24日,A股市场有108只个股披露了2020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其中有63家保持业绩上升,27家业绩下降。而在业绩下降的公司中,红宇新材湖南黄金、鼎汉生物等11家上市公司出现业绩首亏。

  上市公司业绩下滑甚至出现业绩首亏现象,上市公司基本上都把原因归结为今年一季度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多家上市公司均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复工延迟,对公司的生产和销售产生了不利影响。在27家预告业绩下降的公司中,有25家是受疫情影响,占比92.59%。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客观存在,上市公司将业绩变脸的原因归结为疫情的影响,倒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反倒是在27家业绩预亏的公司中,有2家公司未将亏损原因归结为疫情的影响,这是令人刮目相看的,值得为之点赞。

  新冠肺炎疫情对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的影响是普遍存在的。不只是一些业绩亏损以及业绩下降的公司会受到影响,就是那些业绩增长的公司,同样也会受到影响。这种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受疫情的影响,业绩增速放缓了;二是受疫情的影响,业绩增长的速度提高了。如防护用品、医疗器械、药品、在线教育等均属于后者的范畴。不过,在上市公司群体中,这类个股占比很低。疫情对上市公司业绩整体上表现为负面影响。

  而基于疫情对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的影响,由此带来业绩变脸的上市公司增多,特别是不少公司还出现了业绩首亏现象,这对股市行情的影响有多大呢?尤其是当下的A股市场由于受境外市场暴跌拖累,上证指数又跌到了2700点区域,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的增多,会不会成为股市进一步下跌的推动力?这确实是需要投资者捋清的一个问题。

  笔者以为,疫情影响下的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变脸对股市行情的影响并不大,更不会成为引发新一轮股市下跌的因素。而究其原因,则可归结为这样几点。

  首先,新冠肺炎疫情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早就在市场的预期之中了。目前A股的走势,以及上市公司股价的定位,基本上也反映了市场的这种预期。因此,只要上市公司的业绩变脸是在市场的预期之中,不是出现巨额的业绩变脸,都不会对市场构成太大的冲击。对于疫情给上市公司带来的不利影响,市场还是能够接受的,不会成为新的利空。

  其次,疫情影响下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变脸之所以不会对当下的股市行情带来太大的冲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这是最让投资者踏实的一件事情。虽然目前防控的意识还不能松驰,但投资者不需要再对疫情感到恐惧了。而且随着全国各地的逐步复工,疫情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已经成为过去,而股市更看重的是上市公司未来的发展。

  此外,一季度业绩对行情的影响本身也就有限。一方面,一季报与年报的披露是重叠的,在两份报告之中,投资者更关注的是上市公司2019年的年报,更关注上市公司的高送转、高分红情况,更关注的是上市公司2020年全年的工作安排。另一方面,一季报只是一年的起点,有一个高起点当然是好事,但没有高起点,后面赶上去也就可以了。所以,一季度的业绩市场并不是看得太重。即便出现业绩变脸现象,对行情总体的影响也不大。当然,如果亏损金额较大的话,对相关个股的走势还是会构成一定的不利影响。(金融投资报)



  郭施亮:险资加速举牌 看中 A 股和港股优质资产
  在A股及港股处于历史估值底部的背景下,更进一步提升了险资投资乃至举牌的热情。为了追求更稳健的投资回报率,险资更可能选择股息率更高、资产更优质的上市公司进行投资,以实现可观的投资回报预期。

  今年以来,险资已经出现了九次举牌。从今年1月3日太平人寿举牌大悦城开始,险资的举牌频率明显提升,且集中在今年的2、3月份。值得一提的是,从今年以来的险资举牌动作分析,险资更偏爱于举牌港股,在今年的九次举牌行动中,就有七次出现举牌港股的现象。

  多年来,险资举牌上市公司的现象常有发生,但基本上由大型险企占据主导地位。但从今年以来,大型险企举牌的垄断局面却开始发生了变化。今年3月25日,作为中小险企的代表,中信保城人寿举牌中国光大控股H股。数据显示,完成这一次的举牌之后,中信保城人寿持有中国光大控股香港流通股比例达5.1323%。

  一季度尚未结束,已经发生了九次险资举牌的现象,无论是举牌频率还是投资规模,都明显超过往年同期的水平。险资举牌潮到来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充满了积极的意义,但在今年险资频繁举牌的背后,却离不开几个因素的影响。

  其中,经过了今年2、3月份全球股市的大幅调整之后,目前全球市场的投资价值正在逐渐展现。与欧美股市相比,A股及港股市场的平均估值水平更具优势,且从近期的市场表现分析,更具有一定的抗跌能力以及投资吸引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也加快了险资投资乃至举牌的速度。

  再者,目前险资在投资股票及基金的规模上仍然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截至目前,险资投资股票及基金的额度规模占据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12.89%,距离险资权益投资上限仍有较大的空间。假如未来险资权益资产投资上限比例进一步提升,那么将会进一步打开险资投资的空间,为资本市场注入更多的新增流动性。

  此外,仍需要考虑到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调整的因素,在新规之下,未来险资在权益资产的配置策略会有所调整,且更注重波动率的减少,对优质上市公司的配置需求也会愈发增强。从近年来险资举牌的上市公司分析,多以A股和港股市场的优质资产为主,未来险资的投资风格也会更偏向于稳健性。

  实际上,在险资举牌潮频繁上演的背后,很大程度上还是看到了国内金融市场的中长期投资价值。在A股及港股市场持续处于历史估值底部的背景下,更进一步提升了险资投资乃至举牌的热情。在此期间,为了追求更稳健的投资回报率,险资更可能选择股息率更高、资产更优质的上市公司进行投资,以实现可观的投资回报预期。

  截至今年3月25日,沪市主板平均市盈率为13.19倍,深市主板平均市盈率为16.32倍,这一估值水平放到A股市场的历史数据中基本上处于估值底部区域。与此同时,从股息率偏高的部分行业板块分析,无论是市盈率还是市净率等指标,均处于历史底部区域。

  以中证银行为例,目前平均市盈率仅有5.89倍,市净率更是低至0.73倍,相应的股息率高达4.39%。由此可见,从中长期的投资角度分析,对险资来说还是具有非常高的投资吸引力。至于同类板块的港股估值,则更具有估值优势。从今年以来险资的举牌行为分析,更偏爱于股息率更高、估值更便宜的港股优质资产,追求资产增值的稳健性或许是当前险资投资的稳妥策略。

  在险资举牌潮背后,实际上反映出A股和港股的投资吸引力正在不断提升。在全球市场波动率持续高企的背后,与欧美股市相比,国内金融市场更可能成为资金的避风港。(金融投资报)



  黄湘源:科创板公司科创属性谁说了算
  科创板上市企业动态科创属性评价标准的明确,为高新科技企业提供了进入资本市场的敲门砖。在让股权投资机构看到了被投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另一种更加光明的希望的同时,投资者也更乐于为科创板的高科技属性买单。

  根据科创板推进的进程,适度动态调整相应的科创属性评价指导政策,与其说是变相提高科创板的上市门槛,不如说是为了让科技属性在注册制的引导之下真正成为高新科技企业上市的敲门砖,以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实体经济竞争力的支持功能。

  科创板开板之初,一开始就在上市条件中突出了科技属性。但是,由于对科技属性缺乏科学而动态的评价标准,加上在初期的发行审核实践中并没有能够恰当把握什么才是真正的注册制,以至于在对科技属性进行审核的问题上往往不由自主地落入了行政审核的窠臼。尽管科创板大多数上市公司在科技属性方面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其中甚至并不缺乏出类拔萃的佼佼者,不过,过于繁琐的问询审核不免令人对科创板望而却步,一些滥竽充数的所谓科创企业也混迹其中,不仅影响了科创板的整体质量,同时,也让市场不由得对科创板上市公司整体上被炒得过高的市场价值产生了一定的怀疑。现在看来,没有一套可以科学而合理的动态数学模型,单纯依靠行政审核的方法来对企业的科创属性进行评价,不仅难免失之于审核人员主观认知的局限性,而且也很容易受到行政意志的干扰。

  在科创板初期申请企业中,不乏鱼目混珠者。据Wind公布的数据,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最低竟至0.71%,研发人数最少的只有26人。这样的申请企业即使不主动撤单,也很容易被上交所否定,或者在提交证监会注册时不能通过。不过,在进入审核前的问询阶段,即使翻来覆去进行了几轮问询,所提出的问题多达几十上百个,真正触及科创属性这一核心的关键性问题却并没有几个。事无巨细的问询对于补充或增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固然不无帮助,但对于检验科创属性的帮助究竟有多大,恐怕就只有天知道了。其原因不在于别处,而在对究竟什么才是符合科创板注册要求的科创属性这一关键性的核心问题恐怕连询问人员自己也未必能够心中有数。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初期审核一些被否或注册没能通过的企业,除科创属性明显不达标之外,有的并不是因为不具备科创属性,而是因为在关联交易等一些问题上交代不清。有的企业虽然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却不仅承担了多个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科技部“863”计划项目和地方创新基金等项目,目前拥有多项自主研发形成的技术专利,还获得过多项科技进步奖、创新技术奖。为了促进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是必然趋势。但监管层对科创板公司的关注点,难道不应该更多地从以往的仅局限于财务情况与股权结构,动态地扩展至公司产品技术水平、研发能力、专利情况及所属行业发展空间吗?

  截止2020年3月23日,科创板已有98家公司注册生效。尚有90家在审核注册过程中的企业,包括已受理5家、已问询34家、通过1家、提交注册15家、中止及财报更新35家。据统计,目前非软件行业申报企业有73家,其中有10家申报企业的发明专利在5项以下,占目前在审核注册的申报企业总数的11.11%。有84家审核注册中的科创板企业并非采用第五套上市标准,其中54家申报企业同时符合营业收入的两项指标。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未达到20%,同时最近一年营业收入金额也未达到3亿元,则有13家申报企业,占目前在审核注册的申报企业总数的14.44%。初步统计显示,审核注册过程中符合常规指标的企业约占八成左右。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意义在于更好地提升科创企业申报的及时性和精确率,有助于监管层更有效率地审核在科创板申请上市的企业,而并非在于提高上市门槛。此外,拟申报企业也应该能有具体标准进行“自我检验”,符合“3+5”条件的企业即有可能被认为具有科创属性,而不必再像初期上市的科创板企业那样在科创属性问题上需要作过多的解释。

  以科技创新为指引的科创板市场的正式运营,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向智能制造不断靠拢的可能。科创板上市企业动态科创属性评价标准的明确,为高新科技企业提供了进入资本市场的敲门砖。在让国内外股权投资机构看到了被投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另一种更加光明的希望的同时,投资者也更乐于为科创板的高科技属性买单。不过,不能不看到,目前科创板的问题,不仅是在科创属性上缺乏科学明确的动态评价标准,而且,由于正在试点中的注册制在某种程度上也不免还并没有真正跳出行政审核制的窠臼,证监会从严监管的逻辑传递到上交所上市委一端,科创属性或者不科创属性恐怕也就由不得市场说了算,更不可能由申报企业自己说了算。用长期的眼光去看科创板,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积极作用,当然主要是要把制度建设好,不仅一开始就要确保每一家企业在科创属性上符合上市要求,信息披露也应该符合高标准,不能上市不久就出现信息披露不实和财务造假的情况,而更重要的是要逐步按照注册制的要求,把什么符合科创属性要求什么不符合科创属性要求的选择权交给市场。只有这样,科创板上市公司的科创属性才不至于由于资源稀缺而出现估值越来越虚高的倾向。价值透支其实也是对科创属性的具体否定。而科创属性和价值的不匹配,恰恰不仅是科创属性评价缺乏可行性所造成的,同时,也是不具备动态性所导致的。归根结底,还是市场对科创属性既没有发言权更没有选择权的必然结果。(金融投资报)



  桂浩明:从金价涨跌看市场心态
  ■他山之石
  国际金价的大幅波动,是近期市场上最受人关注的一个现象。受新冠肺炎疫情在欧美大肆蔓延的影响,世界经济受到明显冲击,市场上避险情绪急剧升温,股市大跌。按理来说,在这个时候黄金作为避险资产,则是会相应上涨的。但实际情况是,此间国际金价的确也上涨到了1700多美元/盎司,但是不久之后却急剧下挫,一度回落到1400美元/盎司以下。在这之后,又有了一天拉升100美元/盎司的状况。金价如此跌宕起伏,在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也与黄金历来作为价格相对平稳资产的特征不符。金价跌宕起伏的走势所传递的市场信号以及其背后所折射的市场心态,还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其实,国际金价从去年春季起就开始上涨,其主要理由在于世界经济尽管仍然保持增长态势,但一定程度上也露出了疲态。美国股市在连续上涨了十来年后,显得有点乏力,震荡明显加大,而黄金价格则已盘整多年,基础相对扎实,同时由于一些国家的央行基于外汇储备多元化的考虑,也不断增持黄金,因此进入了上行通道。今年以来,疫情的爆发令各大经济体国家和地区措手不及,特别是因为采取了封城禁足的措施,直接影响到了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全球产业链更是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这样一来,人们自然会抛弃股票这类风险资产,开始寻求避险资产,黄金也因此受到追捧。但问题在于,随着疫情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生活也会受到明显冲击,大量企业被迫停业,这就使得全社会在商业活动中的现金流陡然紧张,结果就是在所有避险资产中,人们只认具有最好流动性、体量也足够大的美元,于是美元指数飙升,创出了多年新高。同样作为避险资产的黄金,这个时候也成为了被套现的对象,暴跌就是这样来的。

  不过,面对除美元之外各类主要资产的全面下跌,美国政府以及美联储也采取了很多相应的措施,打出组合拳。从降息到实施无上限的流动性注入,再到宣布给居民派钱以及援助企业,就差直接买股票了。这样一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对现金的需求,化解了大规模企业及个人信用破产的风险。于是,一度客观存在的流动性危机得以消除,黄金也就不再需要被平仓了。一旦没有了这个压制性的力量,它自然就强劲反弹了。进一步说,这次国际金价的跌宕起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对当前疫情以及受此影响的经济活动的看法。

  前面黄金怎么跌就不说了,现在涨起来,又说明什么问题呢?显然,社会并没有因为美国政府的全力救市以及美联储的大放水而放弃对避险资产的追求;毕竟,到目前为止,国外疫情的发展还是难以确定的,而且其本身就不可控。在这种情况下,股市可以因为超跌并且受到重大刺激而上涨,但在本质上还是反弹,而不是新一轮行情的开始;否则,就无法解释黄金为什么会单日上涨百余美元。这种井喷式的行情,在很大程度上表明市场的心态还是倾向于避险。的确,当前世界经济状况是相当糟糕的,即便世界范围的疫情在上半年能够得到基本控制,很多国家和地区全年的GDP仍然可能是负增长。在此背景下,风险资产价格很难大幅度上涨,也因如此,避险资产受追捧,将是一个较为长期的现象。

  对于我国资本市场来说,曾经有人希望它能够走出自身行情,成为海外资金的避风港。但现在看来,这只能是一个良好的愿景而非现实。疫情的影响尽管是阶段性的,但就当前而言,冲击也是明显的,上市公司业绩势必会被拖累。这个时候,就很难看到有所谓的大牛市。即便不愿意持有黄金这样的避险资产,但是对风险要有足够的敬畏还是十分必要的。(金融投资报)



  曹中铭: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取消 国内券商需提升竞争力
  ■牛人说市
  近日,证监会官网发布消息称,经统筹研究,自2020年4月1日起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可根据法律法规、证监会有关规定和相关服务指南的要求,依法提交设立证券公司或变更公司实际控制人的申请。这表明,金融业对外开放又迈出实质性一步。

  由于国内资本市场诞生时间不长,券商行业在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合规管理、风险管理等多方面还存在不足或短板。与内资券商相比,境外投行在管理经验、技术创新、人才培养、风险控制、业务拓展等方面,都值得国内券商学习与借鉴;而且,取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还可以为国内券商行业带来增量资金、先进的技术,对于整体上提升国内券商的业务水平,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等都是大有裨益的。

  由于国内券商已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与合资券商相比,在业务占比、营收等方面都占据着主导地位,有人认为,取消券商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并不意味着“狼来了”,但个人以为这是值得商榷的。

  事实上,自外资持股比例放宽至51%,外资能够拥有券商的绝对话语权后,境外投行便蠢蠢欲动。截至目前,已有瑞银证券、摩根大通证券、野村东方、金圆统一等外资控股券商设立,另外还有18家合资券商的设立申请排队待批。而随着外资持股比例限制的取消,今后不排除还会有外商独资券商的出现。在这一背景下,国内券商行业的竞争无形中会更加激烈。国内券商独大的格局就有可能改变,国内券商行业的版图将重构,其行业主导地位有动摇的可能。因此,在券商行业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取消后,国内券商更要具备危机意识,面对未来的市场格局,有必要提前采取措施,未雨绸缪,以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方面,这是防范行业自身风险的需要。更多合(外)资券商的出现,将加剧券商行业的竞争。十多年前券商行业遭遇“整顿潮”的背后,相关券商为了生存与发展,不惜铤而走险,券商行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行业风险也暴露无遗,最终相关券商或被撤销,或关闭,或托管,券商行业也因之付出惨重的代价。

  另一方面,也是国内券商提升竞争能力与抗市场风险能力的需要。市场蛋糕是有限的,但随着合(外)资券商的增多,能分到多少蛋糕,券商本身的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等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否则,将有可能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此外,这也是国内券商做大做强以及走出去的需要。A股要与国际成熟市场接轨,国内券商行业其实也需要与国际接轨。国内券商行业的发展,不能只待在温室里,而是要通过走出去的方式,通过参与国际竞争,接受国际市场的洗礼,才能真正实现做大做强。(金融投资报)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