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文章正文

曹中铭:港交所提高上市标准,对A股有什么启示?

加入日期:2020-12-3 8:06:59

  中华财富网(www.chinacaifu.cn)2020-12-3 8:06:59讯:

  日前,港交所刊发了有关赴港上市主板公司盈利规定的咨询文件。此次咨询期2个月。这也是2018年港交所就主板上市公司最低市值由1亿港元调高至5亿港元后,再一次计划提高赴港上市门槛。个人以为,此次港交所欲提高主板公司上市标准,对于A股市场有多方面的启示。

  根据咨询文件,港交所共提出两个方案。方案一:将盈利规定按市值规定于2018年的增幅百分比调高150%。即最近一个财政年度实现净利润不低于 5000 万港元,且前两个财政年度累计不低于 7500 万港元。方案二,按恒生指数平均收报点数(由1994年至2019年)的概约增幅调高200%。即最近一个财政年度实现净利润不低于 6000 万港元,且前两个财政年度累计不低于 9000 万港元。

  除了盈利要求外,此前港交所对于赴港上市企业还设置了另外两个方面的标准,涉及营收、预计市值、现金流等财务指标,三者满足其中之一的标准即可。港交所此次剑指盈利标准,个中也并非没有原因。

  一方面,港交所调高主板盈利规定的建议将加强主板上市与创业板上市的区别,为上市发行人和投资者提供更清晰的选择及指引。另一方面,港股主板市场中,频频出现一些低市值发行人为了上市而上市,导致上市后股价大跌后卖壳为生。这也造成港股市场一度卖壳成风,主板壳价一度飙升至7亿-8亿港元的现象,对于港股市场的声誉、发展等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更甚的是,有些公司上市时故意拉高估值,在IPO中以回佣方式使投资者进行认购,而实际估值并不真实。估值虚高所产生的危害,无论是对于投资者,还是对于市场都是不言而喻的。

  相对于A股市场,港股市场的监管更加严厉,市场化程度也更高,而且,港股早已实行了IPO注册制。此前,国内众多企业纷纷赴港上市,既有A股市场制度建设存在短板,上市制度包容性不足的原因,客观上也与港股市场上市门槛相对较低有关。但一些低市值公司,盈利能力不足的企业大量涌入港股市场,也产生了多方面的问题。

  事实上,港股的某些现象在A股市场上也出现过。比如近些年来上市两三年就卖壳现象在市场上就出现过多起,像和科达、振静股份等上市公司都曾欲卖壳,分别距离其上市时间不到三年、两年。上市不久就卖壳,对企业而言,上市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目前注册制在科创板试点已有一年半时间,在创业板试点已近半年。可以说,两个板块的试点进展都较为顺利。而无论是科创板还是创业板,其上市条件都更具包容性,只要符合板块定位与上市条件,像亏损企业、同股不同权企业、红筹企业等都可在相关板块上市。更具包容性的上市制度,实际上也降低了上市的门槛,像亏损企业上市即是如此。

  随着注册制在科创板与创业板试点进展顺利,最终在整个A股市场全面铺开将是可期的。那么,沪市主板与深市中小板在实行注册制后,是否也会实行更加包容的上市制度,无疑将会是市场关注的一大焦点。

  个人以为,此次港股市场提高上市标准,对于A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科创板与创业板虽然实行更加包容的上市制度,但对于企业质量的标准方面却不能降低,选择优质、有前途的企业挂牌,才是应有之义。而对于沪市主板与深市中小板而言,即使是实行注册制,企业上市标准同样不能降低,甚至于应该像港股学习,提高盈利门槛,以将那些意图借助于上市后卖壳,或者通过上市圈钱的企业挡在市场的大门之外。这既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需要,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需要,也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根本诉求。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