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文章正文

桂浩明:绩差股凉了 李志林:“秋抢”行情 颠覆五大理念

加入日期:2019-9-13 9:29:44

  中华财富网(www.chinacaifu.cn)2019-9-13 9:29:44讯:

  导读:
  桂浩明:绩差股凉了蓝筹与成长股将有序上升
  应健中:站稳半年线则可看高一线
  叶国英:金风送爽A股迎向上拐点
  宋清辉:科创板还需从三方面进行优化
  刘柯:投资楼市还是股市一定要关注政策风向
  李志林:“秋抢”行情颠覆了五大理念
  贺宛男:加快开放倒逼A股治顽疾

  桂浩明:绩差股凉了蓝筹与成长股将有序上升
  今年以来股市的变化还是相当大的,其中市场结构的变化,虽然看上去并不太受人关注,但影响不容忽视,并且成为了当今股市运行中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

  通常来说,一个完整的股票市场,是由包括蓝筹股、题材股等多种类型的品种所组成的,这些股票的存在,搭建了相应的市场结构。举例来说,以前由于相当部分的题材股估值很高,并且还有不少绩差股混迹其中,因此在市场占比不低。这种缺乏业绩支撑的品种,客观上是市场结构中最不稳定的一部分,而由于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股票的价格很容易出现明显下跌,而其下跌又往往会对大盘带来很大的向下拖累。与此同时,它们偏高的股价,一旦开始下跌,杀伤力也是很大的。在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一段时间里,这类股票中频频出现因为商誉减值等因素而导致“暴雷”现象,结果不但是相关股票连续跌停,而且也使得大盘指数节节回落,对投资者信心更是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随着这一类股票的下跌(有不少是从一两年前的几十元下跌到时下的几元,甚至不足一元),其在市场上的权重也明显下降,尽管从股票的只数来说还是相当庞大的一个群体,但市值却已经很低了,几百只这类股票,其市值恐怕还抵不上中国平安贵州茅台。到了这个时候,在市场中蓝筹股的地位及影响力,自然要远远超过此类题材股,这就引发了市场结构的某种嬗变,即大盘的波动,受蓝筹股的影响更大,受题材股特别是那些绩差股的影响则比过去要小得多。换言之,虽然从绝对数量来看,蓝筹股还是少数,但从权重及影响力而言,蓝筹股则毫无疑义地占据了主导地位。也因为这样,近期当一波又一波的来自海外的利空袭来时,股指所受到的冲击就显得不是那么大了。

  的确,像贵州茅台这样的股票,美国无论怎样对中国出口商品增加关税,都难以对它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很多人都发现近期A股市场这种看上去该跌,但实际上又没有跌的现象,也从很多角度对此作出了相应的分析。在笔者看来,市场结构的变化,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都说让绩差股退市才能够保证股市的质量,而现实是尽管真正被退市的股票还不多,但由于很多此类绩差股已经下跌了很多,有的甚至成了“仙股”,在市场上也乏人问津,这样虽然在股市上还有那么一席之地,可是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边缘化了,它们的下跌,对股市来说影响已经十分有限,大盘指数也很少为其所动。换言之,从股市的结构来看,这也就是在个股的分化之中,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优化。

  说道优化,它的最大好处是在于让股指的运行变得相对较为稳定,同时也容易产生财富效应。近期股市有所上涨,虽然盘中也不乏震荡,但总体来说指数上下波动有限,走势形态相对稳健,而这就是市场结构被优化为以蓝筹股为主的产物。在这样的背景下,蓝筹股以及部分成长股有序上升,给市场提供了相应的投资机会。投资者只要重点抓住这些品种,在阶段性行情中获利,应该也不是什么特别难的事情。相应的,那些题材股,还有绩差股,则很难在上涨行情中有所表现。市场结构的优化也带来了投资理念的调整。当然,这里也许还要补充一句的是,对于题材股也不能一概而论,其中那些以炒作为特征的人造题材股,必然是会继续被边缘化的;那些具有实质性题材的品种,随着相关条件的成熟,则是还能够得到市场的青睐,而这也可以认为是市场结构优化的一种表现。

  谈论市场结构问题,目的是要厘清当前市场正在发生的这些变化,而这一点对于广大的投资者来说,都是特别重要的事情。




  应健中:站稳半年线则可看高一线
  中国股市的发展历史是一部渐次对外开放的历史。早在1992年,当年的电真空就对外发行了B股,这可以说是为中国股市这个国内封闭的市场打开了一条缝,境外投资者可以用美元购买中国股票。

  接下来沪市的B股形成了一个板块,而深市发行的B股用港元计价。再接下来中国公司开始出海,到香港市场上发行H股,到美国、新加坡等海外上市。开放是双向的,中国股市走出去,海外的资金也走进来了。2002年实施了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即QFII制度,2011年以人民币计价的RQFII登堂入室。经过多年努力,这两支海外资金大军已经成了中国股市的主力军之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QFII总额度为3000亿美元,共有292家机构获批1113.76亿美元;RQFII总额度19900亿元人民币,共有222家机构获批6933.02亿元额度。

  原先的额度都还没用完,就取消了额度,这意味着市场的目光放得更远。此次除了取消QFII和RQFII额度控制外,还调整了其它的措施,比如:取消了QFII资金汇出20%的比例限制,取消QFII和RQFII本金锁定期要求;又比如:允许开展外汇套期保值、对冲境内投资的汇率风险等。一句话,钱进得来、出得去,中国股市对外开放的大门开得更大了。

  这样的举措就眼前来看,似乎是一种开放的姿态;但如果将眼光放得更远,一旦未来中国股市出现大行情,已经开放的大门让国际资金进入更快,且没有障碍,等到外资汹涌进入之时,恐怕挡都挡不住,相信长驱直入的资金的壮观场面,未来我们都能看到。所以,这次开放的举措是制度层面上的,其效果将体现在不久的将来。

  早在3个月前,管理层将股市发展基调定为: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当下的股市新政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展开的。在当今世界贸易摩擦悬而未决之时,中国资本市场摆好自己的姿态,临怀不乱。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此次取消QFII和RQFII额度,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就近期市场走势而言,大盘在3000点左右多空陷入了拉锯,上证指数突破了半年线,这意味着将一年以内的短中期均线全部踩在了脚下。目前半年线的位置在2972点,这个点位还将经受检验。只有夯实股价基础,以这个点位作为起跳点,大盘才能高看一线。

  就上证指数而言,现在前方有两个高地,今年的次高点3048点和今年的最高点3288点。笔者预计,在9月份越过3048点似乎问题不大,其实现在离3288点也不算太远,涨8.5%即可;而深圳成份股指数离今年最高点距离只有6.5%,在今年第四季度中,跃上这一最高点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从市场热点来看,深市带头冲刺最高点的概率较大,这从成交量上可以佐证。沪深两市的日成交量比例又到了4:6,尽管沪市科创板赢得眼球,但成交量主要还是堆积在深市,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股市的对外开放大门打开,而来自于MSCI、富时罗素和标普道琼斯三条主线的纳入A股权重的加大,这样的布局应该引起投资者的关注。一旦外资大举进入,这些指数的标的股值得投资者持有。

  


  叶国英:金风送爽A股迎向上拐点
  秋是色彩。2019年股市之秋,既不同2015年的冰火二重之秋,亦不同于阴阳交替的2016年和2017年的弱势徘徊之秋,2019年是股市重振山河之秋。

  在新年伊始的1月4日,上证指数探至2440.9点之后,一波气势恢宏的首季反弹行情以31.67%升幅将上证指数推升至3388.45点,沪市历史的轨迹表明,元月行情是全年行情之征兆。行情运行至9月,由22根阳线和14根阴线组成的周K线表明,上证指数2440.91点不仅是2015年6月30日上证指数5178.19点以来的最低点,也应是沪深股市2005年6月以来由弱转强的拐点,亦是2007年10月以来熊牛转换的拐点。

  何以认定2440点是历史性拐点呢?那便是从2019年8月6日距农历立秋仅隔两天开始经处暑至9月8日的白露,上证指数从2733.9点连续突破2800点、2900点及3000点整数关口,25个交易日升幅为6.78%,这是秋登之兆。这段走势不仅修复了5日、21日均线,也使叶氏技术分析系列的KDJ随机指标、MACD平滑移动均线指标和DMI趋向指标呈现由弱转强的走势。更重要的是,作为中长线的周、月K线均出现由弱转强的态势。这就给投资者发出了技术分析上的趋势转好的信号。

  更可喜的是,自去年3月中美贸易争端以来,沪深股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的态势发生了逆转。以往那种美股跌A股跌、美股涨A股仍跌的心理在股市中消失了。同一段时期,道琼斯指数升幅仅2.95%,与上证指数6.78%相比差129%。当然,美股有十年牛市,A股仅刚刚筑底转势,但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尤其是8月14日美股大跌800点、跌幅为3%,而A股以0.42%升幅分道扬镳。8月23日美股又大跌623点、跌幅为2.37%,A股又以0.49%的升幅稳坐钓台。这无疑显示出A股的韧性增强、底气倍增。

  K线是有语言的,它以形态显示其背后的故事。立秋之后,国内的长线资金纷纷进入资本市场,期盼已久的33个企业年金已完成投管人资格招标,而其中十地已启动投资运行。这标志着继社保基金、基本养老金之后,又一超千亿的资金规模进入股市。与此同时,随着A股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全球最大的明晟指数(MSCI)从2018年6月正式将A股纳入之后,今年将分三步把A股纳入因子从5%升至20%;据测算,将影响资金超过220亿美元约1600亿人民币。与此同时,富时罗素全球指数也将从2019年6月、9月及2020年3月分3个时点,将A股入选的1097只个股中的20%、40%、40%纳入其指数系列,这将有望为市场带来千亿人民币的流入。2018年12月标普道琼斯指数公告称,将通过沪港通、深港通进行交易的合格的中国A股纳入其有新兴市场分类的全球基准指数,纳入将从2019年9月23日开盘前生效,这将补充A股77亿增量资金。

  在外资不断扩容背景下,北向资金8月净流入132亿元。进入9月,仅2-6日净流入就达280亿元。9月10日国家外汇局又宣布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限制取消,其总额度及单家额度均取消,且RQFII试点国家和地区限制一并取消,中国资本市场向全球敞开怀抱。显然,A股2019年之秋是金风送爽之秋,而一系列利好政策更是春风送暖。在对经济实施减税降费的举措下,鼓励消费、取消车限、扩大自贸区建设及创建示范区,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前提下3次降准:年初降0.5个百分点,年中定向降准释放280亿资金,9月初又再次降准释放9000亿资金。而对股市最直接相关的政策,无疑是股市的国家战略定位进一步提升。科创板的设立不仅为投资者指明了方向,也为股市竖起了领涨大旗。

  在金风频吹之下,沪深股市价升量增,124只个股升幅超过10%点,3139只个股出现不同程度升幅,占总数比例85.6%。在市场的赚钱效应逐步显现之下,基金及A股开户数不断上升,市场人气不断凝聚,融资余额至9月6日已达9318亿元。

  股谚云:机会是跌出来的。A股经历了长达12年的熊市,从2007年10月上证指数6124点下跌以来,至今距高点还差50%,始终在熊冠全球的底位徘徊。而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及列全球前列的经济增速,使A股不仅成为国内投资者的价值洼地,更成为国际股市的估值洼地。巨大的资本吸引力将吸引国内外资本汇流而来,而2019年之秋正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时机。因此,2019年之秋必定是A股的市场拐点之秋、转势之秋、金色之秋。当然,由于2019年中国股市是处于历史性大变局之中,复杂的国际形势及处于转型中的经济形势,将使股市难以出现1996年上证指数512点-1510点1年半升幅达131.4%的走势,也难以出现2000年1341点-2245点1年半升幅达54.5%的走势,更难以出现从998点-6124点2年半出现的461.3%升幅,但震荡向上的慢牛趋势可以预见,A股将以2019年之秋为契机,开始一段慢牛式的趋势性行情,将会一扫十年熊冠全球的阴霾,破浪扬帆。

  如果说2015年6月以来所经历的4个股市之秋是绿肥红瘦、阴多阳少的K线,由不得令人触景生情地背诵着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那么面对2019年的股市之秋,笔者则会情不自禁地诵起唐·刘禹锡的诗《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宋清辉:科创板还需从三方面进行优化
  从7月22日首批企业挂牌科创板到现在,市场对科创板已经不再陌生,与以往不同的制度和模式,让许多投资者短期内大幅获利,也让许多上市公司的市值提升了许多。也有许多分析将科创板和创业板进行对比,总体得出的结论有三点:一是新的交易平台容易被追捧,上市公司短期内的表现过于强势;二是必然会有上市公司在后期价值回归、股价滑坡,许多投资者将为此交“学费”;三是科创板看起来泡沫更多,上市公司能否更好发展还需要继续观察。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笔者认为科创板未来的发展需要从三方面进行优化、查漏补缺。

  一是做好投资者管理。一般股民炒股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收益,资本市场中最难管理的就是投资者。市场化意味着投资者的投资不受管控,只要其不存在恶意操控、非法获利等行为就是合规。目前科创板对投资者的门槛设置有许多,但还不够严格。由于科创板的风险会大于以往,所以参与科创板的投资者必须是理性投资者、必须有较强的承受能力、必须是相对其他投资者有更强的资金使用能力。若是股民还是按以往用脚投票的方式,或者继续打听各种内幕消息而不是通过公司公告、实地调研等形式研究企业,那么又将会导致上市公司股票和业绩不匹配的情况,即公司股价与业绩相背离,要么让公司股价涨得不切实际,要么因为投资者恐慌导致公司股价快速下跌。这两种情况对公司长期发展都不是好事。

  二是上市公司自身规范。登陆科创板并不意味着企业未来的发展会一帆风顺,而是从申请挂牌之时就受到一系列的制约。若不按制约要求,后期很有可能会被剥夺上市资格,这就要求企业不能为了上市而上市,必须是为了后期的发展、通过上市融资寻找更多发展机会,否则这种企业就不是科创型企业,而是“诈骗”。如何规范自身是这些企业高管和员工必须学习的内容,企业上市、身价大涨不是企业发展的终点,而是又一个新起点。他们必须学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必须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来约束自己,将自身的思维从普通企业转变为上市公司,做好角色的转变。上市公司的原始股东更应该向市场、股民释放会经营好企业的信心。如果他们能够在限售股解禁后还能承诺再持股数年时间,一来能释放发展信心,二来可以维持股价稳定,对投资者、对企业市值稳定都能起到一定好处。企业需要将所有相关规章制度作为底线,不碰不触不挑战、不游走灰色地带,在落实资本市场相关规定的同时,扎扎实实做好企业经营管理、寻求更多的效益。

  三是平台自身管理。注册制的实施不是大门打开,而是证监会将监管的权利进一步下放,让交易所成为审核的把关者,防止目的不纯、自身条件达不到要求,或是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防止资本市场被污染并保护好投资者权利。证监会、交易所在注册制环境下,做好上市前的审查、IPO后的监督以及被退市企业的检查,把严格管理贯穿于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每一个环节,让上市公司在制度权力的笼子里运营,降低资本市场的风险。

  证监会和交易所应该要有担当的义务,若未来出现企业弄虚作假导致投资者受损,作为平台的管理者也应该承担责任。如果监管机构和平台敢于担责,做好管理方面的工作,这对投资者而言是一项重大福利,他们能够更为放心地选择投资对象而不需要担心企业“搞事情”。当然,如果企业因经营、行业环境等问题导致股价不稳定,或因为合理情况亏损或退市,那依然是风险自负,监管机构和平台不需要因此承担责任。

  


  刘柯:投资楼市还是股市一定要关注政策风向
  进入9月以来,金融政策密集出台,仔细研判这些政策的微妙变化,应该是投资者一个比较重要的课题。

  最开始是宏观货币政策的调整,央行降低了0.5个百分点的存准率,部分城商行降准1个百分点,此举为市场注入了9000亿流动性;然后是新的LPR利率形成机制下各地房贷政策出台;紧接着是国家外汇管理局取消QFII和RQFII投资额度限制,同时RQFII试点国家和地区限制也一并取消;随之证监会召开重要会议,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十二个方面重点任务……
  为什么货币政策的微妙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截止今年8月,中国的M2(广义货币)已经达到193.55万亿元,且每月依旧保持8%左右的增速;M1(狭义货币)达到55.68万亿元,同比增长3.4%。直白点说,流动性是非常宽裕的。但是,从实体经济反馈的情况看,却又比较缺钱。今年8月,社融规模增量为1.98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3万亿元,同比还少增了95亿。是需求不足还是什么原因?新LPR机制之下银行存贷利率剪刀差缩小,实体经济又因为房贷受压制需求不足,两个因素叠加,银行贷款动力不足。因此,9月初开始降准,一次性为银行体系注入9000亿的可贷资金,让银行可以有信心让贷款走量,去弥补利率差缩小的影响。

  但这并非长久之计,因为银行贷款还是会增加企业财务成本,于是,扩大直接融资成为重中之重。我们分析上述一系列政策,会发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那就是未来的流动性往哪去?从现实的角度看,资金的蓄水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房地产市场,一个是资本市场。然后我们再倒回去看政策面的变化,似乎就有些眉目了。

  两个资金池,关键看现有的蓄水水平和未来的蓄水潜力。中国的房地产市值已经达到450万亿,目前的蓄水水平已经远超警戒线,而A股总市值刚刚50万亿出头,这个比例是非常悬殊的。最近两年来,高层也在尽力扭转这个局面,房地产严控举措不断,各种金融措施缓慢加压,稳杠杆甚至去杠杆逐步深入,现在很多大型房地产上市公司已经表示下半年不再拿地,这是一个风向标。反观资本市场,特别是A股,从今年以来暖风频吹,两融扩容并取消警戒线标准,管理层不断鼓励和引导长线资金入市,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有了明确预期。做投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洞察政策面的变化。房地产和资本市场做为沉淀流动性的两大蓄水池,一个在扭紧注水的阀门,一个却在悄悄开闸放水,以后哪个蓄水池的水位会升哪个会降一目了然。

  从简单的流动性总量和加减杠杆的动向,我们不难看出未来流动性的大致流向。二十年前,房地产面临的金融政策恰好是目前的反转,现在又似乎面临一个反转的临界点。从发展前景看,在城镇化大发展的趋势下,房地产业的确能解决就业和和带动经济发展,但它有一个天花板,即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和过高房价带来的负效应,特别是高房价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而且是不可逆的。资本市场却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领域,实体经济需要发展什么,就可以引导社会资源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资源再分配。比如现在重点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实现产业升级打造自主可控核心技术,那就引导全社会资源通过资本市场进入这些领域,科创板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资本市场能充分调动市场积极性,充分体现资本发现价格的功能,让市场去重新分配资源,实现真正的优胜劣汰,从而实现经济发展效率最大化。

  如果这个转变能实现,那么,中国资本市场的大发展才刚刚起步,而这种大发展的预期叠加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加快,则中国资本市场的前景将是非常美好的。

  
  


  李志林:“秋抢”行情颠覆了五大理念
  ■李志林(忠言)博士
  本周大盘不仅连续两周站上60天线,而且连续5天站稳3000点整数关,离5月6日空头跳空缺口3052点仅一步之遥。“秋抢”行情不知不觉已涨了300点。

  继上周末降准利好之后,本周管理层又发布了取消QFII、RQFII额度限制和深化资本市场改革12条这两大利好,更强化市场对大牛市的憧憬。但我以为,本轮“秋抢”行情更大的意义在于颠覆了市场固有的五大理念!

  1、“只有大盘蓝筹股才有投资价值”

  这是2012年时提出的口号,经过7年来的宣传以及机构对“漂亮50”的报团取暖,此投资理念大行其道。

  该理念虽有一定的道理,却也造成了市场“一花独放,万木凋零”的状况。2017年更是达到了极致:唯上证50、沪深300、上证综指大涨,而其余4指数皆大跌,指数虚涨掩盖了投资者的巨大亏损。广大中小投资者不禁发出疑问:既然只有50—100只大盘蓝筹股有投资价值,那么,其余的3500多只中小盘股当初为什么要发行上市?

  自从MSCI、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这三大国际指数将A股纳入其权重以来,就打破了“只有大盘蓝筹股才有投资价值”的单一理念。

  例如,MSCI指数基本上是将沪深300指数样本股作为其投资标的,其中多数是中盘股;富时罗素指数将A股1100只中小盘股作为其投资标的;国际影响最大的标普道琼斯指数,也选择了1099家A股纳入其投资标的。在A股3687只股票中,将近有一半股票是3大国际指数和A股投资者所偏爱的。

  2、“核心资产就是茅台+平安为代表的白马股”

  2018年,“拥抱核心资产,就是指茅台+平安等白马股”的理念,在市场大行其道。广大投资者对机构在传统产业白马股中抱团取暖十分反感,诟病为“喝酒、吃药、买保险、抱家电”行情。

  但是,本轮“秋抢”行情颠覆了这种狭隘诠释“核心资产”的理念,更注重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为应对外部挑战,中国需要大力发展自主核心技术的高科技的观点,如此来理解A股的“核心资产”。

  广大投资者更认同“核心资产”不仅包括传统行业龙头,而且还包括新兴产业的、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各高科技领域的龙头股。

  3、“只有外资进来,A股才有大牛市”

  一段时间来,市场舆论每天都在统计北上资金净流入多少亿,连续买买买有多少天,持有A股市值总量有多少。甚至很多人把“秋抢”行情归结为是由北上资金发动的。本周,国家外汇局取消了QFII、RQFII投资的额度限制,舆论更是对外资抱有厚望,指望借此可发动A股的10年大牛市。

  但是,“秋抢”行情也颠覆了这种理念。

  先看QFII、RQFII的实际资金运用。今年1月14日,外汇局将QFII额度从1500亿美元调升到3000亿美元。但是,据外汇局官网信息,截止今年8月底,292家QFII机构合计获得外汇投资额度1113.76亿美元,222家RQFII机构合计获得6933.02亿人民币,相当于976亿美元,两者合计仅2089亿美元,还有1000亿美元没有用完。

  那么,QFII、RQFII所获得的2000多亿美元额度,究竟用掉了多少资金投资A股?据Wind统计,截止2019年2季度,QFII持有A股293只,持仓市值1604.56亿,只相当于226亿美元,只用了3000亿美元额度的7.5%。至于RQFII,9月份流入356亿人民币,今年以来流入1572亿,即使满仓A股也只有6933亿人民币。

  央行公布的截至上半年“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外资(即陆港通+QFII)持有的A股股票总市值达到1.65万亿元,持股市值在A股所占比重为2.82%。

  与国家队持有A股市值4.12万亿、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2.0844万亿、保险资金持有A股市值1.3324万亿、社保基金持有A股市值1528亿和养老基金119亿,国内七大机构合计持有A股市场7.85万亿相比,QFII、RQFII、北上资金占比实在是少得可怜。

  4、“加快新股扩容速度,做大增量是新常态”

  从2016年以来,加快新股扩容速度,做大增量,被称为股市“新常态”,高峰时每周发10—12只新股,两年就发了711只新股。

  而过快扩容势必导致粗制滥造,病从“口入”,放造成了造假公司、虚增利润公司“地雷”不断引爆。

  本轮“秋抢”行情,也颠覆了这种“高速扩容是新常态”的理念,改为监管层高度重视上市公司质量,从严把控新股质量关。从两次金融委会议,到证监会召开的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工作座谈会,再到证监会部署深化改革的12项重点任务,都强调:“大力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制定实施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切实把好入口和出口两道关,努力优化增量、调整存量”。

  5、“必须把绩差股和ST股坚决退市到新三板去”

  相当长的时间里,市场舆论对绩差股和ST股可谓深恶痛绝,主张坚决退市、一退了之。

  却很少有人思考如下问题:这么多的绩差股和ST股当初是怎么发行上市的?当大股东“喝饱捞足”之后,让这些股一退了之,在没有建立集体诉讼制度之前,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谁来保护?

  诚然,对造假公司、信息欺诈公司、虚增巨额利润公司、危害公众安全公司,应该坚决退市,并且要用集体诉讼制度,罚得造假主体和当事人倾家荡产,用以补偿中小投资者的损失。

  但是,对于相当多的因外部环境变化、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落伍、经营管理不善而造成的绩差公司和ST公司,就不能简单地退到新三板、一退了之,应该给出路,用市场手段来解决。

  在本次证监会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12项重点工作中,关于退市制度,又提出了:“一退到底是基本原则,多元退市是灵活手段,可借鉴国际经验,鼓励通过吸收合并、重组上市和出清式资产置换等方式进行重组类退市,即可化解存量风险,使上市公司脱胎换骨,又可减轻部分市场主体对退市的阻力。”

  


  贺宛男:加快开放倒逼A股治顽疾
  8月以来,A股终于进入了难得的、较为稳定的上升通道。尤其是9月,短短9个交易日,上证指数7天开阳,这样的情景已经好久不见了。

  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本市场对外开放驶上快车道。

  根据MSCI公布的方案,今年起,A股纳入比例将从5%提升至10%、15%和20%(5月、8月、11月),同时创业板大盘股按10%比例纳入。之后,一连串的对外开放举措接踵而来——
  8月27日收盘后,MSCI纳A因子从10%提升至15%正式生效,被动资金在当天全部到位。

  9月8日,1099只A股正式纳入标普新兴市场全球基准指数,至此,全球三大指数基金:明晟(MSCI)、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均将A股纳入其指数体系。

  9月1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外表示,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取消QFII和RQFII的投资额度限制。

  9月9日至10日,证监会在京召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工作座谈会,11日发布的会议消息宣布了12项深改任务,任务之一就是要加快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注意,是高水平开放!

  9月11日夜间,又传出了香港联交所将与伦敦交易所合并的消息,港交所拟以296亿英镑现金和股票对伦交所进行收购,二者联合,打造一个市值超过700亿美元,覆盖亚欧美三大时区,同时为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等主要货币进行交易和参与的交易所集团。

  而在此之前,沪伦通已于今年6月17日正式开通。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表明,从来都是开放倒逼改革。作为开放的产物,也是市场化程度最高、最能代表现代经济的股票市场更是如此。

  可是,中国股市诞生近30年来,种种制度顽疾却一直制约着市场的发展。一些上市公司和大股东放肆圈钱,投资人输多赢少,欺诈、造假、恶意侵吞等时有发生。

  随便举一个例子。从2014年沪港通起,A股对外开放也就四、五年,而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外资持股市值已达1.68万亿,较去年四季度增长5300多亿,增幅46.2%。另一方面,截止2019年6月30日,我们的公募基金管理的资产净值为13.4万亿,其中股票基金资产净值为1.07万亿;而且主要还是指数基金以及行业主题股票型基金,标准股票型基金份额还略有下降。

  也就是说,进来才四五年的外资,持股市值竟超过成立20多年的公募基金。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股市确实是有投资价值的,比起世界的主要市场,A股市场总体上估值合理,也有不少好公司;但是,中国的公募基金不行,除了被动型的指数基金等,那些主动型股票基金还是像散户那样,炒概念、炒题材、炒这炒那,除了短炒就是投机。而之所以如此,根子还在制度。

  中国股市的制度顽疾表现在哪里?如何割除?这次证监会发布的深改12条都提到了。一家指定信息披露媒体概括了如下几条:1、推动建立证券集体诉讼制度,2、化解重点领城风险,3、加强投资者保护,4、增加法治供给,5、推进公募基金分类监管。个人觉得概括得不错,这几条集中到一点,就是法治。我们总说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其实市场化并不难,科创板不是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都市场化了吗?国际化的大门也已越开越大,关键是法治化,如何用法律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如何依法严惩股市上的种种恶人恶行。

  在这里,将集体诉讼放在第一条是很有见地的,因为有了集体诉讼,一人告赢所有受害者都可以得到赔偿,这才是对那些欺诈造假侵吞者的最大震慑!才会让他们倾家荡产,把吃进去的全都吐出来还要倒贴!“增加法治供给”也是首次提出,非常有新意。归结到一点,就是加快修法。

  《证券法》修订自2015年以来,已经过一读、二读,一搁再搁。据报道,今年10月有可能再次审议。证监会也明确表示,争取年内通过《证券法》修订,最晚于明年2月份推出实施。因为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将于明年2月实施期届满,而且已经延长一次,总不能再延长吧。而据相关报道,修订草案三审稿将投资者保护部分独立成章,如果真能将上述的制度顽疾通过法律加以约束的话,特别是将投资者保护真正落到实处,中国股市就有希望了。

  目前,外资在A股市场占比仅3%上下,与日本、韩国市场占比30%还有很大空间。外资的进入不仅仅带来先进的投资理念,更能促使中国股市与国际接轨。

  通过国际化促法治化,并以法治化建立起规范透明的市场环境和股市生态,我们寄望于此。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