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文章正文

李志林:想要稳股市只需三招 应健中:没机会就歇着

加入日期:2019-11-16 8:29:21

  中华财富网(www.chinacaifu.cn)2019-11-16 8:29:21讯:

  导读:
  李志林:想要稳股市只需三招
  桂浩明:精选层新三板新起点
  黄湘源:獐子岛扇贝套路为何不换剧本
  皮海洲:再融资大松绑对各方都是考验
  郭施亮:茅台与中石油 价值投资为何差异巨大
  应健中:新股发行提速 没机会就歇着
  曹中铭:亏损企业上市凸显IPO制度包容性

  李志林:想要稳股市只需三招
  本周,由于新股扩容加快、放开再融资新规,导致各指数大跌。管理层一再强调的“有活力、有韧性的股市”,“为投资者创造财富保值增值的机会”,“检验改革成果有两条标准,一是能否稳定市场预期,二是能否真正给市场带来信心”,再次化为泡影。在我看来,监管层真正想要稳股市,只需三招便能立竿见影。

  第一招:给市场明确的扩容预期资本市场最本质的关系就是供求关系。A股之所以长期熊市,熊冠全球10年,原因就在于供严重大于求,导致股市跌跌不休。本周的蓟门法治金融论坛上,吴晓求、曹凤岐、贺强、刘继鹏、胡俞越5位教授共话“如何振兴股市”,对扩容加快提出了意见。

  吴晓求说:“资本市场缺的不是钱,而是一个未来预期、一个信心。当预期发生紊乱,或者说不知道怎么做预期的时候,市场一定会混乱”;“市场的核心是财富管理功能,而不是融资的功能,各国无一例外”;“最应该被教育的不是投资者,而是融资者”。

  曹凤岐说:“没保护好中小投资者利益,如何振兴这个市场?”“一些企业只知融资,不知道给股民回报;还有一些通过拉升股价,让大股东套现离场,这些充满投机和炒作的行为,使得少数人赚钱,多数人赔钱”。

  贺强认为:“要想股市稳定,从理论上讲很简单,供和求要平衡,最起码要出台两方面(扩大供给与扩大市场资金)政策。如果出单方面(加大供给)政策,必然导致股市失衡,必然要下跌”。

  刘继鹏说:“中国股市不是投资的市场,而是融资的市场。无论熊市牛市,大批企业跑步上市,只要上市,身价就是十亿、甚至百亿。有人可以花七八个亿买两幅画,有人可以捐650万送女儿去读国外大学,还有身价千亿的人,诉说减持的理由竟然是补贴家用”!

  几位专家的发言,充分反映了投资者的心声,应该引起监管层的高度重视。

  我认为,监管层稳定市场预期的最好办法,就是将每年的扩容规划提前向市场告知,以便让各类投资者都能根据供求关系来做投资预期和计划。当前A股主要任务不是继续快速扩容,而是加强基础制度建设,给市场休养生息的机会,即使发高科技新股,扩容也应适度,考虑市场的承受力。

  刚刚过去的10月份,普通板审核了24家企业,科创板审核了28家企业,上会企业达到52家,单月过会47家,发批文30家。再看11月份,扩容的节奏更快。本周已经发了7只新股,下周还要发10只新股。

  建议监管层能从A股实际情况出发,提前宣布每周发行新股4—5家,每年发行200家左右。只要信息透明了,就会有大量的场外资金积极入市,完全有能力让A股走上慢牛的轨道。

  第二招:新老划断,化解大小非减持冲击
  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并且总股本4亿股本以下的新股,仅流通25%的股份;总股本4亿股以上的上市公司,仅流通10%。遂造成了75%—90%的大小非在1—3年中解禁,没完没了的减持成为冲击A股市场股价中枢的“杀手”。

  为此,我和许多市场人士一再建议:尽早采用新老划断方式,从新股开始进行股权结构改革,即规定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不得超过三分之一,多余股份随新股发行。此举即可扩大流通盘压低发行价,防止上市后的过度炒作,股价虚高,又可一劳永逸地避免新的大小非产生。这是国际股市通行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下公众上市公司要求的标准和规范。

  第三招:对“核心资产”进行转型升级
  5—10年前,A股的机构抱团取暖的“核心资产”是周期性传统性产业为主线的“五朵金花”,即金融、石化、地产、有色(包括钢铁)。而如今,这些曾经的“一哥”们都凉了,如“钢铁一哥”宝钢,现在的市值不敌爱尔眼科;“建筑一哥”中国建筑,市值不如迈瑞医疗;“港口一哥”上港集团,市值已低于药明康德;“电力一哥”华能国际,市值已输给澜起科技。“科技医药一哥”恒瑞医药一只股的市值,就相当于宝钢、中国建筑华能国际加在一起的总市值。

  随着市场扩容的加速,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新兴产业股大批上市,这两年,机构们纷纷调仓换股。最近,不仅机构抱团取暖的医药、大消费等“核心资产”龙头股,在大盘调整之际,仍然保持着45°斜率上攻,而且高科技股也开始被机构们纳入“核心资产”,一批高科技龙头股涌出“江湖”。

  近期,A股的高科技板块火爆,成为市场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38只百元以上个股,90%都是芯片、5G、信息技术、集成电路、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互联网等行业高科技股,它们代表了A股上市公司结构的一次规模性的转型升级,高科技股成为机构看好明年行情的重要依据。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股上市,如果未来高科技股在沪深300指数中的比重,能像美股高科技股在 标 普 500 指 数 那 样 占 到40--50%,如果机构把高科技股在“核心资产”中占据半壁江山,那么,不仅高价股能不断往上拓展空间,而且中价股也水涨船高,还可将质地还不错的低价股带动起来。

  当整个市场能保持供求平衡、扩容适度,大小非减持不再是市场最大的恐惧,同时推崇价值股和高成长股,把高科技股成为A股的领头羊,便会在市场形成财富效应,稳股市、走慢牛的目标,便可通过市场力量得以实现。这既要靠监管层的大力倡导,也要靠众多机构的齐心协力!(金融投资报)



  桂浩明:精选层新三板新起点
  对股票市场进行分层,这是很多证券交易所都有的一种习惯做法。美国的纳斯达克就是其中一个典型,通过分层,对不同类型的公司实施不同的交易规则,不但丰富了市场供应,更让投资者适得其所,能够展开有针对性的投资,同时也让相关公司有一个与其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相符合的交易环境。

  我国开设新三板后不久,就展开了分层研究。由于新三板包容性强,基本没有门槛,前来挂牌的公司数量一度呈现爆发式增长,在短时期内就超过了万家。而这也带来了一个不小的问题,即新三板虽然可以容纳这些公司在交易系统中进行买卖,但面对这么多企业,合格投资者数量又很少,要提供完整、细致、全面的金融服务,难度很大。另外,这些企业在发展水平上又参差不齐,简单用一套服务标准来应对,显然也产生不了好的效果。于是就有了分层的设想,其核心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新三板挂牌公司分为不同的层次,提供差异化服务,将资源向进入高层级的公司倾斜。无疑,这个设想是有道理的,事实上在前年也确实出台了新三板的分层设计,将挂牌公司分成基础层和创新层。

起初,市场对分层的关注度很高,寄希望于创新层的企业在承担包括信息披露在内的更多义务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相应的政策红利。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有关对创新层的制度安排迟迟没有到位,这使得创新层与基础层的待遇几乎是完全一样的。后来虽然在一些制度细节上有所调整,但并没有真正解决创新层最为需要的活跃交易的问题。其结果就是市场对创新层兴趣骤降,一些公司甚至主动放弃进入创新层,已经进入的则是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离开。今年的创新层公司与去年相比,就明显减少了。

  之所以没有给创新层以明确的政策倾斜,一方面是在制度设计上还不够完善,缺乏创新元素的安排;另一方面则是创新层的规模相对偏大,起初有近千家公司入围,现在也有600多家,在市场基础并不扎实的情况下,要对这么多的公司尝试实行全新的交易制度,风险不小。换个角度来说,当前的创新层,标准相对还是较低的,如果实施较大的政策倾斜,似乎与之也不那么协调。因此,由于内外部条件的不具备,创新层也就未能实现大的改革,客观上这也导致新三板的发展遭遇了瓶颈。

  这次,管理层下了很大的决心,在创新层的基础上,计划推出精选层。在这之前,也有不少市场人士提出过搞创新层的设想,希望将其打造为一个类似公开市场的格局,可以搞连续自由竞价、搞公开发行以及放宽股东人数要求,降低投资者门槛等,并设置转板机制。这些意见管理层基本上予以吸纳。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制定了精选层的标准,这个标准显然不能太高,但同时也不能太低,而正好是为那些具有一定规模,在新三板中获得了相应发展的成长型公司量身定制。这些公司可以充分利用新三板包容性强的优势,利用新三板提供的各项功能,取得较好的发展,如能够达到转到主板的条件,可以实现转板,如果达不到,那么就继续在新三板中发展,同样能够实现市值不断提升、效益进一步改善以及具有相应流动性的目标,而实际上,这也就是开设新三板的目的之一,即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并且实现各层次之间的有效连接。如果说限于当前的实际条件,要新三板中所有股票都能够承担其这样的职能,现在看来还有难度,那么就不妨让精选层去进行这样的尝试。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精选层的推出,是新三板发展中的一个新起点。当然,未来的精选层会如何运行,并且能否实现人们的预期,现在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不管怎么说,这一步已经是跨出去了,方向也很明确,只要坚持改革、勇于实践,那么精选层乃至新三板的成功,都是可以充分预期的。(金融投资报)



  黄湘源:獐子岛扇贝套路为何不换剧本
獐子岛已连续 4 年亏损,理应强制退市。不过,在退不退市尚待明朗之际,獐子岛为什么又突然迫不及待地再一次爆出这么令人迅雷不及掩耳的扇贝“死亡”之讯呢?其葫芦里究竟装的是什么药?不能不让人心生疑窦。

  2014年以来多次“跑了”扇贝的獐子岛,又一次发布了扇贝“失踪”的消息。不过,此次扇贝不是“跑了”,而是干脆就“死了”。蹊跷的是,獐子岛的扇贝几乎每次都是在临近年关的时候出事,而这一次不仅立即改写了一个月前刚刚披露的业绩预报,令原来预计的前三季度3100万至3600万元亏损一下子就有可能暴增3个亿以上,更是令一度轻信了“目前不存在减值风险”承诺的投资者又一次对这种蹊跷而又“有规律”的信息披露猝不及防,更无言以对。

  獐子岛的一再拿扇贝说事,虽然不无有规律可循的痕迹,在信息披露上却总可以拿出一套似乎可以说得过去的说辞,那就是发生在海洋深处深不可测的自然灾害。獐子岛10月14日披露的业绩预报预计2019年前三季度亏损,亏损的原因还是2018年的那次海洋牧场自然灾害,而11月8-9日所抽测发现的重大底播虾夷扇贝的存货减值,虽然至今也还没有说明确切的原因,然则如果并非人祸,则显然又是非天灾莫属。尽管连同此次在内,深交所年内已经连续7次关注问询,獐子岛每一次的回复却无不限于陈述事件状态,并没有任何实质性判断。獐子岛这种自说自话的自证清白,虽然并没有什么说服力,至少表面上也可以说是履行了上市公司该走的信息披露程序。其实,2018年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审计的时候,也早就发现公司的扇贝远不及账面数,可是,獐子岛用一个海洋牧场自然灾害的说法就轻而易举地说了过去。也就是说,除非能给每一个扇贝都安装一个带4G物联网卡的无线摄像头,否则,谁也无法证明獐子岛的解释是谎言。这也难怪獐子岛在这几年的时间里一次又一次地重复扇贝报警的套路,却连剧本都不带换的。在某种意义上,獐子岛年复一年借自然灾害的名义进行财务报表大幅度戏剧性调整的把戏,不仅有违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原则,对会计制度的严谨性不啻也是一种挑战。公开信息显示,与之合作8年之久的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在最近两年连续出具非标意见之后,也有分手之意。而獐子岛在就2019年半年报有关事项回复深交所问询函时也表示,之所以暂时无法提供相关会计师对所问询问题发表的核查意见,正是由于目前正在商议与拟聘会计师事务所签约事宜所致。

  根据证监会历时17个月对獐子岛的调查结论,獐子岛2016年的盈利7900多万元,如果扣掉虚增利润1.31亿元,其实是亏损的。非但如此,其2017年报虽然虚减利润2.79亿元,占当期披露利润的38.57%,追溯调整之后,业绩仍为亏损。即使如此,证监会也不过只是对公司处以60万元的罚款,并处公司董事长终身市场禁入。獐子岛从2014年到2017年已经连续4年亏损,理应强制退市。不过,在退不退市尚待明朗之际,獐子岛为什么又突然迫不及待地再一次爆出这么令人迅雷不及掩耳的扇贝“死亡”之讯呢?其葫芦里究竟装的是什么药?不能不让人心生疑窦。

  自从獐子岛2014年扇贝“跑路”事件发生以来,投资者就不止一次向其提起索赔。可是,在证监会正式处罚结论出来之前,受制于前置程序设置的复杂以及集体诉讼机制配置的缺乏,投资者的切身权利难免得不到充分的保障。目前,虽然已经有不少投资者提出索赔申请,但也依然尚待法院立案。正如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所说,资本市场是一个生态体系,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可是,等到投资者不得不选择用脚投票的时候,岂不早已被损伤得体无完肤,血本无归了吗?为什么在这之前,投资者就没有更好的办法以维护自己的知情权和投资权益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投资者对獐子岛的无言以对,在某种意义上何尝不是对A股目前这种“无可奈何花落去”之现状的无言以对?事实上,在当前市场方心未艾的制度创新或政策松绑中,为什么更多地考虑的不是不停歇的IPO扩容,就是无休无止地给上市公司补充再融资,却很少提到如何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呢?在信息披露公开性、准确性、及时性以及市场交易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如此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弱势群体投资者在如此缺乏适当的市场渠道和投资载体,从而得以实现合理的投资回报需求的情况下,投资者即使因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而蒙受巨大损失,也只能够秋后算账,在满足立案前置程序的情况下提起索赔要求并希望获得一定的支持。在这之前,如果不懂得用脚投票,恐怕连最起码的明哲保身要求也不可能做得到。投资者对獐子岛的用脚投票,虽然并不能弥补投资者此前所已经发生的亏损,至少也有可能不失为一项相对安全而及时的止损措施。然而,所谓用脚投票,说到底,充其量不过是亡羊补牢。(金融投资报)



  皮海洲:再融资大松绑对各方都是考验
  再融资大松绑对上市公司是否会借此加速融资,对监管者能否杜绝上市公司利益输送,对立法者如何通过立法震慑违法犯罪者,对投资者如何看清融资是否用于正途进而避免踩雷等,都是不小的考验。

  日前,证监会就修改《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等再融资规则公开征求意见。从证监会发布的具体修改内容来看,此次对再融资相关规则的修改其实是一次大松绑,也是对A股市场的一次大考验。

  此次对再融资规则修改的大松绑之意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取消创业板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连续2年盈利的条件;取消创业板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证券最近一期末资产负债率高于45%的条件;取消创业板上市公司前次募集资金基本使用完毕的条件,将其调整为信息披露要求;将目前主板(中小板)上市公司、创业板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对象数量分别不超过10名和5名,统一调整为不超过35名等等。可以说,此次对再融资规则的修改为上市公司再融资大开绿灯。

  再融资规则大松绑为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提供了便利,对于一家努力向上的上市公司来说,这是有利于其发展的。不过,再融资大松绑也是对A股市场一次大考验,A股市场各方面的参与主体,基本上都纳入到这个大考验中来了。

  再融资大松绑首先是对上市公司方面的一次大考验。包括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董监高以及相关的中介机构都在考验之列,当事人的法律意识、职业操守、道德良心等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毕竟大松绑之后,对创业板公司盈利的考核以及上市公司前次募集资金基本使用完毕的条件都被取消了,上市公司只要想要钱,就可以通过再融资的方式到股市来提取,股市的资金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哪怕上市公司不差钱,也可以将股市的资金大量融进来,用于投资理财,或直接闲置起来。这种情况在目前的上市公司之中是不乏先例的。毕竟股市的钱不拿白不拿,既然再融资大松绑,这种白拿钱的事情又为何不拿呢?何去何从,这对上市公司来说显然是一个大考验。

  再融资大松绑对监管者也是一个大考验。再融资大松绑了,利益输送也就更方便了,对此,监管者能不能监管到位,能不能杜绝利益输送的行为发生呢?比如,将非公开发行的对象统一为不超过35名,这意味着参与者所要承担的市场风险降低了。同时调整非公开发行股票定价和锁定机制,将发行价格不得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9折改为8折;将锁定期由现在的36个月和12个月分别缩短至18个月和6个月,且不适用减持规则的限制。并且还调整非公开发行股票定价基准日的规定,即定价基准日为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期首日,但上市公司董事会决议提前确定全部发行对象且为战略投资者等的,定价基准日可以为关于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董事会决议公告日、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或者发行期首日。这一系列的调整就为利益输送创造了条件。上市公司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利益输送行为,这就是监管部门需要紧盯的事情。

  再融资大松绑对立法者也是一个大考验。再融资大松绑之后,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容易了,同时进行利益输送也方便了,在这种情况下,就不排除上市公司及其董监高会做出一些违法违规的事情。虽然监管部门会对此作出查处,但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这种查处基本上都是挠痒痒,对上市公司及其有关当事人构不成实质性的惩处。这种查处起不到震慑违法犯罪者的作用。因此,要有效打击再融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就必须要有严刑峻法来保驾护航,因此,再融资大松绑对立法者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此外,再融资大松绑更是对投资者的一次大考验。再融资大松绑进一步凸现的是股市的融资功能,特别是创业板再融资甚至将盈利的考核条件都取消了,包括上市公司可能向某些参与定向增发的机构投资者以及战略投资者所进行的利益输送,这些最终都是需要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来买单的,其中不排除会损害到一些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对于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投资者必须要具体对待,而且对于相关个股题材的炒作,投资者同样需要区别对待,这些对于投资者来说显然是一大考验。(金融投资报)



  郭施亮:茅台与中石油 价值投资为何差异巨大
  对于一家上市公司,即使属于知名公司,但投资者选择在估值 100倍时参与,实际上也是需要承受巨大的投资风险。假如上市公司的未来成长性比较稳定,那么就可以通过盈利成长能力不断消化估值的泡沫风险。

  截至11月14日,A股市场合计有7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超过万亿规模。其中,关注度最高的莫过于贵州茅台以及中国石油。截至目前,贵州茅台的总市值为1.54万亿,而中国石油总市值为1.02万亿。

  值得一提的是,以总市值排名计算,目前贵州茅台1.54万亿的总市值位居A股市场第四位,而中国石油则以1.02万亿总市值位居第七位。至于流通市值的排名情况,贵州茅台则是位居A股市场第二名,而中国石油则排在了第五名。

  虽然贵州茅台中国石油都属于A股市场的大盘蓝筹股,但从上市以来,这两家上市公司的命运却有着实质性的差别。

  资料显示,贵州茅台在2001年上市之初,当时的股票市值仅有88亿元,但经过18年的时间,如今贵州茅台的总市值却发生了几何式增长,从当年的88亿暴涨至1.54万亿,且贵州茅台股票市值的大幅膨胀,多来自于股票价格不断上涨的因素,而多年来凭借稳健的股息分红以及长期上涨的差价表现,为投资者带来了非常可观的投资回报率。

  中国石油则是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在2007年11月上市之际,中国石油的总市值就达到了7万亿以上,成为了A股乃至全球市场首家万亿美元市值的上市公司。但是,如此庞大的市值规模却是建立在巨大的估值泡沫基础上。在上市之际,中国石油的发行价格就达到了16.7元,而上市首日开盘价格为48.6元,收盘价格也达到了43.96元。至于港股市场方面,虽然当时同样存在价格大幅炒作的表现,但相对于A股市场,港股的估值水平却稍显偏低,而当时A股市场的估值泡沫明显高于港股市场的估值水平。

  经历了长达12年时间,如今中国石油A股价格已经跌破6元,且创出了5.56元的新低,而目前中国石油A股的动态估值为20.51倍,每股净资产则为6.7元。即使如此,同期中石油H股却与A股存在65.74%的折溢价空间。截至目前,中石油H股的TTM市盈率为14.91倍,相应的市净率仅为0.51倍。

  一方面是贵州茅台创新高,另一方面则是中石油创出历史新低,同属大盘蓝筹股,价值投资为何会产生出不同的命运?

  谈及价值投资,实际上不同的投资者往往会产生出不一样的感受。在实际情况下,价值投资效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相应的市场环境、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状况、估值水平以及盈利成长性等。但对于投资者来说,往往会产生出这样的投资误区,即投资大盘股乃至大盘蓝筹股就属于价值投资,但从实际投资结果来看,用固守的思维投资大盘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价值投资。

  举一个例子,对于一家上市公司,即使属于知名上市公司,但投资者选择在估值100倍的时候投资参与,实际上也是需要承受巨大的投资风险。假如上市公司的未来成长性比较稳定,那么上市公司可以通过盈利成长能力不断消化估值的泡沫风险,这也是部分上市公司长期保持较高估值水平的真实写照。

  但是,退一步思考,假如这家上市公司欠缺了持续成长性,只是依靠知名度与影响力维系着较高的估值水平,那么市场终究会有发现价值的时候。对于近年来传统周期行业来说,不少上市公司正处于加速去泡沫、去杠杆的过程,而对于这类上市公司,往往欠缺了发展前景以及持续盈利成长性,当市场资金形成了共识,也会产生出集中抛售的压力,并导致股票价格迭创新低,并把原本高估的估值泡沫挤压至一个更合理、更保守的估值区间范围。

  贵州茅台与中石油,本身属于两个不同领域的上市公司,但都具备一定的行业地位与市场影响力。但是,前者多年来保持着持续稳健的盈利增速能力,且具备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优势,即使期间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并不便宜,却会通过持续成长性不断压缩上市公司的估值压力。对于优质上市公司而言,往往会存在着一个现象,即股票价格持续攀升,相应的估值水平却越来越便宜,上市公司的投资回报预期比较具有确定性。至于后者,业绩不确定性较强,且此前市场给予太高的估值溢价,而在随后的上市时间内,上市公司却处于漫长挤压泡沫的过程,并逐渐与海外巨头企业以及同行业上市公司估值水平接轨。

  需要注意的是,当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形成价格趋势时,就会形成一种惯性。对于贵州茅台与中石油而言,多年来已经形成了独立的运行趋势,前者形成了长期独立上涨的趋势,而后者则形成了长期下跌的趋势,当市场确立了长期趋势惯性,市场也会延续这种惯性运行,且很难轻易扭转这一趋势惯性。(金融投资报)



  应健中:新股发行提速 没机会就歇着
  本周初,管理层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新规则,围绕的一个主题就是融资和再融资。新规则的基调是放宽和松绑,新规则的实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短期对市场影响有限,对未来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较大。

  对市场短期影响较大的,还是在于近日的新股上市加速。前几周上市的渝农商行仅挂牌两周就跌破发行价。渝农商行的发行量是13.57亿股,本周四,与渝农商行发行市盈率相同的浙商银行发行25.5亿股,11月28日,51亿股的邮储银行将登台亮相,传统企业年底前抓紧上市,科创板那边也快马加鞭。至本周,科创板已上市53家,已注册拿到上市通行证的公司有65家(包括已上市的 53 家),还有 12 家等待上市。值得注意的是,至今上交所已受理公司数字一直停留在176家,科创板的“货源”似乎有点紧张。除了科创板,深市的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也在路上,后续具有科技含量的公司似乎有点供货不足,那怎么办?接下来,新三板的最大改革将为A股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货源”。

  新三板的改革是自2001年这个板块设立以来力度最大的。改革的关键词是:公开发行、降低投资门槛、精选层和转板。众所周知,新三板对投资者而言是一个小众市场,入市门槛为500万元,对企业而言却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挂牌公司多达一万余家。原先新三板的分类是协议转让和做市商,已经有极少数公司转板成功,都来自有做市商的公司。现在的分类是精选层,按市值、盈利、营业收入、研发费用等标准为A股的不同板块输入新鲜的股票供应筹码而公开发行股票。这个信息短期内不会对股市产生影响,因为按规定,进入精选层之后一年才会IPO,进入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等不同的板块,所以未来市场不愁股票供应“货源”。

  本周初推出的再融资新规则是立马对市场产生影响的题材,对现有的所有板块再融资放宽了条件和制度约束,比如放宽盈利的要求、放宽解禁的时间、放宽再融资定价的限制等,以利于再融资推进。现有的再融资方式主要有:定向增发和发行可转债,这些新规对上市公司而言是个特大的利好消息,来钱快了,来钱也方便了,这些新规也给一部分深陷股权质押的公司以喘息的机会。其实,当下的市场再融资的动作很大,本周五浦发银行上市500亿元可转债,这是A股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可转债再融资上市,但市场好像也没什么感觉,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一头是股票供应加大,另一头是资金供应加大,外资和内资入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两者之间如何动态平衡是一个最值得关注的问题。股票发多了,资金跟不上,股市就下跌;股票发少了 , 资 金 蜂 拥 而 入 , 股 市 就 涨了,这个道理跟菜场买菜是一个道理。在这样的市道中,投资者只能自己选择资产组合,在市场动 态 中 做 好 自 己 资 产 的 动 态 平衡,有差价就做一做,没差价就歇着,等待下一波行情机会。(金融投资报)



  曹中铭:亏损企业上市凸显IPO制度包容性
  ■牛人说市
  亏损企业在A股上市有望变成现实。日前,泽暻制药通过上交所上市委的审议。对于泽暻制药而言,还需要证监会同意注册才有可能成功上市,但对于A股市场而言却具有特别的意义,毕竟泽暻制药是一家亏损企业。

  目前沪市主板、深市中小板与创业板,对于企业上市都有盈利要求这一硬指标。虽然创业板的上市条件与沪市主板、深市中小板稍有不同,但同样有盈利的要求。因此,此前无论是IPO还是重组上市,亏损企业是不可能跻身于资本市场的。但科创板作为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采取更加包容性的上市制度,而且基于定位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科创板设置了五套上市标准。其中第五套标准为: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泽暻制药采用的正是这一套标准。

  泽暻制药不仅是一家亏损企业,市场对其“无产品、无销售收入、无利润”的现状也非常关注。招股书显示,泽暻制药 2016 年、2017年、2018年、2019年1月-6月均亏损,且累计金额高达10.55亿元,同期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0.03万元、0元、131.12万元和0元,营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泽暻制药能够通过上交所上市委的审议或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其研发投入并不低。根据招股书显示,2016年、2017年、2018年及2019年1月-6月,其研发费用分别为0.61亿元、1.59亿元、1.37亿元及0.71亿元,这对于一家“三无”公司而言,投入并不小。二是目前泽璟制药共获得61项专利授权,在21项境内授权专利中,有15项涉及氘代技术,40项境外授权专利均涉及氘代技术,且其正在研发的创新药物达11个之多。拥有多项专利技术,显然为泽暻制药通过上交所上市委的审议加分不少。

  泽暻制药通过上交所上市委的审议,既体现出科创板的包容性,其实更体现A股市场的包容性。亏损企业在A股上市已经提了好多年,如今有可能变成现实,其实也证明了市场的进步。而且,虽然目前泽暻制药处于亏损阶段,但并不意味着该公司今后不能实现盈利,不排除今后该公司会变成一家伟大的公司。但话说回来,泽暻制药毕竟又是一家亏损公司,至少在目前看来,也是一家不确定公司,对于这样的企业上市,市场保持一份谨慎的心态,个人以为还是有必要的。

  对于市场监管者而言,放行什么样的企业上市,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与科创板已有不同的标准。虽然泽暻制药欲在科创板挂牌,但对于科创板而言,如果今后有更多亏损企业上市,仅从企业质量上讲,是有可能拖后腿的。而且,亏损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即使其拥有多项专利技术,但通过专利技术最终研发出产品,且产品拥有市场,则还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

  对于投资者而言,投资泽暻制药这样的亏损企业,其实是需要冒一定的风险的。一方面,创新药研发需要大量资本开支,这对企业资金实力本身是一项挑战,更何况泽暻制药还存在较大的未弥补亏损;另一方面,如果泽暻制药研发的新药失败或无法获批进入临床,那么对企业的影响将是巨大的。如此情形下,不排除企业最终被退市的可能。(金融投资报)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