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文章正文

华为正式宣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面世寻找“第三只眼”

加入日期:2019-10-23 21:30:41

  中华财富网(www.chinacaifu.cn)2019-10-23 21:30:41讯:

  华为到底造不造车?

  在10月22日开幕的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再次表明了华为的战略选择:华为不造车,聚焦ICT技术,成为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

  同时,华为的汽车团队也浮出水面,徐直军首次对外宣布,5月29号,华为公司正式成立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来执行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战略。

  多年布局的汽车业务终于升级到了一级部门地位,和三大BG并列。

  至此,在华为的组织架构中,有三大BG和两大BU.BG业务分别是运营商BG、企业BG和消费者BG;BU业务包括Cloud&AIBU(云业务)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这也是在云业务BU之后,华为成立的第二个BU。原本在企业中,BU原本是指产品线,BG是事业群,按理说BG层级更高。但是,华为先后将云、汽车BU移至集团下,隶属于ICT组织,与BG在同一排位,汽车业务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早在4月,徐直军在上海车展期间发表主题演讲,正式发布华为汽车数字化解决方案。徐直军说,华为不造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车企造好车。

  华为给自己的定位很明确:汽车供应商,华为不造车,但是要联接车、为车提供零部件。对于车联网、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的研究,华为四年前就已经开始布局。竞争对手既有高通这样的通信巨头,也有博世这样的汽车Tier1龙头。

  徐直军当时曾说:“汽车行业说ICT企业进入了汽车,但我们还觉得汽车进入了ICT呢。”确实,在ICT、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中,汽车是众多触角中的一个,只是汽车的场景比较大。在物联网、AI时代,汽车是不可忽视的移动终端,强调“联接”的华为必然也不会错过。

  华为怎么做供应商?

  在华为内部,对于汽车的研究已久,由徐直军率领,他也一直有一个汽车梦。徐直军此前就明确表示,华为要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

  而华为进入一个行业,往往是通过技术创新来重塑产业

  与BAT主要布局OS系统不同,华为车联网整体定位在车联网平台基础设施,主要为车企提供ICT技术,包括3G/4G(未来5G)网络、通信模组、车联网平台、云数据中心等。

  徐直军表示,华为已经进一步规划了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解决方案,包括五个方面:

  •   第二是智能驾驶;

    •   第三是智能座舱;

      •   第四是智能电动;

        •   第五是提供一系列帮助车企研发创新及支持出行服务的云服务。

        •   具体包括搭建MDC智能驾驶平台、智能座舱平台、智能的电动平台,通过4G、5G、V2X的技术,把车与路连接起来等等。

            华为主要从看家的通信领域起步,将云服务、计算平台、AI芯片等和汽车相关联的业务都整合到了一起。具体的功能还是围绕着汽车信息的传输、计算、存储。

            比如,华为的LTE-V2X芯片(可以基于4G实现车和车、车和周边路况的通信)、车载移动通信模块已经广泛应用;硬件MDC(移动数据中心)搭载AI昇腾芯片,已经和奥迪Q7自动驾驶汽车有合作,号称可以达到Level4 的技术层次;值得注意的是,5G基带芯片巴龙5000也支持车联网。

            这些产品也集合了华为不同部门的研发,比如2012实验室下面就有车联网业务,MDC属于华为云BU下面的智能计算部门,此外还有深度学习、视觉处理器、电池、电机、电控等研发部门。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说过华为的管道策略:向全世界最智慧的大脑开放,包容所有的智慧,接纳一切新发生,促使管道变粗。终端是管道战略的一环,是水龙头,可以撑大管道。华为终端,就是要不断把这个管道拓宽。

            而汽车产业更特殊,既有管道属性、又有水龙头属性。对比来看,汽车承载的信息量非常大,手机和汽车的数据不在一个量级。汽车联网后,各类硬件、软件都需要重新适配,各项传感器收集的车内信息、路况信息迅速增长。

            围绕着电子信息流,华为不断扩展边界。

            寻找第三只眼

            围棋博弈中有一个知名的“两眼论”:只有两个真眼,才能活棋。这个概念也广泛地应用在企业中,比如,阿里的两只眼是电商和数据,腾讯的两眼是社交和游戏,他们代表了企业的核心壁垒。

            对于华为来说,目前产业上的两只眼可以概括为网络连接的管道业务和终端业务。其中,网络连接包括起家的运营商业务、以及拓展的企业数字化等,这些都属于ICT的基础能力。终端就有手机、智能硬件等王牌产品。在这两个领域中,华为都达到了寡头地位,甚至探索“无人区”。

            为何华为重磅跨界汽车?

            一方面,随着外界竞争环境变化,华为也在寻找新的管道出口

            运营商等通信业务是华为ICT产业的根本,但业务要跟着通信技术更新的脚步,增长空间还是有限制、天花板可预测。并且这是强周期性行业,波峰波谷明显。

            消费者业务近两年华为势如破竹,截至10月22日,华为手机今年的销量已经超过2亿台,在智能手机领域,华为、三星、苹果三强争霸愈演愈烈。

            然而眼下,这两项业务均受到美国的打压。美国对于华为5G设备的质疑、知识产权问题的发难、实体清单的“掐脖子”,都添加了华为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

            现在,两只眼受影响的情况下,汽车可以看作华为寻找的第三只眼。并且,汽车技术方面,没有一个国家处于垄断地位,美国、欧洲、日本等地区都各有所长。长期来看,华为布局汽车,制约少,同时也有自主研发的机遇。

            另一方面,汽车这一大型移动终端,蕴含着巨大的变革机会。

            虽然汽车销量增速放缓,但汽车电子零部件增量市场在扩大,尤其是新能源车、自动驾驶的发展,带动了供应商的洗牌。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据,2018年全球汽车电子零部件市场规模为2175亿美元,该网预测2020年将达到2400亿美元。另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测算,预计2020年电子零部件占整车比重将达到50%。

            例如在汽车半导体领域,恩智浦半导体全球销售与营销执行副总裁Steve Owen曾说过:“将来的电动车里可能会配有1000美元的半导体产品。”2017年每台车所含的半导体价值为380美元,这意味着未来还有2-3倍的价值空间。

            汽车市场的价值,不言而喻。

            内部变革加速

            从华为整体来看,2019年以来,华为内部组织变革也在加速。2018年的财报中,华为就将消费者BG“独立成团”,在架构、薪酬等方面给予更大的自主权。并且,消费者BG扩大团队的同时,要接收运营商等部门转来的员工。

            运营商BG、企业BG、Cloud&AIBU都属于ICT业务组织。其中任正非今年重点把守运营商部门,这也是美国重点打击的领域,华为为此也做了很多准备。企业BG提出了“HUAWEIInside”概念,盯紧了政企数字化的庞大市场。云业务不仅仅是云,加入了AI元素。

            据了解,5月27日,由任正非签发组织变动文件,华为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隶属于ICT管理委员会管理。

            在516美国“实体清单”发布之后,华为的变革还在继续。

            “过去几个月已经证明实体清单不可能让华为死掉,华为公司肯定能继续活下来,而且越活越好。这种情况下,实体清单的目的是不是就达到了?有可能达不到,达不到的后果是中国和其他国家诞生替代产品,替代产品所覆盖的市场,美国产品就进不来了,美国厂家的市场规模会缩小,对它的财务质量会有削弱。”任正非不久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临时许可”延长或不延长,对华为公司没有太大影响。从5G到核心网一系列产品,完全可以不依赖美国就能生存很好。

            他表示,华为砍掉了一些不重要的边缘产品,“在研发组织的改革过程中,我们砍掉了46%的部门,把这些部门的优秀员工都转到主产品线去了,所以我们的主产品会做得更好,而不是更差。”

            目前来看,核心的5G产品线影响不大,基站大量发货,海外订单占据半壁江山;最受影响的消费者业务发布了鸿蒙操作系统,正积极补齐生态。

            同时,华为在挑选培养新的业务,运营商业务一直以来是华为的利润奶牛,终端长成了明星业务,汽车BU则是华为看中的未来之星。能否点亮新星,且看华为是否能继续创新。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