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环保董秘逐条回应媒体质疑:不存在关联交易及未披露事项_公司信息_中华财富网
  您的位置:文章正文

三聚环保董秘逐条回应媒体质疑:不存在关联交易及未披露事项

加入日期:2017-5-26 22:36:13

  “神雾掐架”的故事还未结束。中国证券报(ID:xhszzb)记者采访了三聚环保董秘、证券市场周刊一文的记者、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教授陈欣,以及长期跟踪三聚环保的券商分析师,看看各方怎么说。

  5月26日,曾被王亚伟重仓的环保明星股三聚环保又遭到媒体质疑,尾盘跌停。今天午间,证券市场周刊刊发了《三聚环保百亿合同之谜》一文,质疑公司重大合同背后的客户实力存疑,部分合同执行进度与披露的信息不符,一些客户的高管名字屡屡与三聚环保相关人员名字重合。

  对此,三聚环保董秘曹华锋向中国证券报(ID:xhszzb)记者进行了独家回应,并逐条回复了上文的质疑。他表示,公司不存在所谓的关联交易,也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事项,相关媒体的质疑是因为对公司情况了解不全面。

  逐条回应质疑

  对于媒体的质疑,曹华锋逐条进行了回应,并表示后续公司会以公告形式给予澄清。

  质疑1:媒体报道的100亿合同之谜是否属实,公司是否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这个问题。

  曹华锋:所谓的关联交易是不存在的,三聚环保、公司控股股东及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公司董、监、高与三聚环保的下游客户之间没有股权关系,三聚环保与下游客户的业务往来不属于关联交易。

  质疑2:一些客户的高管名字屡屡与三聚环保相关人员名字重合,这是什么情况?

  曹华锋:报道中涉及的五个人员分别是王庆明、杜明来、宋小林、于学正和刘卫东,他们确实是三聚环保公司的正式员工,但并非关联公司的正式员工。公司是出于将上述人员作为项目监管的负责人派驻到项目所在地,主要是负责协调与当地企业关系以及为公司把控监管风险的考虑。

  以公司董事、原副总经理王庆明为例,王庆明曾经作为公司主管东北区域业务的负责人,负责公司与双鸭山三聚华本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的相关业务,但并非三聚华本的总经理。宋小林于2014年11月17日被公司聘任为正式员工,并签订了正式劳动合同,作为公司财务工作人员符合作为公司授予股权激励计划的条件。2014年公司与三聚华本建立业务关系,公司同时派宋小林作为负责项目监管的财务负责人,切实实现了把控风险的目的。

  质疑3:三聚环保与华本集团及其子公司是否有资金上的往来?三聚环保为华本集团及其参控公司是否提供过财务帮助?

  曹华锋:三聚环保与华本集团及其子公司有业务往来。三聚公司曾利用华本集团现有焦化装置、基础设施及人员,进行了较大规模低阶煤提质的工业试验,并支付了相关试验费用。试验结果表明,传统焦化装置不但可以生产钢铁行业需要的冶金焦炭,还可以生产用于化工行业的气化焦炭,并实现高附加值煤焦油、粗苯及焦炉煤气的增产,经济效益明显。不过,三聚环保没有为华本集团及其参控公司提供过财务帮助。

  质疑4:三聚环保的项目资金来源可能来自其关联方参与发起的产业基金,但公司对此并未进行充分披露。此类产业基金的交易结构和杠杆资金的兜底条款是什么?公司是否存在未披露事项?

  曹华锋: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通过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帮助当地的产业及合作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链延伸,明显提升企业的盈利水平,这是三聚公司吸引客户的根本因素。

  如果一个项目能带来较好的投资收益,让一个企业盈利能力大幅度提升并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无论企业本身和外部资本都会感兴趣,核心在于公司的技术、模式是否能给客户创造价值。三聚倡导煤、油、化一体化发展模式。公司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事项。

  质疑5:销售及管理费用,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偏低,低于同行业的其他公司,是否存在异常?

  曹华锋:销售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并非同比增长。销售费用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公司业务模式发生了变化。公司上市之前及上市初期,主要从事催化剂、净化剂等能源净化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近年,公司逐步转型为能源净化综合服务商,为煤化工、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等能源化工行业及油气田开采业提供成套的净化工艺、装备及成套服务。

  早期的业务模式单一订单金额相对较小,且订单的数量比较分散,因此销售成本比较高,致使销售费用率相对比较高。现在承接的大额订单,对应单位收入销售费用变动趋势持续下降。

  此外,管理费用的增长比例与营业收入增长比例之间更加不具备直接相关的关系,公司持续加强对费用的精细化管理,以预算控制,严格审批等手段,确保经营业绩不被无节制的费用增长所消耗。

  而利息收入方面,公司根据自身业务特点、行业现状、战略发展方向等,选择了现行的资金管理方式,目前利息收入全部为活期利息收入。

  其他方回应

  此外,中国证券报(ID:xhszzb)记者采访了证券市场周刊报道的记者、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教授陈欣,以及长期跟踪三聚环保的多位券商分析师,他们也对文章所涉内容进行了回应。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

  我们实地调查认为,公司主要问题是公司重大合同背后的客户如隆鹏公司、勃盛公司、通化化工实力存疑,后续付款能力可能有问题;二是高管名字重合的问题,怀疑存在关联交易。其他更详细的问题由于单位有规定,不方便回应。

  一位长期跟踪三聚环保的券商分析师如此说——

  三聚环保的很多客户可能自身实力不强,这个我们是了解的,这样的公司一般更有技术改造的动力。三聚前期会通过垫付资金进行技改,通过技术改造,提升客户公司的产能,三聚环保才能从中获益,所以客户付款能力差这个是不用担心的。

  而针对质疑公司销售管理费用降低的问题,这也是正常的。因为随着公司体量不断增长,公司的三项费用率占比当然会减少,往下走是正常的。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教授陈欣:

  我文中主要质疑的一点是,三聚环保和其项目背后的产业基金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而公司在这方面披露很不完善,甚至没有披露。

  据公开媒体报道,三聚环保的控股股东海淀科技及股东北京海淀国资公司旗下的润沣资本在大庆、孝义、钟祥、鹤壁、阿拉善等地与地方政府合作成立了大量化工产业基金,由润沣资本担任基金普通合伙人和执行事务合伙人,负责基金的日常运营和管理。

  而且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客户的管理人员也是三聚环保的管理人员。是否可能很多项目是以三聚环保的名义出面的参与的,存在一些实质性的管理关系。此类产业基金的交易结构不清晰,杠杆资金是否存在兜底条款?

  公司公开信息里,如日常公告中对这方面披露非常不完善,披露很少甚至没有披露。如果项目亏损,这里面就存在一定的风险。

  王亚伟旗下产品“踩雷”

  三聚环保是A股市场典型的白马股,公司近3年净利润增长率均达100%。二级市场上,公司股价也是一飞冲天,2013年至今股价涨幅超过10倍,市值达628亿元。

  数据

  今年一季报显示,三聚环保实现营业收入55.22亿元,同比增长218.2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7亿元,同比增长115.26%。

  值得一提的是,三聚环保是原来的“公募一哥”王亚伟非常钟情的一只个股。2013年一季度,王亚伟创建的私募千合资本开始跻身三聚环保的大股东名单,之后就一直重仓持有,持股时间至今已长达4年。一季报显示,王亚伟旗下的昀沣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昀沣3号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合计持股超过3560万股,若持有至今,截至5月25日合计持股市值逾13.85亿元,仅今日一日,市值便蒸发1.38亿元,至12.47亿元。

  事实上,三聚环保的股价已经受到重大影响。今天上午三聚环保的股价表现还比较平稳,最大跌幅仅为1.18%。但下午开盘后不久,三聚环保突然出现跳水行情,至尾盘封上跌停板,报35.02元/股。

  三聚环保全天成交额达19.19亿元。盘后龙虎榜数据显示,买入前5名席位和卖出前5名席位买入资金合计2.8亿元,占总成交比例14.60%;卖出资金合计1.58亿元,占总成交比例8.22%。公司买入前5席位中,2家为机构专用,合计买入1.04亿元,其余三家为为营业部席位;卖出前5席位均为为营业部席位,其中最大卖出金额为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厦门莲岳路证券营业部,卖出金额为3680万元。

编辑: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