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回应货币宽松导致楼市等泡沫 称全球宽松周期已近尾声_证券要闻_中华财富网
  您的位置:文章正文

周小川回应货币宽松导致楼市等泡沫 称全球宽松周期已近尾声

加入日期:2017-3-27 8:39:01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周小川回应货币宽松导致楼市等泡沫 称全球宽松周期已近尾声
  周小川:货币政策并非万灵药
  周小川:货币宽松至尾部 财政政策要出更大力
  周小川一月两提资产泡沫:货币政策不是万金油
  周小川直面五大热点经济问题
  A股无视利空坚不可摧 周小川:宽松已到尾部
  未来一个月10315亿流动性到期:本周2900亿逆回购到期
  银行间资金价格高企依旧 资金面三月末好转概率不大

  周小川回应货币宽松导致楼市等泡沫 称全球宽松周期已近尾声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昨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分论坛上,在被问及美联储加息是否意味着长达十年的超常规货币政策周期已经结束时表示,在实施多年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本轮政策周期已经接近尾声,即货币政策不再像过去那样宽松。

  不过,周小川也指出,在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经济复苏步伐并不相同,因此各国的货币政策也不同步。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自2008年9月起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10年下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宣布回归稳健的货币政策。但考虑到全球经济仍复苏乏力,欧洲又发生了主权债务危机,其他国家也面临挑战,因此,我们采取了渐进的方式向稳健的货币政策回归。现阶段,包括日本在内的各国央行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但大方向上,大家都意识到了货币政策所面临的局限,是时候考虑如何以及何时退出量化宽松的问题了。

  关于再通胀的问题,周小川表示,一些国家确实已经出现了再通胀,大宗商品价格也出现了上涨,但现在说全球范围内存在再通胀为时尚早。当然,还是要对通胀保持警惕,因为货币政策制定与通胀水平密切相关。

  周小川提到,在实施多年的量化宽松之后,许多国家都存在流动性过剩,虽然货币当局已开始收紧流动性,但这也将是个渐进的过程。现阶段,我们应重点强调结构性改革和长期的战略调整,不能过度依赖货币政策,这个信号至关重要。周小川表示,事实上,财政政策对于结构性改革很重要,没有财政政策,很难进行结构性改革。即便财政状况不佳,也仍有必要运用财政政策。未来,会有更多国家转向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鼓励财政政策的使用,但由于不同国家政策空间存在差异,应根据自身国情决定政策选择。

  当被问及宽松货币政策的负面影响和非预期后果时,周小川回应称,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宽松货币政策可能造成高通胀,或导致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和其他领域的资产泡沫。但这是政策权衡的结果,因为目前的政策重点是使经济从全球金融危机中复苏,所以即使货币政策会造成这样的后果,也不得不这么做。

  近年来,各国央行都在强调货币政策不是万灵药,不能期待货币政策解决所有问题。周小川认为,每种政策都会有其相应的作用,因此应优化政策工具的选择。从理性角度来讲,现阶段更应该把政策组合调整为财政政策、结构性改革等其他政策。

  他还提到,最近几年,很多公众作为投资者投资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或购买金融产品,因而会过分关注货币政策。结果放大了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反应。这在一定程度上是非预期后果。但他认为,经过这个阶段,政策制定者和公众都会有更加理性的认识。

  关于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周小川指出,近年来,中国在对外开放政策上做了一些储备,但这些政策并不是针对汇率的。实践表明,开放政策在中国和其他国家都是有益的。中国将进一步扩大金融部门开放,包括银行、保险、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和支付系统等领域。但在谈判过程中,中国在扩大金融部门开放的同时,也关心中国投资者,特别是私人部门投资者能否在海外获得公平待遇。

  此外,周小川还指出,随着货币支付的数字化,现钞使用大幅下降。货币储存在电子账户中,或者以数字货币形式流通,就可以真正实现负利率。只有这样,在严重通缩和经济衰退的极端情形下,负利率才是可行的,也优于“直升机撒钱”的政策选择。(.证.券.时.报)

 

  周小川:货币政策并非万灵药
  在主题为“货币政策”的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分论坛上,参与讨论的嘉宾大多数时候谈的却是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这或许能说明在当前的宏观形势下,决策者对于各类政策工具的态度与抉择。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直言,尽管在危机后的经济恢复过程中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必要的,货币当局也能创设一些工具来助力结构性改革,但不能过度依赖货币政策。我们或许已处于宽松周期的尾部。当公众和政策制定者更加理性后,将更加重视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

  货币政策的能与不能
  次贷危机后的近十年来,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的货币政策纷纷加大宽松力度,并采取了量化宽松和负利率等非常规手段。

  周小川认为,量化宽松政策已经实施多年,或许我们已经达到宽松周期的尾部。尽管各国在危机后的复苏进程不尽相同,从全球的视角看再通胀也还难有定论,因此各国货币政策的步调并不会协调一致,但对于货币当局来说,发出“不要过于依赖货币政策”的声音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货币政策并非万灵药。

  政策本身就是权衡的艺术。任何政策都有副作用,货币政策也是如此。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政策使得全球金融市场充斥大量流动性,但许多流动性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催生了许多资产泡沫。

  周小川指出,我们需要在不同目标之间作出取舍。高通胀或资产泡沫是货币政策的非预期后果,不能说宽松的货币政策是资产泡沫的直接原因。货币政策或许会有副作用,但我们需要从危机中走出,应当看到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经济得到了康复。

  之所以人们会依赖货币政策应对危机,在周小川看来是危机刚发生时,许多发达经济体的债务占GDP的比重比较高,比如欧盟的警戒线就是60%,很多国家都逼近这一红线,后来又出现了主权债务危机。因此当时很多国家的货币政策制定者认为财政手段已经穷尽了,所以货币政策扮演了突出的作用。

  改革政策需形成合力
  “事实上,财政政策对于结构性改革很重要,没有财政政策,很难进行结构性改革。”周小川表示,要发出这个信号,告诉人们不要过于依赖货币政策。

  巴基斯坦前总理、前花旗私人银行总裁Shaukat Aziz明确指出:“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的使用已经到了极限,我们必须同时关注到其他政策如财政政策,而更为重要的是进行结构性改革。单纯依赖货币政策,能帮助你出门,但并不能使你抵达目的地。”

  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政井贵子在参与分论坛讨论时指出,货币政策本身对经济恢复有效果,但与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会更有效。她还特别强调,结构性改革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见效。她以日本的旅游业为例,日本政府于2003年开始鼓励旅游业的发展,当时每年到日本的游客不到1000万人,目前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4000万人,旅游业对GDP的贡献达到3万亿日元。她认为,这些变化不会在一夜之间突然发生,也许需要十年甚至更久。

  这当中,货币政策的作用是什么?政井贵子强调,货币政策应该首先关注通胀目标,此外还需要保护和支持结构性改革所关注的行业。目前看,有些领域的效果可能不是很明显,但或许五年或十年后,情况会有所不同。

  周小川介绍说,从中长期看,中国已经从依赖进口转向促进内需,并从以往的制造业为主转向服务业为主。中短期看,中国正在进行“三去一降一补”,来解决结构上的问题。

  周小川特别强调,尽管不能过于依赖货币政策,但货币政策对于结构性改革并非毫无作用。理论上说,货币政策是总量政策,是调节总需求的,但货币当局也可以创造一些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资金进入一些战略性和薄弱性产业。英国央行此前推出了“融资换贷款”(Funding for Lending Scheme,简称FLS)计划,中国央行也创设了一些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资金进入“三农”和小微企业,但最终效果还有待观察。(.上.证)

 

  周小川:货币宽松至尾部 财政政策要出更大力
  3月26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时表示,在实施多年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本轮政策周期已经接近尾声,是时候考虑如何以及何时退出量化宽松的问题了。现阶段,应重点强调结构性改革和长期的战略调整,不能过度依赖货币政策。

  有分析指出,中美协同度比较高,目前已进入(政策)拐点,但欧洲和日本因为自身原因短期内退出货币宽松的可能性都比较低。对于结构性改革,财政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发挥相对好的作用。但在稳增长的目标下,国内需要维持目前货币政策的格局。

  宽松政策副作用明显
  周小川指出,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自2008年9月起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10年下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宣布回到稳健的货币政策。但考虑到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欧洲又发生了主权债危机,其他国家也面临挑战,中国采取了渐进的方式向稳健的货币政策回归。在实施多年的量化宽松之后,许多国家都存在流动性过剩。

  经济学家刘胜军向媒体记者表示,目前美国(退出宽松)的趋势是确定的,但其他国家则未必。比如日本和欧洲——在日本,“安倍经济学”虽然力度大,但效果有限;在欧洲,未来的不确定性很大,包括金融市场和政治层面。在这种情况下,短期内欧洲和日本退出货币宽松的可能性都比较低。

  交银国际首席策略师洪灏指出,中美目前已进入(政策)拐点,欧洲可能会逐渐进入拐点。过去数年,因为经济低迷不振,不少国家别无选择地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代价就是资产泡沫化。美国房地产价格已回到2007年高点,欧洲和澳洲房价也在高位。

  “这是宽松货币政策非常明显的弊端。”洪灏指出,大量发行的货币并没有进入生产环节,而是最终囤积在了金融市场。随着通胀开始升温,货币政策应该回到中性甚至偏紧的状态。

  在洪灏看来,宽松货币政策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就是加剧贫富分化。不同阶层获取货币的能力不同,富裕的人很容易拿到钱,贫困的人则很难。面对资产价格泡沫化,以及贫富分化加剧,各国的货币政策都走到了宽松的尾部。

  应强调结构性改革
  虽然不少国家都意识到了货币政策的局限性,但货币政策的改变很难一蹴而就。周小川就指出,收紧流动性将是个渐进的过程。现阶段,应重点强调结构性改革和长期的战略调整,不能过度依赖货币政策,这个信号至关重要。

  西南证券首席研究员张仕元表示,从市场角度看,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转向,但政策面的拐点还没有到。

  不过,交银发展研究部高级研究员陈冀则向媒体记者表示,在前段时间的稳健偏松过后,货币政策边际效果在下降,另外国内又赶上房地产泡沫以及去杠杆等。因此,货币政策由前段稳健偏松转向稳健中性给人一种偏紧的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货币政策的部署从去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变为“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从去年的“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变为了“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

  货币政策不是万金油,周小川表示,一般而言,货币政策应该用于总量调节,不是用来解决结构性问题的。事实上,财政政策对于结构性改革很重要,没有财政政策,很难进行结构性改革。未来,会有更多国家转向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

  陈冀分析说,在货币政策边际效果下降后,对于结构性改革,财政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发挥相对好的作用。在国内目前控泡沫、防风险、去杠杆的经济工作目标下,央行采取稳健中性甚至略微偏紧的政策,让财政政策起到更主要的作用,对于稳定经济增长、化解潜在风险有较大帮助。

  事实上,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央行已经数次上调逆回购操作和MLF的利率,最近一次是3月16日——7天期逆回购利率上调至2.45%,一年期MLF利率至3.20%,比去年底分别高出20个BP.
  对此,洪灏表示,不一定要通过基准利率的上调去达到收紧流动性的目的,暂时没有这个必要。刘胜军则表示,在理念上货币宽松的局面是要结束了,但是在行动上还很困难,迈出这种步伐并不容易。中国经济还是依赖于信贷推动的增长以及房地产的拉动。在稳增长的目标下,需要维持目前货币政策的格局。

  陈冀也指出,实体经济压力依然较大。目前的PPI和CPI与前面的补库存有关系,如果补库存行为少了,可能PPI不会迅速反弹。目前国内通胀压力较小,加息不太可能,要看未来的情况。(.每.日.经.济.新.闻)

 

  周小川一月两提资产泡沫:货币政策不是万金油
  (原标题:周小川一月两提资产泡沫)
  undefined3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上发表观点。图/视觉中国
  新京报讯 央行行长周小川昨日在博鳌论坛上指出,很多人说宽松的货币政策制造了通胀和资产泡沫,但这是政策权衡的结果。人们需要把这同经济复苏之间做出取舍。他强调货币政策不是万金油,不要认为量化宽松可以治好每个国家的不同疾病。

  这是继两会记者发布会后,他在一个月内第二次公开提到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的资产泡沫问题。

  在博鳌论坛上,周小川表示,“过去的经验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当货币政策比较宽松的话,很可能会导致更高的通货膨胀、或者说导致某些资产泡沫,可能是金融市场的,或者是房地产市场的,或者是其他地方的资产泡沫。”

  而在两会上,他用了“非常有害”来形容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如果真是大水漫灌的话,实际上对经济还是非常有害的。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上升、资产价格泡沫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需要做取舍。”昨日周小川表示,“因为我们需要从金融危机中走出来,尽管货币政策可能会造成不良的后果,但是我们还是要关注康复、经济复苏这一面。”

  他强调了他的观点:每个政策都有自己的功能,而财政政策等其他工具同样能在合适的时候派上用场。对此,他同样感慨,在最近一些年,公众特别关注于货币政策:“他们对股市、房地产市场进行投资,他们去买一些金融产品。”

  鉴于央行今年采取稳定中性、以防范风险为主的货币政策。对此在两会上有记者提问,中国今年是否会收紧信贷,尤其是对于住房信贷会不会采取遏制措施。周小川说,总体来说,住房贷款在中国还会以相对比较快的速度发展,但是确实要适当平衡。随着住房产业的政策调整,估计会适当放慢。

  此前有分析认为,随着前几年央行的多次“降息降准”,中性略松的货币政策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包括一线城市房地产在内的价格蹿升。不过,最近央行主导的《全国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有20.3%的银行家认为货币政策“偏紧”,较上季提高了14.6个百分点。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李稻葵在论坛上也谈到了房价增长与货币政策的关系,他认为,中国的房价增长不能完全归结于货币政策,“在中国的大城市,我们把很多地供给了商业地产”。

  相关新闻
  中山市限购:非本市户籍不能购第三套新房
  新京报讯 (记者张晓兰)3月26日,中山市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实行住房限购及差别化信贷政策,加强对商品住房销售的金融监管。对拥有3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向其销售新建商品住房。对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向其销售新建商品住房。

  对于非中山市户籍居民家庭,能提供购房之日前半年以上在本市连续缴纳个人所得税证明或社会保险证明的,允许购买1套新建商品住房。对拥有1套住房、无法提供购房之日前2年内在本市连续缴纳2年以上个人所得税证明或社会保险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向其销售新建商品住房。非中山本市户籍居民家庭不得通过提供补缴个人所得税证明或社会保险证明购买新建商品住房。

  《通知》也规定了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的具体要求。符合条件的购房者,首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0%,二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不低于40%。

  其中,对于有购房贷款记录但申请贷款购房时实际没有住房的居民家庭、拥有1套住房但没有购房贷款记录的或相应购房贷款已结清的居民家庭,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住房的最低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0%。如果居民家庭拥有1套住房且相应购房贷款未结清,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住房的最低首付款比例不低于40%。

  对此,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点评称,广州限购升级后,佛山和中山发布限购政策,充分说明保持政策收紧的一致性,才能防范各类投资投机需求的外溢现象。

  货币政策委员会前委员李扬:
  大部分城市房价不可能再涨了
  “其实就是几十个城市房价在涨,大部分在跌了,已经不可能再涨了。”3月24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前委员、货币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博鳌论坛上说。

  信贷政策成为了近期房地产调控的突破口之一。以北京为例,在信贷政策上,“3·17”新政再次实行了“认房又认贷”,同时监管部门把二套房的首付比例提高,这被认为是近年来最有力度的调控手段。全国范围内,不但有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也有郑州、石家庄这样的二线城市加入到本轮调控中来。

  李扬认为,目前“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措施是一个预防性的措施。“每一个城市的房地产由城市的政府自己调控,你自己判断,自己采取措施。“他说,“中央基本上不采取统一的政策,这也是有效应对房地产的稳妥的办法,好在现在世界上由房地产市场崩溃引起经济危机的例子太多,都给了我们足够的教训,我们施行政策的时候都在考虑。”

  李扬认为,房地产市场崩溃导致中国经济崩溃的说法是“有点过分”的:“我们发放房贷的时候有很多安排,监管部门给一个比例,银行有时候觉得风险大(还要打折)。”

  他在会上援引数据表示,目前房贷的不良率是健康的:“我们这样的调控措施也吸收了很多国家的经验。从不良率来说,居民抵押贷款不良率是0.38%,整个房地产市场的不良率是0.86%。”(新京报 宓迪)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