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文章正文

2567位分析师一路绽放万份研报生态待重塑

加入日期:2017-11-24 8:15:45

  中华财富网(www.chinacaifu.cn)2017-11-24 8:15:45讯:

  11月24日,第十五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颁奖典礼在深圳举行,谁能成为最后的胜者也即将揭晓。这是一场名与利的争夺,而这一切的基础是作为分析师发布的研究报告

  根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11月23日,最近一年券商发布研究报告的数量是77035份。若要将这些报告全部看完,意味着平均每天需要看214份报告。随着行业的发展,研报数量多如牛毛。对于研究员来说该如何脱颖而出?

  于是,标题党、夸大其词者、滥竽充数者、主观臆断、缺乏研究基础等低质量研究报告常见市场。由于各种利益关系,看空报告屈指可数。乱象丛生的券商研报,还有几分值得信赖?

  “其实这种现象很正常。大家水平不一样,所处阶段不一样。现在队伍比较年轻,竞争激烈,比较浮躁,缺乏一些严谨的研究。”11月22日,上海一家大型券商首席分析师向记者表示。

  实际上,研报乱象早已存在许久。而这一现象的整顿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监管方面,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监管层对研报的监管力度明显加强。券商方面,券商自身需要提高自律水平,加强制度约束。作为分析师,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执业道德。

  “分析师写报告,不应该为了迎合市场需要,满足特殊要求,一定要从市场出发。对得起市场和投资者。分析师要有分析师的尊严,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上述分析师表示。

  武汉大学金融与研究所所长认为,除上述措施外,还应该建立投资者索赔制度。“券商研究报告是中小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质量偏低,预测虚假,会对投资者产生误导和损失,投资者可以进行索赔。”武汉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中信证券问鼎“最勤奋”券商

  根据统计,今年以来发布研报数量最多的券商为中信证券,共发布3241份研报,成为券商中唯一一家发布研报数量超过3000份的券商。而中证协显示,中信证券的分析师数量为92人。

  中金公司以2550份研报紧随其后。申万宏源华泰证券国信证券分列第二至第四名,研报数量均接近2000份,分别为1980份、1966份、1929份。作为中小券商华创证券和东北证券分别以1618和1589份的研报数量跻身前十。

  根据记者统计,研报数量超过1000份的券商有18家,超过30家券商今年以来研报数量不足500篇。

  截至目前,券商的分析师数量已经达到了2567人。根据中证协数据,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分析师数量分别为120人和119人,是券商中分析师数量最多的两家券商,也是仅有的分析师数量超过100人的券商。

  招商证券兴业证券中信证券分析师数量均超过90人。值得注意的是,在行业前十排名中,天风证券分析师数量达到了77人,位列第8位。通过吸引多位新财富明星分析师以及广招人才,其豪华阵容正欲跻身一线研究所行列。此外,有77家券商研究员数量不足50人,53家券商分析师数量在20人之下。

  数据显示,大券商的分析师数量更多,投入更大,研究实力也更强。在业内,大券商的研报含金量被认为普遍较高。在新财富评选中,大券商的获奖人数也最多。不过,由于大券商研报总数多,基数大,准确率也相对偏低。

  各家券商在行业偏爱度上有一定区别。根据Choice数据,在近半年券商共发布的42974份研报中,信息技术的研报数量最多,为3824份,占比8.9%,是券商最关注的行业。而天风证券又以226份的研报数量成为信息技术行业中发布研报数量最多的券商。

  其次为医药生物,研报数量3396份。西南证券在该行业发布研报数量最多,为237份;机械设备、基础化工、金融、公共事业、交运设备、电子设备的行业研报数量均超过2000份。行业研报数量最少的为商贸零售,近半年研报数量只有670份,互联网、纺织服装、国防装备的研报数量也均不超过800份。

  乱象丛生的券商研报

  在2017年的众多研究报告中不乏上演“神预测”现象。例如,今年6月5日,北京高华发布了《五粮液:新任集团董事长在经销商大会上的讲话要点》,并给出了54.81元/股的目标价。研报发布当日,五粮液收盘价47.09元/股,随后连续五天上涨至54.83元/股,堪称上演“神预测”。

  踩雷情况并不少见。例如,今年受到中泰证券、天风证券等推荐的盛通股份,前者将评级维持买入,并将目标价定为50元/股。但盛通股份却在随后的半个月时间,股价从19.23元/股跌至15.04元/股。

  而最不能让投资者容忍的是研究员发布的研究报告与上市公司事实严重背离,缺乏事实与判断依据;研究不够深入,草率发布报告;在市场上从来报喜不报忧;与上市公司存在利益关系;给基金私募重仓股重仓等,这些都构成了研报乱象。

  在今年的大热股贵州茅台上百份的研究报告中,业绩点评与事件点评占比超过90%,很少见到用心的深度报告。“一些研究员比较浮躁,尤其在贵州茅台热点上,急于出报告。在茅台上,比的就是谁的胆子大。”上海一位资深研究员表示。

  而研究员缺乏事实依据、凭空推测的研报也是时常上演。即便是对上市公司的利好消息,但最后却是被上市公司无情打脸。

  今年7月份,招商证券光大证券发布的研报称,方大炭素主要产品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上升,7月份公司净利润预计达到5亿元左右,高利润大概率持续到明年3月,年化盈利能力已达70亿元。不料此举却招来了上交所问询。

  而在回复问询中,研报内容被打脸。方大炭素表示,研究机构所称的“7月份公司净利润预计达到5亿元左右”,此数据与事实不符。研究机构所称的“高利润大概率持续到明年3月”以及“盈利能力已达70亿元”,方大炭素的回复是结论缺乏事实依据和判断依据。

  “有些研究员不去现场调研就发各种报告。”上述资深分析师告诉记者。今年1月份,招商证券发布了一份《供给持续紧张,2017年覆铜板迎超预期涨价》,对生益科技大力推荐,次日生益科技的股价也高开高走。

  随后,生益科技迅速进行了澄清,“报告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公司在过去两个月内未接受投资机构的调研,包括现场调研和电话调研等。”生益科技对报告中提出的多项情况进行反驳。

  “这反映了研究员对行业理解不深入,售价提升根源在于成本提升,以及每种产品提升幅度都是不一样的,但是研究员一概而论,也没有前去公司调研。”一位券商人士指出。

  实际上,今年以来被上市公司打脸的研究报告并不在少数。再者,上半年一篇力推杭萧钢构的报告又被后者打脸。杭萧钢构发布澄清公告,券商发布研报提及公司“深入布局雄安新区核心区域”等相关内容,表述不准确,公司未在雄安新区设有任何分支机构。

  整顿乱象需多方努力

  事实上,研报乱象问题存在已久,亦已讨论数年。监管层的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去年6月份,上交所将研报对股价影响纳入信批监管。个别研究报告对上市公司股价产生影响,上交所第一时间要求公司发布澄清公告。记者获悉,今年多家上市公司发布的澄清公告,均是在交易所要求下而发布。

  此外,去年下半年,中证协开展了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现场检查,对合规审核、绩效考核、内部制度建设等多层面进行检查,并对违规券商采取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但尽管如此,研报乱象仍难禁。“有的研究员是为完成任务而完成,质量不可能高。还有一部分是为了吸引投资者眼球,背后也可能存在某种利益关联。这些都是存在的乱象。”董登新表示。

  乱象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A股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做空机制,券商均以唱多为主。同时为了迎合投资者,只能唱多。对于赚取佣金的券商来说,也不太可能发布看空研报,因为基金不喜欢。”某分析师表示。

  上述首席分析师也表示,行业发展比较快,队伍比较年轻,有时比较浮躁,缺乏严谨的研究。尤其竞争比较激烈,研究员就会用标题党来吸引眼球。在公司内部,也有对数量和质量的考核。“公司会根据研报质量进行打分。”该分析师告诉记者。

  “这种现象其实很正常,因为大家水平不一样,所处阶段不一样。随着规范加强,研究员能力提高,我相信这个问题会进一步解决。” 前述大型券商的首席分析师向记者表示。

  而要改变这种乱象需要的是多方面的努力。一方面监管层需要加强监管。从近两年监管动向看,监管层的确加大了在研报方面的监管力度。另一方面,券商自身需要更加自律,严格要求自身。

  “券商机构都非常重视自己的诚信品牌。所以从主观上讲,券商不可能自毁长城。但是券商应该实现严格的自律,通过制度来约束人。”董登新向记者表示,分析师行业竞争十分激烈,一个分析师脱颖而出,可能会以各种方式吸引眼球,甚至违背职业道德。所以券商机构本身一定要自律,爱护自己的品牌。

  不过,董登新认为,更为重要的是建立适当的投资者索赔制度。“动机不良的研报如果造成投资者损失,可以进行索赔。如果不涉及到投资人的权益,没有投资人索赔,最多只能通过窗口指导。对于监管机构来说,行政手段就这么多,力度有限。”

  此外,作为分析师自身,应该加强提高自身执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最本质上还是要提高研究人员素质,大家都是高学历,希望每个人都可以专心写报告,不要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满足特殊需求去写,一定要从市场出发。”上述大型券商分析师向记者表示。

  该分析师进一步表示,要写出高质量的报告,首先要充分掌握素材,公司调研、市场环境调研、客户调研。第二,对公司所在的行业背景进行充分了解,中外行业比较。第三,建立恰当的模型,严谨的推理分析。“分析师要有分析师的尊严,客观评价,对得起良心和投资者。”该分析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原标题:2567位分析师一路绽放 万份研报生态待重塑)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