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章正文
 

中庚全国化布局受挫“退守”福建 裁员风波后又陷多笔金融纠纷-商业
时间:2021-4-16 17:40:15

  财联社(上海,记者 王海春)讯,日前,有媒体曝出因“借款纠纷”,大连银行将中庚集团送上被告席的消息,这也是继裁员风波后,近半年内中庚集团第二次卷入舆论漩涡。

  对于上述“借款纠纷”,中庚集团相关人士4月15日向记者回应,“对此并不了解。”

  据悉,为展开全国化布局,中庚集团2017年将总部迁至上海。彼时,中庚集团对外表示,未来三年将通过拓展产业区域发展与业态布局,入围地产行业前50强。但去年年底,中庚集团提出了回归福建战略,随后便传出公司变相裁员的消息。

  有知情人士表示,由于投资策略不得当,加之未能很好适应市场变化,真正落地并能带来业绩的项目数量有限,最终导致中庚在全国化布局中受挫,由此引发一系列问题。

  与金融机构产生“借款纠纷”

  中庚集团与银行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官司,目前外界所能了解到的信息较为有限。

  据天眼查信息,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20年10月,就大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营业部起诉中庚地产实业集团、大连盛跃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几家企业予以立案,其原由为金融借款及合同纠纷。该案于今年二月,进行了开庭审理。

  “资金周转出了些问题,与几家银行产生了些纠纷,但不清楚具体是什么原因。” 一位中庚集团前员工向记者表示。

  除大连银行外,中信证券、工商银行大连一个支行,也与中庚集团产生了诉讼纠纷。

  天眼查信息显示,中信证券与中庚集团借款纠纷案件,将由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于今年七月开庭。但外界暂不知中信证券与中庚集团引发纠纷的具体案由,以及诉讼所涉及的金额规模。此外,公开信息显示,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工行大连青泥洼桥支行将中庚集团等几家企业推上被告席,该案已于今年二月进行审理。

  “我们公司资金链没有出问题。最近关于我们的不少报道,有很多信息不完整、不准确,有些则是失实的。”中庚集团表示。不过究竟是哪些市场信息不准确以及出现了缺失和失实,中庚集团方面并未向记者做出进一步详细解释。而就上述纠纷,中庚方面也未给予明确的说明。

  对于裁员的传闻,中庚集团方面予以了否认。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庚集团虽然并未明确提出减员,但其操作方式被认为是变相裁员。

  “去年年底,公司提出要退守福建,并说明了员工安置大致方案。原先上海公司的员工,合同到期或处于试用期的不再续约;仍在合约期的,可选择到福建继续工作。由于相当一部分员工并不想去福建,因此不得不主动离职。”中庚集团一位前员工向记者表示。

  另外一位中庚集团前工员告诉记者,上海公司原本约有一百多人,经过分流安置、到期不续约方式,约有一半多的员工离职。“这轮调整涉及到的部门,有设计、营销、工程等,可以说是变相减员。”

  被指投资与经营策略不当

  对于为何要退守福建,前述两位中庚集团前员工告诉记者,或与中庚集团的投资和经营策略不当有关。

  “中庚虽然也是福建出来的房企,但并没有走高周转路线,更像是个机会型投资者。”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中庚所中意的不少项目有这样一些特征:项目体量较大,可以投资开发很久,能获得较高利润。基于这样的投资思路,中庚相当重视所进入城市和区域的政商关系。在投资上,往往会优先选择与国企合作,合作的方式包括入股、代建等。入股项目的比例,部分项目约在二、三成左右。

  据了解,中庚选择这样做的原因在于,与国企合作可获得优质项目、降融资成本,由此获得较高利润。

  与国企的合作这种方式,虽然降低了风险、项目利润也较有保障,但其缺点也很明显:不少国企审计很严格、运营相对保守、周转速度较慢,且由于项目中权益比例较低,中庚集团可获得的利润很有限,不能形成大规模有效布局。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此前中庚还可以通过与国企合作的方式,获得规模较大的项目,但现在拿大项目的难度越来越高,项目落地数量相应减少。而对于利润较薄或有一定风险的项目,中庚又不太愿意做,因此能真正落地,并为公司贡献业绩的项目数量有限。

  “为弥补与国企合作中的不足,其也曾尝试以产业合作方式来获取土地。但地方招商部门对产业相关指标有一定要求,中庚能借此方式获得的项目数量有限。而产业项目不仅回报率很低,且利润比商业薄,还沉淀了很多资金,对于中庚这样处于发展中的企业来说,不仅没有补齐拿不到好项目的短板,反而受到了拖累。”一位中庚前员工补充道。

  除与国企合作优势逐渐丧失外,上述中庚集团前员工认为,中庚集团全国化布局没能很好展开,也是中庚集团退守福建的原因之一。

  “虽然中庚进入了一些城市和区域,但由于没有足够多的项目支撑,因此其在展开全国化布局的时候,未能真正深耕这些城市。此前也曾尝试到舟山、桐庐、昆山等城市拿地,但没有斩获新项目。华东目前只在上海有一个商业项目。”另外一位中庚前员工说。

作者: feixiang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