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章正文
 

“网红电商第一股”如涵控股濒临退市 成也张大奕败也张大奕
时间:2020-11-30 17:13:14

  中国科技新闻网11月30日讯(赵芙瑶)2019年4月3日,淘宝头部网红张大奕所属公司如涵控股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发行价12.50美元。敲钟当天的张大奕,激动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并在微博上与自己的粉丝一起分享了这历史性的时刻。

  当时年仅31岁的张大奕,已经是美股上市公司如涵控股的CMO,持股约13%的她当时身价一度超过6亿元,成为第一个在纳斯达克敲钟的中国网红。很难想象,这样一位年轻有为的“女企业家”,一年后成为“天猫总裁蒋凡出轨门”的女主。

  祸不单行,闹得沸沸扬扬的“蒋凡事件”后,如涵控股先是股价大跌30%,后续的经营状况也并不乐观。

  2020年11月25日晚间,如涵控股发布公告称,公司已收到三位创始人冯敏、孙雷和沈超于当日发出的不具约束力的初步建议书,提议以每股0.68美元价格(每ADS 3.4美元)将公司私有化。

  这不禁令人唏嘘,仅仅上市一年半的如涵控股或将面临退市的结局。曾几何时,顶着“中国网红电商第一股”的光环,如涵控股是阿里巴巴唯一参投的MCN机构。据如涵官网资料显示,2016年,如涵获得了阿里巴巴集团3亿元C轮融资,并成为微博战略合作伙伴,拥有电商与社媒平台的双重资源优势,一时风头无两。

  同年11月,如涵定增发行股票融资,获得了阿里、金石投资、君联投资等机构认购,当时的如涵估值已高达31亿元。其实早在2015年,如涵控股就曾登陆新三板,后来,希望得到更大资本回报的如涵控股于2018年从新三板退市,随后迈开了赴美上市的步伐。

  上市后,如涵控股迎来了短暂的高光时刻。然而,截至11月27日收盘,如涵的股价从上市时的12.5美元一路跌到3.07美元,较发行价已缩水75.4%,市值仅剩2.55亿美元,可见资本市场对这个顶着“中国网红电商第一股”、“国内最大的电商网红孵化平台”、“阿里巴巴唯一入股的MCN机构”等头衔的公司并未持续看好。

  另外从近年财报来看,如涵面临着营销费用过高,长期亏损的局面,可见如涵的实力并不足以承载其“野心”。从培养出知名网红张大奕并不断努力上市到如今退市,如涵这一路来到底经历了什么?

  站在风口上的如涵 曾孵化淘宝头部女装店铺

  说道如涵,就不得不提如今的如涵控股联合创始人、CMO张大奕,她在2009年时还是个不知名的小模特。当时的她曾为美宝莲、格力高、可口可乐等知名品牌拍过广告,也曾为时尚杂志《瑞丽》的签约模特。

  2011年,如涵的创始人陈思佳准备给自己的淘宝店铺“莉贝琳”寻找模特,碰巧在这时,陈思佳通过招商银行卡广告发现了笑容甜美、十分具有感染力的张大奕,当时陈思佳就决定和张大奕签约。

  三年后,网店“莉贝琳”的销量没有太大幅度的变化,这时陈思佳和她老公冯敏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和张大奕合伙开店。因为陈思佳一直为如何给网店引流而苦恼,而张大奕也正在寻求流量变现,于是大家一拍即合,“吾欢喜的衣橱”应运而生。

  小米创始人雷军曾经说过一句至理名言:“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而当时如涵运用到淘宝店铺+红人微博推广的模式,正是站在了网红孵化的风口上,想不成功都难。

  短短一年间,“吾欢喜的衣橱”就成为了淘宝女装的销量冠军店铺。在这期间,张大奕微博的粉丝量也涨了10倍。尝到了甜头的如涵,也开始孵化更多网红,包括曾出演过《最好的我们》的演员晁然、美妆博主虫虫chonny、抖音红人温婉等,并继续引用了先孵化KOL、再帮助KOL开店的运营模式。

  飞的越高摔得越惨?错过风口的如涵何去何从

  如果说孵化红人并帮助其开设淘宝店铺是几年前的第一个风口,那么淘宝直播就是第二个风口了。曾经在风口上飞的最高的“猪”,有可能最后也是摔得最惨的。

  2016年双十一直播后,张大奕在接受采访时说:“有点累,比拼时长的直播模式会让大家产生审美疲劳,我觉得双12之后,这个模式会有改变,因为直播的转化率在降低”。

  但就在张大奕放弃直播、继续进行图文推广时,薇娅、李佳琦等淘宝带货主播正在悄悄崛起。

  据鹰眼速读网数据显示,2019年,“口红一哥”李佳琦的网络热度以绝对实力排行热度榜首位,“淘宝直播一姐”薇娅以68.7万的热度值排行第二。薇娅在过去三年稳扎稳打,以超乎常人的销售才能屡屡蝉联淘宝直播排位赛榜首。两人均创造了不容小觑的商业价值。

  而那时的如涵情况如何?据如涵控股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8年、以及2019年前三季度,张大奕分别占据如涵收入的50.8%、52.4%和53.5%。可见如涵对于张大奕的营收处于过度依赖的状态,所以当今年4月张大奕陷入“蒋凡事件”风波后,如涵收入锐减,股价下挫也就不足为奇, 这可谓是“成也张大奕败也张大奕”。

  其实早在如涵上市当日,王思聪就曾在朋友圈点评过如涵“不健康”的盈利模式。

  有分析人士认为,一家拥有多个知名KOL的MCN机构,每年还要花超过一亿元进行营销推广,那么KOL的意义何在?一家靠KOL赚钱的公司,却还要花钱为KOL先做推广,这种不健康的盈利模式无法长久持续也是理所当然。

  上市后的一年多,这个矛盾的盈利模式依旧存在,如涵也再没培养出第二个像张大奕一样的现象级网红。所以,这样的如涵没有让投资者看到它走通了这个孵化模式,自然很难继续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根据如涵控股发布的截至9月30日的2021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如涵上一季度总净营收2.48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净收入2.727亿元下降9%。

  营收下滑,其中一方面的原因是受部分网店从自营模式转变为平台模式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张大奕负面新闻的影响。如涵在财报中坦陈,自2020年4月以来,一直受负面宣传影响的顶级KOL旗下在线上商店,所产生的产品销售收入明显下降。

  很显然,一家公司如果想要可持续发展,抓住风口、抓住机遇是关键,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也必不可少。

  财经作家、北京看懂研究院研究员周锡冰也分析道:“如涵生态体系的扩张可能过于激进,导致后续相关的现金流遭遇枯竭,加上之前过于追求上市,导致了后续的问题,从而引起蝴蝶效应。”

  对于如涵控股此次宣布私有化,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除了本季度亏损成因外,或受蒋凡事件的影响而导致资本市场对如涵未来发展的担忧。

  另外根据如涵2020Q3财报显示,今年6月如涵有一个“股份回购计划”,业内人士猜测可能是在为私有化做准备。如涵此次私有化后,是否会回到A股市场,谋求更高的估值也是业界所探讨的热点。

  中国科技新闻网对于上述疑问与如涵控股进行了沟通,截至发稿日,暂未收到回复。

作者: feixiang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