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章正文
 

狂飙下的中国马拉松
时间:2019-3-20 13:37:37

  马拉松太多,跑者不够用了。

  正解局出品

  没有跑过马拉松的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喜欢运动。

  在短短十多年里,马拉松在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春秋季的周末里,甚至会有十几场马拉松同时举办。与此同时,替跑、猝死、劳民伤财、商业骗局、中产阶级的广场舞,这样的吐槽也遍布朋友圈。

  马拉松到底是一场什么样的运动,它在中国又是怎样流行起来的呢?

  1.8年,120倍,全球独一无二

  马拉松在当代中国的走红之路,经历了差不多三十年。

  1981年,中国举办了第一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只有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6名选手参赛。此后,随着对外开放步伐加速,经济繁荣,杭州、大连等地也开始陆续举办马拉松赛事,但全国看下来,每年也不过十余场,普及力度、影响力都十分有限。

  进入21世纪,中国大陆的马拉松赛开始慢慢有了一点热度。其中,北京、上海、大连、厦门四个城市的马拉松赛,打拼出了“中国四大马拉松赛”的声誉,在跑者心中地位至尊。

  从小众走向大众,标志性的转折点出现在2010年。此前,在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心中,马拉松小众专业,非等闲之辈可以参加。此后,则与时尚、潮流挂钩,没有跑过马拉松,仿佛成了人生不可原谅的一大遗憾。

  数据显示,从2010年起,中国的马拉松赛事、参赛人数都开始狂飙突进。当年,在中国田协注册的与马拉松相关的路跑赛事只有13场,2011年增长到22场。

  此后,则犹如脱缰野马,其一路狂奔之速,可以从数字里直观地看出:2012年33场,2013年39场,2014年51场,2015年134场,2016年328场。2017年,超过1100场。2018年,超过1580场。

  狂飙下的中国马拉松

  那么,今年将会举办多少场马拉松赛呢?根据中国田径协会2020年中国马拉松赛事要超过1900场的目标,从近两年的发展势头看,2019年中国举办的马拉松赛将很可能超过1700场!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数据大部分来自官办赛事,事实上,还有大量商业机构“私自”举办的赛事没有纳入,“野马”的规模很可能是“官马”的1倍以上。

  从2010年的13场,到2018年的1580场,增长了120多倍。参赛人次,在八年里,也从十来万人次巨变为580余万人次。中国的马拉松发展太快了,甚至于流传起了“马拉松太多,跑者不够用了”的笑谈。

  据正解局不完全统计本周末(3月23、24日),就将有荆门市、眉山、昆山、九江、徐州、金华、无锡、南京、武汉等城市近20场马拉松赛鸣枪。

  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的八年之内,速度之快,势头之猛,放之全球也是独一无二,以至于有人称这种速度是“蒙眼狂奔”。

  到底是什么原因,成就了这样的速度呢?

  2.千亿产值,又快又猛,秘密在哪里?

  马拉松在中国发展如此之快的秘密在“地方政府”四个字。

  在当下中国,任何官员,主政一方,都会殚精竭虑、千方百计 发地展经济,提高本城老百姓的幸福感。而举办一场马拉松赛的好处显而易见,是“千方百计”中极有诱惑力的一计。

  从“软”的方面来说,办一场马拉松赛事,可以推广城市品牌,提高全民健身热情。从“硬”的角度来看,则可以促进旅游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中国田协的一份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马拉松年度产业总规模突破700亿,同比增长20%,相关从业者高达272万。2018年,产业规模进一步增长,达到746亿。其中,总消费额达178亿,全年赛事带动的总消费额达288亿。

  而具体到赛事举办地呢?以有最美马拉松赛道之誉的厦门为例,正解局查询到的一份报告显示:2018年的“厦马”为厦门市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1.16亿,带动经济效益1.75亿,综合经济效益2.91亿。比赛当天参观比赛的游客超过2万人,仅来参赛的外籍和外地运动员,就为厦门住宿、餐饮等贡献了约2700万元的收入。

  马拉松的火爆,不仅反映在赛事数量上,也表现在跑步相关产品市场的渐趋壮大。广告、服饰、智能穿戴、房地产、金融、医疗等等,都与马拉松相关。

  根据中国田径协会的目标,到2020年,中国的马拉松赛事将超过1900场,参赛人数达到1000万人次,马拉松运动产业规模突破1200亿元。蛋糕之巨,掘金机会之大,早已经惹动人心:最近三年里,我的朋友圈中,已经有四个人辞掉了朝九晚五的白领工作,专职从事跑步创业了。

  这些数据,都是实打实的成绩。而实际上,这只是看得见的收入。试想一下:在比赛当天,数万参赛者、游客都会发朋友圈、微博,告诉大家我在某地参与马拉松,而电视机前数不清的观众,也会在这两三个小时里,随着跑者脚步,一睹城市风貌。由此而带来的无形的品牌价值、美誉度,自然大可畅想。

  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3.每年一千多场,不仅不多,而且太少

  “中国的马拉松是不是太多了”、“马拉松——当今中国比国足还无耻的体育骗局”、“中国式马拉松骗局,商业驱动下的蒙骗与狂欢”。

  每隔一段时间,尤其是在曝出猝死、替跑事件时,这些文章就会在朋友圈火一遍。但实际上,目前中国一年超过1500场的马拉松赛,不仅不算多,而且还太少,未来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随着经济越趋发达,马拉松赛事会增多。一般认为,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会进入体育消费的黄金周期,开始热衷于举办路跑赛事。

  中国也不例外。2011年中国人均GDP首次跨过5000美元门槛,各地举办马拉松赛的热情开始显著升温。目前中国的人均GDP已超过8000美元,各地的马拉松赛也依然井喷未止。

  狂飙下的中国马拉松

  中国历年人均GDP数据

  以美国为例,每年有超过一千场马拉松赛事,如果算上半马、超马及其他各种路跑赛事,则差不多有五万场。日本、德国也数量不菲。

  如果考虑到人口比例,则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四倍,但注册赛事还不到美国的一半,中国路跑赛事的发展空间仍然巨大。

  更加耐人寻味的是,去年,在中国,有31个省区市、285个地级市举办了马拉松赛,占地级市总数的85%。经济越强的地方,举办的马拉松赛越多。中国各地举办马拉松赛事的数量,也呈现出东强西弱的特点。

  2018年,中国经济最强的四省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这四省也是举办马拉松赛事最多的四地。其中,浙江、江苏举办的赛事场次分别为180场和146场,山东省举办了119场,广东省均举办了114场马拉松赛事。再加上北京的一百余场,五地差不多占了中国马拉松赛的近一半。

  有经济实力才是王道,在举办马拉松这件事上,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4.高速之下,问题也不少

  当然,毋庸讳言的是,中国马拉松高速发展之下,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从运营方来说,品牌定位模糊、运营粗犷、赔本赚吆喝、名不副实。一场马拉松42.195公里,如果在赛道设置、导示牌设置、流动厕所等等细节上考虑不周,最后不但不会提升城市的美誉度,反而会适得其反。

  比如,2018年11月18日,在苏州马拉松比赛中,中国选手何引丽还因为志愿者递国旗而被影响了冲刺节奏,最终遗憾错失冠军。体育、国旗、冠军,这些字眼凑在一起,引发了一场关于“爱国”的大讨论。

  至于“名不副实”,每年都有大批举办马拉松赛的城市借跑者之口宣称自己拥有“最美”马拉松赛道了。真相如何,也只能是呵呵了。

  而从参赛者这一方来说,则屡曝替跑、套牌、改成绩、随手乱扔垃圾、不讲体育道德文明等丑闻。

  比如,同样也是在2018年,深圳南山半程马拉松赛也因为一段视频火了一把。深圳交警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的一段天眼监控视频。视频显示,在赛道深南大道上,很多选手都在“抄近道”,选择从道路中间的绿化带穿过,而罔顾参赛规定。

  当然,坦率地说,相比于最近几年马拉松在中国取得的成绩,这些不足都是微不足道的。大浪淘沙之后,那些跟风举办马拉松赛的城市,会最终找到自己的特色。喜欢跑步的人,乐观其成。

  不过,需要特别提及的是,对于普通人来说,马拉松仍然是一项具有相当风险的极限运动。查阅公开报道,近四年来,全国大概发生了20起马拉松猝死事件。因跑马拉松,而带来的损伤、昏厥,则更是屡见不鲜。在观看一些电视转播的马拉松赛时,甚至可以看到穿着牛仔裤、篮球鞋参赛者。

  如果不付出长久的时间训练,就匆匆忙忙上阵,这无疑是拿生命当儿戏。某种意义上说,在朋友圈里发照片,收获点赞一片,固然可喜。但,这远没有生命重要。对世界而言,你只是一个人,对亲人来说,你就是他们的整个世界,必须慎之又慎。

  其实,许多人不知道的一点是,跑步比性爱更能缓解压力。

  这是《天生就会跑》作者克里斯托弗·麦克杜格尔的观点。他认为,人类天生就具有奔跑的欲望,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将它释放出来。跑者甚至还有一个特别的名词“跑步高潮”来形容跑步带来的快感。

  假如有一天,中国的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品牌赛事,跑者出门跑一场比赛,就像去沙县小吃、兰州拉面买一份早点,吃一碗拉面一样方便,那也许就是中国真正实现了全民体育的那一天。在较大的生活压力之下,何以解忧?

  跑步也许是一个好办法,你要不要试一试?

作者: feixiang 来源:金融界